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与企业技术创新



[内容摘要]:产业集群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是集群与创新的关系,其核心是产业集群和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本文在对产业集群和企业技术创新论述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产业集群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产业集群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产业集群;企业技术创新;集群网络

一、引言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与企业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线性范式”到“网络范式”的转变。在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影响下形成了创新研究的“线性范式”。该范式认为技术创新一般经历发明—开发—设计—中试—生产—销售等简单的线性过程,研究局限于单个企业内部的技术过程。后来的研究发现外部的信息交换及协调对于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克服单个企业技术创新时的能力局限,降低创新活动中的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性。此后,创新研究的视野从单个企业内部转向企业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和互动,导致“网络范式”的兴起。“网络范式”最初应用在国家层面,形成了“国家创新系统”理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经济意义上的“国家状态”日益让位于“区域状态”,区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利益体,关键的商业联系集中于区域范围内。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创新网络的成效似乎跟创新主体的空间分布有很大的关系,地方化的创新网络似乎比跨国技术联盟更能持久。美国硅谷和欧洲产业集群的研究为上述观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区域发展理论和国家创新理论构成了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当创新系统研究发展到区域创新阶段,已经开始与产业集群的研究结合起来了。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性也日益密切。产业集群内各种产业的要素禀赋的背后是技术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技术本身就是区域性的专有的产物。产业中的企业是以技术为基础的,而技术只有依附于企业才能实现其价值。技术创新不仅是技术本身的问题,本质上看更在于技术与经济的实现。技术创新是实现企业技术进步从而也是维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和持续增长势头的主要手段。技术创新行为与产业集群存在明显的互动机制,产业集群是技术创新的温床,而技术创新导致了产业集群的发展。技术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诞生新企业,开辟新市场。技术创新使企业获取高额利润,改变产业结构。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对企业产生了强大引力,吸引着企业集中,加速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后,出于对技术创新的内在需求,将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加之产业集群的资源优势和特有的区位优势,加快了技术创新的进程,增强了产业集群区的技术实力和对企业的吸引力。技术创新供给对产业集群有加速器的作用,同时,产业集群又提出新的技术创新需求。本文将在论述产业集群和企业技术创新基本含义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产业集群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产业集群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

 

二、产业集群的含义及其特征

1、产业集群的定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集群现象已从自然科学进入到社会科学领域。一个世纪前,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马歇尔首先注意到了产业集群,马歇尔认为,产业区域内的企业之间相互关系建立在相互合作、相互依赖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企业群落有利于技术、信息、技术诀窍和新思想在群落之间的传播与应用。认为产业聚集本质就是把性质相同的中小厂商集合起来对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专业化分工,实现作为巨型企业特征的规模经济生产①。而经济学家对产业集群开展大规模研究工作却是30多年前的事。迈克尔8226;波特( M.E.Porter)把产业集群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峰,他从组织变革、价值链、经济效率和柔性方面所创造的竞争优势角度重新审视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价值。1998年波特发表了《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系统地提出了新竞争经济学的产业集群理论,并解释了产业集群的含义②。

在我国,产业集群是一个译文,在原版的英文文献资料中为industrial cluster。对于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世界广泛认同的定义,不同学派从不同的研究出发点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有Mike·E·Port、Enright、Rosenfeld、王辑慈、曾忠禄、徐康宁等,如表1:

表1    关于产业集群的代表性定义

    通过对上面代表人物对产业集群定义的罗列,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共同点是:都认为产业集群在地理上是集中的,企业是产业集群中最主要的市场主体。由于产业集群的概念涉及到企业或产业的行为(状态)、成因以及可能产生的利益、效果,其概念在产业规划上的进一步应用,则是强调如何提供相关条件以促成产业集群的有效发生与长期发展。因此,我们可以给产业集群下一个综合的定义:产业集群是产业内部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相关社会机构,由于自然、历史、制度等原因,为了达到资源共享,降低风险,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在某一个地理空间上,集中于一地区,并结成相互关联、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网络结构的一种现象。

