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老员工冲突中,是往往会造成利益团体纷争、破坏性的工作配合和各自的职业发展瓶颈。而这其中的任何一项,对组织的利益来说,都是极其不利的。
向媛媛刚跳槽到深圳某外资企业做onmouseover=displayAd(4);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4);>人力资源经理时,遇到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工厂的厂长通过香港总部,把自己的外甥直接安排到公司做HR工作,而这个毛头小伙子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对HR为何物还是一头雾水。一段时间后,向媛媛发现自己的这位下属“就只会开车,其他什么都不会,交代他做什么都必须手把手,比自己做还要累,而且过了半年还老样子,没有任何进步。同样的一个重复性工作手把手教他做了几次还是没法单独完成。更让人可气的是,经常迟到、与同事发生无谓争执,可怜我就成了他的善后者。”忍无可忍的向媛媛几次想把这个厂长的外甥“退货”都失败了。aihuau.com一个偶然的机会,向媛媛才明白,这位厂长在10多年前创办深圳工厂时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他的技能已很难适应目前的需要,担任厂长10多年却一直没有得到晋升。出于安抚这样的老员工,公司对他的一些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他做的事情不会对公司带来极其负面的影响就行了。向媛媛对养着这样的一个“超级闲人”非常生气,与这位厂长私下较起了劲。与她为首的一批入职时间较短的员工形成了一个圈子,无意识中与厂长为核心的老员工们唱起了对角戏。在彼此二个圈子内的工作配合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圈子内需要配合的,无需多说很快搞定;对立圈子需要配合的工作,总是有意无意地拖拖拉拉。 在与厂长几次正面冲突过后,向媛媛被迫离职。接踵而去的,是一批与她混得很熟且屡遭排斥的“新”员工。显然,无视新老员工之间的冲突,给组织带来的危害是毋庸置疑的。利益团体纷争在新老员工冲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是各自相互抱团,形成各自的利益共同体。这二个利益共同体往往在各自的利益保护上针锋相对,彼此互不相让,极难形成妥协,最后形成恶性的利益纷争。对老员工来说,虽然他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短板,但担心自己一旦失去重要的职位,不仅预示了自己对组织的价值的丧失,同时也意味着自己可能有下岗之虞。正因为此,他们仍然会努力在组织内体现自己的价值,以一些方式向高管、新员工表现自己的经验或长处,以证明自己的存在。这也是老员工不愿意轻易向新员工退让的主要因素。而一旦有出色的新员工威胁到某一个老员工的地位时,为避免唇亡齿寒,老员工都会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而新员工大多相对年轻气盛,入职之初更像是闯入瓷器店的公牛,很少考虑组织内的环境与氛围。在碰过几次壁后,由于他们更具有寻找新东家的资本,往往不愿意咽老员工的气,更多的是采取一走了之的做法。即使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也只是一时性的,无法与老员工的团体相抗衡,往往败于老员工之手居多。向媛媛的经历就是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这种利益团队纷争给组织带来的损失是显而易见的,最重要的表现是部门间协作非常不流畅,表面上双方和和气气,但在涉及协作时,往往是阳奉阴违。有些企业的高管层,往往喜欢采取这种制衡的方式来平衡新老员工的利益冲突,但这种游戏其实是很危险的,平衡也是暂时而脆弱的。最后吃亏的,还是组织自身。破坏性的工作配合在常人看来,在企业内有多年经验、熟悉onmouseover=displayAd(3);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3);>企业文化、熟知企业内部人情世故的老员工,与具有潜力、有意识、敏感度高的新员工结合,无疑是理想中的组合。一正一副,做到真正的相得益彰。大多数企业在处理新老员工冲突时,往往也采取让老员工担任正职、总揽全局,新员工担任副职、扮演执行角色的方式。然而,这种组合在多数情况下都表现得面和心不和。究其原因,在于双方的利益追求的不同。老员工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体现自己对组织的价值,往往会采取打压副职、以免其盖过自己风头的手段,挤压新员工的空间。而新员工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与晋升,也在有意无意之间逞强好胜,这偏偏又是老员工所不能容忍的行为。彼此之间的工作配合便形同陌路,相互拆台的情况时有发生。
深圳某人力资源公司策划部副经理徐松对此深有体会。一年前,负责筹划主题论坛的徐松,在论坛结束后按公司惯例要求结集出版专家的演讲内容。一位发表演讲的专家事前曾交代过徐松的上司:由于其身份特殊和敏感,不要将自己的演讲内容以书面形式公布于众。而这位上司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对如此重要的信息没有转达给徐松。到最后对方追究责任时,徐松只能委屈地承担了这起本可完全避免的过错责任。
“事情都是我在做,他只不过是个闲职,与我抢功也就罢了,但类似这种莫明其妙的责任让我很气闷和窝火。”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徐松回忆起来仍然忿忿不平,“如果他不那样破坏我正常履行工作职责,我也许就不会离开那家公司。”表面看来,吃亏的是新员工徐松,但实质上,显然这里面利益受到最大损害的,无疑是企业本身。职业瓶颈当新老员工的冲突变成为恶性竞争后,实际上双方都人为地为自己制造了职业瓶颈。对老员工来说,事实上他们的年纪并不大,却过早地进入了“准退休”状态,缺乏继续学习、重新寻找新的职业激情的勇气,只知道固守既有的地位和利益,职业技能与意识随之停滞不前。只是习惯了企业的环境,失去了朝气与进取心,无法跳出现有的环境去看问题,不敢去面对和适应外界的变化,不愿意再去努力付出,去学习、适应新的技能与环境,迫使其职业发展过早失去了动力与压力。而越是这样,对新员工的威胁就越是敏感。而如果他们能勇敢地面对现实,从自身寻找问题,踏实地学习而不是对新事物持排斥心理,他们完全可以挖掘职业潜力,得到全新的职业发展。深圳某日资制造厂的厂长,由于没有熟练掌握日语,担任厂长多年后仍然没有得到晋升与发展,他自己也深感自己的职业已经到头,而自己的存在,却阻碍了自己下属的一些优秀的主管的职业发展。为此他与人事课长进行了多次沟通,讨论自己的职业发展问题。人事课长建议他到其他工厂谋求新职并提供了协助。这位厂长最后在另一个行业的日资工厂担任了厂长职务,薪酬获得了提升,在新的环境下也找回了几年前的工作热情。而原来的工厂则顺利提拔 了一个极有潜力的主管,在流水线的管理上提出了颇多的改进建议。对新员工而言,由于老员工的存在,给他们的职业发展形成了一道无形的阻碍。正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老员工占据了重要的正职管理职位,意味着新员工就丧失了发展机会。尽管多数企业往往都会对主要做事的新员工赋予全权,但这往往很难满足他们的发展诉求。要继续往上发展、取得更大的舞台,自恃拥有跳槽资本的新员工选择一走了之就经常发生。而选择与老员工较劲,往往失去了职业重心,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极其不利,在无意识之中,也是为自己制造了一个职业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