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自由的,管理是需要被约束和控制的,似乎相悖的两件事情,能否在企业信仰的建设方面达成共识?
![信仰可以是什么 信仰,是可以被管理的](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442532961500.jpeg)
□ 本刊记者 赵敏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企业信仰似乎是个很遥远的事情,似乎和企业本身的盈利和发展关系不大。但不可否认,很多企业因为形成了共同的信仰,而受益良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许多知名的跨国公司都期望用信仰去塑造和统率员工,比如IBM,《美国最适合就业的100家大公司》中就把IBM描述成“把自己的信念像教会一样制度化……结果形成了一家充满虔诚信徒的公司……有人把加入IBM比作参加教团或从军。”正是依靠具有虔诚信仰的员工,IBM成为行业的翘楚。但是全球化程度越高的跨国公司,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却越来越发现,全球各地的公司,依然会面临着信仰不同带来的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认同,带来了更大的文化整合的难度,如沟通的困难、成本的增高。这些都无时无刻不冲击着“企业核心价值观”,无怪人们感叹:世界是平的,文化却是一座座难以逾越的高山!有人给“信仰”下了一个定义,信仰是由“信”和“仰”组成的。所谓“信”,说的是信任、信服;所谓“仰”,说的是要抬起头来,表示仰视和仰慕。结合起来,信仰就是从内心对一个观念、一种思想、一种主义等产生认同,并将之内化,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为之奋斗。有人说组织能够凝聚的一种气势,就是企业信仰。“如何定义企业信仰”确实是一个非常深刻的“真”问题,只有从这个问题深入下去才有可能使讨论得出一些建设性的成果。此次沙龙,我们希望在一个基本认同的概念之下进行实际问题和案例的研讨。企业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或某些目的而成立的组织。企业信仰就是企业组织对于所采取的“营利手段”的共同的坚定信念。换一种说法就是:企业组织的成员都坚定地相信通过某种手段可以保证企业实现持久的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