2、产业集群的特征。产业集群内企业间合作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1)空间地理上的集聚性。产业集群是由大量密切联系的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而形成的,这种地理接近的直接后果是有利于知识获取、市场形成、信息的共享。在产业集群内,有大量的有前向、后向关联的企业以及相关机构,企业的这种集聚被称为“扎堆”,企业“扎堆”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高度的社会分工合作使每一道工序成本降至最低,相互配套使产业链体系趋于完整,降低了企业间的交易费用。同时这种地理上接近的企业也有利于相互知识获取和社会资本的形成。产业集群内也集聚了大量的人才,这为企业生产以及降低劳动成本提供了人力资源供给。(2)集群内竞争合作的共生性。产业集群内集中了大量有密切联系的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且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相对于地理上分散的企业而言,集群内企业面临着更强烈的竞争、更密切的合作。正如波特所言:“集群提升了竞争与合作两个方面”。首先,产业集群的大量企业分两部分:相同或相近的企业(面对同一市场需求)、前向后相关联企业。大量相同与相近企业往往面对同样的市场,使用相似的技术,因此,面对市场与消费者的强烈比较选择,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产业集群内的这种异常激烈的竞争有力促进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更好地满足市场与消费者的需要,并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其次,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面对多变的市场、个性化的消费,单个企业不可能在生产的每一阶段都最达到最优,与其他企业合作由于信息不对称又存在较大风险。但在产业集群内,非正式交流、正式交流十分普遍,企业的关系被各种网络固定,彼此之间比较了解,企业合作的可能性、合作的空间都比较大,这正是产业集群的独特之处。这种合作促成了企业间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参与合作企业可以把生产要素进行重新整合,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其结果是提高了企业、集群的创新力、竞争力。(3)集群本身的创新性。产业集群促进创新的实现机制是集群内市场主体的竞争与协作关系:竞争为创新提供压力与动力,协作为创新提供有效的实现形式。竞争是市场经济活力的来源,是迫使企业降低成本、开拓市场、改进技术与管理的压力与动力。集群内企业“面对面”的竞争激烈程度远远高于其它区域,面对随时破产的压力,面对其他企业创新利润的诱惑,集群内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同时,在集群内,企业彼此之间经常有各种往来,彼此的信任度高,地理位置也较近,协作创新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为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竞争,产业集群必须有高水平的创新,以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内的系统性使集群内企业生产高度专业化,使得各企业能专注于自己的核心活动,而让临近企业做辅助性工作(但对于这个企业来说,这却是它的核心工作)。高度专业化的企业群体提高了创新的机会,企业家精神的传播与集聚更进一步刺激了创新的动力。(4)集群的外部性。外部性(externality),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并没有通过货币或市场交易反映出来。”①外部性包括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在一般的经济区域,存在运输与通信等基础设施、信息服务、相关产业的发展、熟练劳动力的供给等因素产生的正的外部性。产业集群也不例外,但产业集群还存在其他一般经济区域所不具备的正的外部性:创新的外部性、市场的外部性、外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①。集群内经济主体的竞争压力和合作关系促进了企业的创新,新技术在集群内传播更快;集群内大量供求、成本、价格、技术等市场信心集聚,使企业分享信息的外在经济效益,产业集群所形成的品牌效应,使一部分企业可以“免费搭车”;创新者创新后,给其他企业提出了配套创新供给的需求与压力,其他企业可以在剩余的创新空间上进行创新;集群的范围经济为企业节省大量成本,相关企业的“联合需求”,将形成规模需求和专业化生产或服务。当然,产业集群也会导致外部不经济,即负的外部经济。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一般包括:过度竞争、拥挤效应、“柠檬市场”②、创新的路径依赖与技术锁定等等。由于集群内地理方面的相似,给集群内一些企业提供了“搭便车”的空间,集群内利润的示范效应会使企业选择“模仿式”发展,形成同类企业的高速增长与低水平、平面式分散发展并存,从而导致恶性的过度竞争局面,并形成“柠檬市场”。同时,当集群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会引起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削弱了集群竞争能力,形成所谓的“拥挤效应”。

