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说你会很幸福 中国的入世,入世的中国,每每当这样的话语在耳畔响起的时候,我们都会由衷地感到自豪和兴奋,这些自豪和兴奋不仅仅是精神式的口号式的,因为它们都是建立在有凭有据的资料和事实基础之上的。请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市场最开放的国家之一,由于享受WTO现有成员国的无歧视贸易待遇,我国农产品出口环境已得到较大规模的改善,国内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产品进出口结构也得到了优化性调整。同时,关税和出口补贴的削减,却使农产品的进口增长大大超出出口的增长,并在2004年首次出现了贸易逆差,而且这种贸易逆差还在处于不断扩大的趋势。
在入世以后,中国的整个农业政策进行了近乎全盘性地调整,这些调整取得了成效吗?换句话说,中国农民的生活因入世而趋向美满或者幸福了吗?2005年的12月14日,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以第六届WTO部长级会议观察员的身份,针对多个国家的经济政策进行了系统性的评估,其中,对中国公布的一份题为〈〈中国农业政策改革〉〉的报告,宏观地评判了中国的农业政策变革,在这份报告的末尾,甚至还提到了全球农业市场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的预测。
午夜的钢琴曲总在黎明时消散 这份来自OECD的报告显示,假如依循OECD所铺设的农业补贴标准(PSE)来评估,中国投入农业的政策性补贴在整个1990年代,都只持续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在世纪之交曾有过轻微的上浮,可惜也幅度不大。这些称为农业补贴的东西必然是源于保障甚至是提升中国农民的收入的目的,可是实际上,这些农业补贴却是如此的有限,以至于根本无法发挥预计的作用。
“中国用于支持农民的政策主要是通过价格补贴以及投入补贴(input support), 这些手段均属最低效的,而且是最容易产生贸易扭曲的措施”。OECD粮农渔事务主管,负责该报告的史蒂芬面对中国媒体如是说。
同时,他还提到,另一个来自中国农业补贴的特点是,虽然在全局上对劳动者的补贴水准比较低,可是在更加细致和更加先进的分类中,补贴的档次却有着巨大的差别,动作幅度最大的当属面临突如其来进口竞争压力的糖、牛奶、羊肉、棉花、大豆这些商品种类。
此外,在这份报告上还说道,中国农业补贴不但没能实现预计的作用,反过来还给整个国家压上了沉甸甸的负担。一个较为可信的数据是拿支持总值估计量(TSE)所作的评定。
除了PSE,最宽泛的补贴衡量指标就只能是TSE,因为它把服务开支的因素也考虑了进去,依据这个指标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由此产生的给消费者的预算转移。
来自中国国内的声音似乎比OECD的报告更有感染力。有学者认为,中国加入WTO之后对农业的补贴过低直接导致了整个农业生产体系面临瓦解的风险,而且已经波及粮食安全。这个观点的提出建立在以下的事实基础上:首先,在农产品的进口方面,中国的压力在加大,贸易逆差也随之增强。WTO给中国带来的另一大冲击是,直接减少了中国农民的就业机会,使由来已久的失业问题再次被置于风口浪尖之上。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农业1978年吸收了70.5%的就业人口,而到了2003年就业份额却减少到了49.1%”,而且这种降低的趋势还是进一步加剧中。这样的后果,显然比入世所带来的国内农产品的供求失衡严重地多。
抓不住的幸福,为什么如此之久 入世给中国农民带来影响了吗?这种影响的范围能有多大,程度能有多深?来自OECD的结论看起来不容乐观。尽管这份报告也曾用较为喜悦的语气指出,世界上任何一个加大开放农产品贸易力度的协议,都将使中国对海外市场的准入水平提高一个档次,国际市场农产品的价格也会随之提升,以此可使中国农民得到更多收入。可是,从全局上看,中国整体的福利水平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我们不妨作这样一个假设,发展中国家的诉求有一天在世贸谈判中终于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实现,比方以OECD成员国为主的发达国家集团对于非农产品征收的关税降了下来,那么中国的农业和非农业部门的福利水平都将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这种举动不会让眼下闹得轰轰烈烈的人口城市化进程受到压力。
2005年,很多媒体都把这一年称为中国入世的“后过度期”。确实,这一年里,中国在全世界的目光下稳稳地步入了世界上农产品市场最开放国家的行列。然而,如果依据前文所述的OECD的调查结论,加入WTO,中国的农业之树并不能开出耀眼的福利果实。那么,加入WTO既然使中国农业受到了如此强烈的冲击,农民的收入不但未减还出现了增加,原因何在?首先还是应该归功于政府,近几年来中国政府从上到下都看到了三农问题的严峻性和解决的迫切性,并积极地把有关“农业、农民、农村”的问题摆到台面上来商议、决策和落实。在入世后,大脑中紧绷着的WTO危机弦使得中国农业在政策层面上得到了一些比较适用的措施。其次,应该还是中国传统农业自己自足的优点在起着作用,自古以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固有生产成本低、稳定性强的优势,再加上中国农民勤劳勇敢、任劳任怨、容易满足的朴实性格,使得WTO所引起的冲击竟然没能被察觉。另外,还有一个现实比较有说服力,那就是农民的市场概念还不清晰,与市场和资本的距离还比较遥远,即使有所接触,也没能形成紧密的纽带关系。再加上中国农村的市场经济本来就不发达,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低等,都使农民的幸福指数悠然徜徉于WTO的冲击之外。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农业是一个高周期性的产业,面对来自外界的种种刺激往往反应迟钝,而且中国农村的地域劣势、交通劣势和信息闭塞度使必要的知识和学习没能跟上世界市场的发展。以上一系列的原因都使加入世贸后中国农业受到国际竞争压力的影响没能在较为短暂的时间期限内表露出来。
听,有人在远方鼓掌 韩国农民针对WTO所表现出的激烈举动让人震惊,中国高层的神经又一次绷紧。虽然中国的农民尚未有这样的倾向,甚至还没有敏感地触觉到入世带来的冲击,可是作为决策者,却不得不在这方面想得远一些,想得周全一些。一位经合组织的官员说:“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家,不像其他发展中国家,因为受人才和资源的限制,大多需要通过比较优势来获取本国福利的提升,但是中国却需要一种更综合的措施来提升本国福利。”
中国高层甚至还收到了来自国外专家的针对农业政策变革的建议,这些建议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些建议包括,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拉动小型生产者,使其归入市场的整合机制;规划愈加成功的产业结构,使其高效运作;刺激内环境资源的配置;降低农业生产增长带给环境的复面效应;加大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强化针对农业政策和法律的管理。
说到建议,OECD的报告中还有这样意味深长的一段话:“中国政府还应该加大经济措施的宽泛性,比方说使城乡间移转的行政障碍得到松弛,农村教育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更加完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