三、企业技术创新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1、技术创新与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这一概念最早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的“创新理论”。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创新”指一种生产函数的转变,或者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重新组合,并引入生产体系使其技术体系发生变革,以获得企业家利润或潜在的超额利润的过程③。根据熊彼特的界定,创新是对现存生产要素组合进行“创造性的破坏”,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新组合”。在熊彼特看来,“创新”不仅是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更是指把发明的科学技术引入企业之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熊彼特还认为,创新不是孤立事件,并且不在时间上均匀分布;相反,它们趋于群集,或者说,成簇地分 布。具体来说,创新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引入新的产品或提供产品的新质量(产品创新);第二,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工艺创新);第三,开辟新的市场(市场创新);第四,获得新的供给来源(资源创新);第五,实行新的组织形式(管理创新)。“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与技术直接相关的创新即开发新产品和采用新技术是熊彼特新思想的主要内容。熊彼特之后的“创新理论”主要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一是技术创新经济学派,二是技术创新制度学派。

技术创新的概念也已经提出近百年的时间,国内外学者对技术创新的研究也已进行多年,但对于技术创新的定义,不同学派有着不同的解释,下面是国内外几种代表性的定义,如表2:

 

表2      关于技术创新的代表性定义

由以上不同学者对技术创新的不同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技术创新,虽然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在一些特点上还是相同的,像首创性、商业化、盈利性等等,所以,我们可以给出企业技术创新的定义:企业技术创新是一种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先进性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先进性的科技成果进行技术开发、创新,并且使它能够商品化的一个完整过程①。企业技术创新是从新产品、新工艺、新管理的市场需求诞生,引起企业创新设想的产生,并经过研究与开发,使设想变成现实的商品、工艺,并最终推向市场的一个系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市场需求是先导、诱因,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市场化是最终结果。

2、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1)首创性。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一种创新活动,是把新技术创造出来,应用到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个复杂的过程。既然是把新技术创造出来并加以应用,那么这种技术应该是前所未有的技术,或者是现有技术中的某些改进,从而使技术更完善。从创新主体方面看,在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技术创新活动是企业家的一种创造性行为,是企业家精神的一种实践,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的过程。除了企业家,没有其他力量能够完成企业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技术创新是企业家的一个职能。(2)商业化。企业技术创新商业化就是技术创新的结果推向市场,接受市场检验,并最终取得成功,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商业化是企业技术创新最关键的环节,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检验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要进行大量投入,只有技术创新的结果成功进行了商业化,企业才能获得利益,才能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并为下一轮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和利润驱动力。所以企业技术创新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市场问题,是技术与市场的紧密结合。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企业技术创新的结果只有成功完成了 “惊险的一跳”——商业化,企业技术创新才获得成功。所以,企业技术创新结果的商业化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本质特点。正是在这一点上,熊彼特才把发明与创新区分开来,认为发明只是一个新观念、新设想,而只有将发明引进生产体系当中,发明才能转化为创新。(3)目标营利性。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生而为盈利存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既是竞争压力的结果,更是企业家追求利润的结果。技术创新的结果——新产品的诞生、新工艺的应用,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技术创新是企业为了谋取经济利益的市场行为,这与企业扩大产量、增加市场垄断、降低企业成本等活动在最终目标上是一致的,但技术创新更加难以模仿,壁垒更高,对企业市场的保护能力更强,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也更多、时间也更长,所以企业才会对技术创新不遗余力。

4、风险性。企业任何层次、任何规模的技术创新都需要一定人、财、物的投入,技术创新的过程比较复杂,并有一定的周期性,技术创新的结果具有不可预测性,创新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这些因素使得企业技术创新具有较大的风险性,据研究表明,失败的概率高达90%以上,但正是企业家的开拓、冒险,以及对利润的孜孜追求的精神,才使得企业技术创新得以实现,从而推动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四、产业集群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联性

1、产业集群是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整合创新资源进行创新的过程,企业技术创新资源包括专业化人才、资金、信息、公共服务等等,其中,专业化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最重要的创新资源。在产业集群内,一方面,有为企业提供人才供给的大学、科研机构、培训机构等,另一方面,产业集群本身对人才的强烈吸纳能力造成大量人才慕名而来,也形成专业化人才的供给。正如马歇尔所说:“雇主们往往到他们会找到他们所需要的有专门技能的优良工人的地方去;同时,寻找职业的人,自然到有许多雇主需要像他们那样技能的地方去,因而在那里技能就会有良好的市场。一个孤立的工厂之厂主,即使他能得到一般劳动的大量供给,也往往因为缺少某种专门技能的劳动而束手无策;而熟练的工人如被解雇,也不易有别的办法” ①最后,集群中人员流动频繁,劳动力在不断地工作更换中得到学习与锻炼,专业化程度提高迅速。这三者共同构成了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有力供给,为集群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储备。在创新资金方面,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可以由专业化的金融机构提供,同时,这也是集群最特殊的,由于集群内企业互相了解、信任,加上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和固定的社会网络存在,企业之间相互筹措技术创新资金比较容易。此外,集群内的企业可以共同利用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通讯工具以及配套的生产服务设施等有形资源,这大大降低了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花费的固定成本。而对无形资源(知识、信息、技术和品牌形象等)的共享则是集群企业保持技术创新的源泉。集群内企业、机构通过地理接近性和相似的产业文化,便捷了企业间通过人员流动与非正式交流等形式建立稳定和持续的关系,为组织内部及不同组织之间的隐含经验类知识准确地传递与扩散提供了基础条件,从而有利于提高技术创新速度。

2、产业集群是技术创新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内激烈的竞争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动力。竞争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基本推动力,而竞争会随着市场上参与企业个数的增多而加剧。在产业集群的相对狭窄的地理范围内通常聚集着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并进行着同类或相似产品的生产,集群内的竞争非常激烈。由于集群内的企业之间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差异很小,从而迫使企业必须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来获取竞争优势。不管是走低成本路线还是走产品差异化路线,企业都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确立自己的独特地位。因此,迫于生存压力,集群内的企业与集群外的企业相比,更具有实施技术创新的动机。另一方面,在集群内,企业进行创新的可见度较高,创新者的领先效益和示范效应突出,率先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所取得的超额垄断利润,无形中给其他的企业以很大竞争压力和利润驱动力,从而推动所有企业重视技术创新。正如波特所指出,“发生在集群内部的绝对性压力,包括竞争性压力、同等条件下的压力以及持续比较的压力激励着集群内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以突出自己”。

当代的技术创新活动仅靠单个企业的力量己经很难满足其要求,它必须通过企业间的协同合作方式来推动。从技术创新过程本身的要求来看,技术创新涉及到新技术的应用、生产制造、商业化推广多个环节。在这过程中,技术和市场共同起作用。从技术创新活动实施的环境来看,当代的技术创新所面临的技术发展不确定性和市场需求不确定性正呈现日益加强的趋势。它要求企业必须通过合作的方式才能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产业集群作为企业协同合作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有效的创新组织形式。因为,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集群内部企业的独立性,使得产业集群在开展技术创新的活动中保持了固有的灵活性;而集群内部各企业间的各种密切的关系,又使得产业集群在开展技术创新的活动中,能够在整个集群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获取技术创新的规模经济效益。产业集群内企业所形成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在创新资源方面是对大企业的一种有效替代方式,但在创新活力方面又优于大企业,它兼具了大中小各类企业的优点,又避免了大中小企业创新中的弊端。

3、产业集群内存在有力的技术创新机制与浓厚的创新氛围。企业技术创新是由市场的需要引起,企业通过组合各种创新资源,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创造出新产品、新工艺,并进行生产,最终进行商业化,当它商业化成功、企业取得利益时,这项技术创新才算成功(也有人认为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还包括技术扩散)。在产业集群中,比邻而居的企业之间由于频繁的交往和经常性的合作,产生了面对面的观察与学习的便利性,一项技术创新很容易为其他企业所发现,其他企业通过对此项技术创新的消化、吸收与模仿,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技术改良,又导致渐进性的技术创新不断发生,从而形成强大的挤压效应①。另外,在产业集群中各行动主体因地域的接近、交往的频繁、亲友的情缘等因素形成与积累了丰厚的社会资本,减少了学习与交流的交易费用。

4、企业技术创新是产业集群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世界上没有天然产生的产业集群,也没有永远兴盛的产业集群。受到核心产业兴衰、区域环境、市场竞争、政策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产业集群存在着一个发展演变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形成、集聚、繁荣和深化四个阶段。产业集群的形成阶段是指一个经济区逐步形成轴辐式、产业结、区域内核心产业增长迅速、集聚开始形成的阶段。产业集群形成的直接触发因素比较复杂,从产业集群的历史经验来开,集群的形成受以下因素影响:创新时机;产业特征;区域环境;偶然因素;政府的支持②。笔者认为,企业技术创新是新的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推动力量。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获得经济利润,但是技术创新的起点却是市场需求(有学者认为企业技术创新的起点是新发明)。面对新的市场需求,企业整合创新资源进行研发,开发生产出新的产品,并进行商业化获得创新利益,这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企业技术创新对其它市场主体提出了新的各种市场需求,这些市场需求或者导致相关企业在附近安家落户(节省运输、交易等成本,共享信息、创新等等),或者导致新企业的诞生,或者诱导其它企业也进行技术创新以满足先创新企业的需要,在这种一波又一波、一环又一环的技术创新过程当中,该地区企业数量迅速增加,相关配套机构也不断进驻该地区,从而促进了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集群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了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技术创新(竞争的加剧、合作的密切),从而直接推动了产业集群的形成、完善和不断升级。

5、企业技术创新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企业是产业集群的主体和基本单位,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的发展,只有企业生机勃勃,产业集群才具有生命力。而企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技术创新。企业只有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不断降低成本,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最终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企业发展了,由企业组成的产业集群才能生存、发展。同时企业只有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实现产品、工艺的升级和换代,这也推动了产业集群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从而增强了产业集群的活力,延长了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

6、企业技术创新是产业集群提高竞争力的保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产业集群长久地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竞争力决定了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在开放式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不仅仅是区域内、国内同行的竞争,而是全球同行的竞争,其中不乏本行的佼佼者。面对这么激烈的竞争和自身拥有资源的不足,企业要想生存下去的最好方法就是从我做起,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进行技术创新就是众多方法中较好的一个。无数公司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技术创新,在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以企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使产业集群在竞争中能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企业技术创新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源泉。

五、产业集群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1、“两个熊彼特”矛盾之解决。索罗(Solo,1957)提出:从长期看,技术创新而非规模经济或资本投入(积累)和劳动力的增长才是经济增长的最根本的因素,这一直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观点。但是这一观点近些年受到了新制度经济学的挑战,“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①。但是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却是任何学派都不得不承认的事实。然而,究竟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更容易创新呢?对于这个问题学者们没有完全统一的观点。传统的创新研究主要有大企业偏向理论和中小企业偏向理论两派观点。大企业偏向理论认为垄断在创新中有着巨大作用,市场垄断地位是企业承受与创新相关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先决条件。大企业容易获得垄断权力并从投资中获取利润,同时只有大企业才有足够的财力在内部为当前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融资,因而它们更有率先实行创新的动力。大企业比小企业更拥有创新条件。中小企业偏向理论认为,大企业的管理和控制程序繁琐,加上创新活动中的官僚主义,容易造成创新的效益递减,并同时削弱竞争的市场垄断力量,养成惰性和迟钝。而中小企业在竞争中的动力和良好的内部联系则使其在研究与开发中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活力。就是创新学的鼻祖熊彼特也对企业规模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论述前后矛盾。菲利普斯(Phillips,1971)提出了“两个熊彼特”的观点,即承认小企业创新作用的、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青年经济学家的熊彼特和强调大企业及垄断公司优势和技术官僚主义过程的“成熟的熊彼特” ②。从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企业规模角度出发,中小企业规模小,体制灵活,更容易迅速决策,创新后收益率高,企业创新动力高,但是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科研人员、资金等创新资源明显不足,抗风险能力差;而大企业在创新资源上有明显优势,但是大企业组织官僚化,创新收益率比较低且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弱。卡布罗(Cabral)就认为,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动机×能力)和企业规模遵循着倒“U”型关系。存在一个适当的企业规模,他使得企业创新的优势与劣势达到最佳结合,如图1:

 

 

 

 

 

 

 

 

 

 

 

 


资料来源:刘易斯·卡布罗:《产业组织导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版。

笔者认为,产业集群正是一种这样的企业制度安排,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规模之间的矛盾,最大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准市场或准可层组织形式。”①产业集群内通过交易网络、技术网络、社会网络所构成的集群内复杂而紧密的网络,模糊了企业的边界,提高了集群内企业间的知识与人才的流动,使创新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共享,同时产业集群内由于大量生产同一产品企业的存在,以及相关辅助企业的集群,使集群内企业的关系呈现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比其他区域内更强烈、更密切。集群内激烈的竞争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压力,合作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其他企业技术创新所带来的丰厚利润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所以,产业集群这种组织形式的形成和发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两个熊彼特矛盾”,这种组织形式兼有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双重优势,又最大程度减小了规模经济的负作用,从而提高了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压力、动力。

2、产业集群使企业技术创新所需的支持网络形成。技术创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单个企业是难以支配创新的全过程的,因而企业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创新过程中集群企业不是孤立的,他们处于由客户、供应商、竞争者、大学、科研机构以及其他机构构成的社会网络中。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系统过程,在这个系统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投入、产出以及收益的主体,是创新体系的核心。但需要大学与研究机构、其他企业、政府、中介机构以及金融机构五大行动主体构成的技术创新支持系统。这种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产业集群。在产业集群中存在着清晰的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网络(如图2所示)①。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网络反映了集群中创新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结,信息、技术、资源在网络内部不断流动和优化配置,从而促进了集群中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不仅产业集群内的同类企业之间要形成一种网络关系,更重要的是还要与非同类企业之间也要结成一定的网络关系。产业的区域集聚就为形成创新的产业网络奠定了基础。在产业集群内,大学与研究机构作为知识与技术的源头,以及专业人才的有效供给者,不仅可创造新知识与新技术,还可通过教育、培训以及成果转化等方式,有效地促进产业集群中知识、信息、技术等的扩散,以及创新人才的有效供给,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实现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公共服务,中介机构为技术创新及时地传递科技信息、市场需求信息,金融机构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以及分担创新风险等,这些都会导致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技术创新较容易进行。正是通过五大行动主体的共同行动,产业集群内比较容易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因此,产业集群也就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理想处所。

图2  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网络

3、产业集群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阶段提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过程。对这一过程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模型,主要包括线性模型、交互模型、链环模型等。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起点,有人认为是以市场需求或生产需要为起点,被称为需求拉动模型,有人以创新思维的形成或科学研究发现、发明为起点,被称为技术推动模型。例如,澳大利亚经济学家唐纳德·瓦茨认为,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紧密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失败,又会导致技术创新的失败,他们依次为:①因某项发明或实际需要而产生创新设想;②为市场分析、企业计划和技术开发活动筹集资金;③进行市场分析,拟订发展计划;④为生产和销售进行投资;⑤投入生产并销售;⑥取得应有的收益②。产业集群为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提供了全部支持,以需求拉动线性过程为例,如图3:

 

 

 


图3    企业技术创新线性过程

首先,在产业集群内,由于有大量相关企业的存在,以及中介服务机构和消费者,需求信息流量大、快而且集中,使企业在感知市场动向方面比较方便,能够迅速抓住市场需求,把握市场机会,进行技术创新,以填补市场需求空白。在研发阶段,创新资源大量积聚,如人才、资金等,同时大家对彼此又十分了解,合作的可能性更大,这也降低了创新的风险。面对竞争的压力、利益的驱动力,各个企业必然积极主动地进行技术创新;在产品化阶段,由于集群内集聚了大量相关企业,以及由此形成的交易、技术、社会网络,各个企业通过分工与合作方式进行生产,既降低生产成本,又节省了创新时间,同时相匹配的创新也会在先创新企业的带动下进行起来,这种创新的波动效果会使新产品的相关配套设施迅速完备,加快新产品商业化的过程;最后,在商业化阶段,由于产业集群内已经形成了完善而发达的各种渠道和中介服务机构,加上产业集群本身已经形成的品牌效应,使商业化的时间更短,商业化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集群呈现繁荣景象,完整的创新链形成。成熟的企业技术创新系统是一个高度动态的有序的自组织的创新系统,大量的渐进创新不断涌现出来,产品和工艺不断被更新,它们之间或是互相竞争、互相替代或是互相协同、互相促进。成熟的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根本动力来自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规模扩张以及子系统之间的竞争和协同。

4、产业集群使技术扩散更加迅速。技术创新的真正意义和实际价值,不在于创新本身,而在于这种创新的扩散。技术创新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影响取决于创新成果在整个经济系统中的扩散效果。技术创新扩散是技术创新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潜在使用者之间传播采用的过程。技术创新通过技术扩散系统在潜在使用者之间传播、推广和应用,从而提高产业集群内各企业的技术水平,高集群内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事实上,产业集群内并非每个企业都有能力和条件进行技术创新,少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对产业集群的经济增长、效率提高、竞争能力增强等多方面的影响,绝大部分是通过技术创新扩散形式实现的。也就是说,产业集群内技术创新的成功并不仅仅依靠技术的深度和创新的先进性,更大程度上还要根据市场的接受程度,即技术创新的扩散程度来判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技术创新的后续过程,产业集群内技术创新扩散比技术创新更为重要。虽然技术扩散是不是技术创新的一个方面经济学家还存在争议,但是在产业集群内,技术扩散以及技术扩散引起的企业技术创新都是其他区域内无法相比的。产业集群中技术创新扩散的速度快,这是一种溢出效应。快速扩散的原因与产业集群内成员企业的联系和专业员工的流动有关。第一,产业集群内信息和人才的大量集聚和流动,这种流动不但使企业技术创新的结果扩散,而且也给生产同种产品的企业敲响了警钟,使它们加速自身的技术创新。在市场变化快、不确定因素较多的情况下,企业应变能力和快速反应的灵活性成为竞争的关键,“快鱼吃慢鱼”代替“大鱼吃小鱼”成为竞争的法则。在不确定的环境和柔性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具有网络协作关系的众多中小企业具有对市场反应的灵活性及风险不扩散的优势,往往比大企业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二,产业集群往往有专业市场相配套,发达的专业市场能加速技术扩散。专业市场不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而且成为技术创新者、率先采用者和跟进使用者之间的桥梁。专业市场降低了协调成本和风险,有助于提高技术创新与应用的相容性,提高使用新技术的成功率。专业市场巨大的商品流和人流,会产生大量的技术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使之成为专业性产业技术和其他各种信息交流的中心。第三,产业集群内完善的交易网络、技术网络、社会网络,由于占知识比重大的隐含经验类知识只能在具有相识特征的个人之间及相同社会背景的环境中频繁地进行非正式交流,而集群内社会网络的形成正好给他们进行非正式交流提供了平台,所以集群内技术创新的结果会迅速扩散。正如马歇尔所言:“从事同样的需要技能的行业的人,互相从邻近的地方得到的利益是很大的。行业的秘密不再成为秘密,而似乎是公开了,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学到了许多秘密。优良的工作受到正确地赏识,机械上以及制造方法和企业的一般组织上的发明和改良之成绩,得到迅速的研究:如果一个人有了一种新思想,就为别人所采纳,并与别人的意见结合起来,因此,它就成为更新的思想之源泉。”①产业集群内企业业因为有着相似的产业文化、行为方式、技术轨道和多种多样的沟通联系渠道,使专注于在群内开展技术学习的每个企业都具备了相对较强的技术吸收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集群内多边学习和技术扩散的效率。另外,由于技术、工艺之间的衔接和技术的同源性,企业之间的合作、分工形成了技术网络,而这种网络又成为技术扩散的渠道,一方面,企业技术创新的结果可以较快地移植或嫁接到其他企业的生产上,另一方面,企业技术创新不可能迅速完善,从而为其它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留下了创新的空间,同时也带动相关企业加速自己的技术创新为创新企业进行服务。

参考文献

[1]D·诺斯,L·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2]G·多西等:《技术进步与经济理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3]刘易斯·卡布罗:《产业组织导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4]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5]王辑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高鸿业、吴易风、刘凤良:《研究生用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二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7]朱英明:《产业集聚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8]黄建康:《产业集群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刘斌:《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版。

[10]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柳卸林:《技术创新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

[12]庄为民、龚仰军:《产业技术创新》[M],上海: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5年版。

[13]张耀辉:《技术创新与产业组织演变》[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

[14]张范洲:《企业集群与技术创新》[J],《价值工程》2004年第6期。

[15]彭相如:《产业集群中的技术创新研究》[D], 中国知识网优秀硕博伦文库。

[16]唐华:《产业集群论》[D],中国知识网优秀硕博伦文库。

[17]陈柳钦:《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J],《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18]成德宁、周立、何建坤:《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与 21世纪的城市发展》[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2年第10期。

[19]刘友金:《关于集群创新优势的研究与启示》[J],《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2期。

[20]刘春芝:《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外部经济效应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21]曾忠禄:《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J],《南开经济研究》1997年第1期。

[22]刘友金,黄鲁成:《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优势与我国高新区的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2期。

[23]聂鸣,李俊,骆静:《OECD国家产业集群政策分析和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24]徐康宁:《开放经济中的产业集群与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11期。

[25]钱平凡:《基于产业集群的我国科技创新战略研究》[J],《经济纵横》2004年第3期。

[26] Swann, The Dynamics of Industrial Clustering,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1998。

[27] P·A·Samuelson and W·D·Narwhals Economics: 13th Edition,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89。

[28] Quch·W·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al Failure,in:J·R·Kimberley and R·H·Miles Ceds,The Organizational Life Cycle,Jossey bass,San Francisco,1980。

 

The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The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Huang Po   Chen Liu-qin

(School of Economics,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150028) (Tianji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300191)

Abstract: Based on the explaining of the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the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e article mainly relations between the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the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Furthermore, the author also elaborated the industrial cluster’s effection mechanism to the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Key words: industrial cluster; the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cluster network

*本文为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东北老工业基地技术创新体系实现模式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集群视角下的创新网络与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行为生态学的企业技术创新集群行为研究》的一部分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黄坡(1980—),男,河南开封人,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 陈柳钦(1969—),男,湖南邵东人,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城市经济。

①Marshall A. Principles of Economics[M], London :Macmillan. 1920(1890)。

②Porter.M.E. Clusters and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11).

① P8226;A8226;Samuelson and W8226;D8226;Nerdhaus Economics :13th Edition,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89,P:770,转引自高鸿业、吴易风、刘凤良:《研究生用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二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87页。

①刘斌:《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版第88~89页。

②“柠檬市场”(the lemons market)是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 ,1970)引入信息经济学研究中的著名概念,主要用来描述当产品的卖方对产品质量比买方有更多的信息时,低质量产品将会驱逐高质量商品,从而使市场上的产品质量持续下降的情形。

③张范洲:《企业集群与技术创新》[J],《价值工程》2004年第6期第27页。

①庄为民、龚仰军:《产业技术创新》[M],上海: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5年版第257页。

①(英国)马歇尔,朱志泰译:《经济学原理》(中译本)[M],商务印书馆,1965版第284页。

①所谓挤压效应是指,由于一部分集群企业的创新活动及其成果的出现,会带动相关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以应付由此带

来的竞争压力。

②刘斌:《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版第139~141页。

① D8226;诺斯,L8226;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版。

② G8226;多西等:《技术进步与经济理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转引自:黄建康:《产业集群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① Quch8226;W8226;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al Failure,in:J8226;R8226;Kimberley and R8226;H8226;Miles Ceds,The Organizational Life Cycle,Jossey bass,San Francisco,1980。

①刘春芝:《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外部经济效应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第4页。

②庄为民、龚仰军:《产业技术创新》[M],上海: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5年版第282页。

①Scott Allen&Storper Michael:Production,Work,Ter-ritory:The Geographical Anatomy of Industrial Capitalism.Allen&Unwin Ltd. 1986,pp80。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69137.html

更多阅读

文化产业 区域经济 产业聚集发展与区域经济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产业组织的专业术语,尽管在1990年才由战略管理学家波特提出来,但事实上,马歇尔在近一个世纪之前就已经提到了这种现象。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生产的本地化特征并没有消失,在流动的产业空间内依然存在一些“

产业集群创新平台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缄默知识论

[内容提要] 产业集群内部存在着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两类知识。与显性知识相比,缄默知识是更重要的知识资源,缄默知识是产业集群更重要的知识资源,是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变量,而产业集群有利于缄默知识的传播和扩散从

声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与企业技术创新》为网友情绪走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