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备的技术特性
三维立体工艺
可编程生物积体塔摒弃了常用的搭积木式的由几个传统工艺过程生拼硬凑组合而成、但从工艺上深究毫无实质性创新的做法。代之以科学严谨的立体融合使各个工艺过程成三维穿插、浑成一体,从而创造出一组全新的工艺模式――三维立体工艺模型,而非传统的线型或平面工艺,故将其工艺界定为“模型”,而绝非“流程”这种线型概念。从而使其具备广泛的通用性、极宽的适用范围和诸多优越性能。
可编程
可编程生物积体塔,作为一种通用、高效廉价的污水处理机械装备——硬件,其运行工艺,可以根据人们按照对水质处理的需要进行自由编排和预置其处理工艺流程。这一特征恰类似于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塔体作为系统中的硬件,工艺模型(已经预置或编排的工艺流程)即是其运行软件。在使用前可事先设置好运行软件――工艺模型,生物积体塔就可以按人们预期的要求:或厌氧、或兼氧、或好氧;或局部、或区域、或整体作厌、兼、好氧;或有机地组合(如全厌氧、全好氧A-O、A-A-O、SBR、UASB、UBF、BAF串联、并联、混联、三维组合等等)投入运行,完成净化水质的任务。因而具有极宽的应用范围和广泛的通用性。也可以在运行中十分方便地随时对预置的工艺模型实施重新编排,调整和改变其工艺流程,以适应水质、水量、温度等的波动和变化,使之始终如一的保持着最佳的运行特性和最高的去除效率。
自适应模糊特性
当可编程生物积体塔根据水质情况预置好工艺模型后,容积负荷是其唯一表征参数,它只与有机底物总量有关,而下有机物浓度及污水流量基本无关。当出水水质、工艺模型、容积负荷三要素一经设定,原污水有机物总量是唯一调控参数,在极宽范围内不受浓度和流量的影响,彻底切除了常规技术极其敏感的水力冲击和有机冲击两大痼疾。分别可以耐受几百倍有机瞬时冲击或几十倍(也可逾上百倍)瞬时水力冲击,而能保持出水指标的稳定性。这是由于可编程生物积体塔的水力停留时间,能够根据实际需要与冲击负荷同步进行实时调控的缘故。
改污染物去除率为“穿透率”
通常的“去除率”已经难以表征可编程生物积体塔对于污染物的降解去除效果。由于它的模糊特性,容积负荷不变,净化水质亦不变而降解效率可随原污水浓度而变,且幅度很大,亦随机可调可控。当可编程生物积体塔的降解效率与底物浓度呈指数函数规律变化,当原污水浓度非常高时,如达几万毫克/升,而其处理出水仍保持在达标线以内(仅几十毫克/升),此时再用“去除率”这个概念来表征其效果已失去意义,而定义为出水中有机物的“残留值(率)”或“剩余值(率)”则比较贴切合理,因而以“穿透率”这一概念来表征其处理效果似乎更趋科学和实际。比如当进水CODcr为4 ~ 5万毫克/升,处理出水≤100毫克/升,按去除率来表征处理效果为 99.75 ~ 99.8%,改用穿透率来表征其处理结果则为2.0 ~ 2.50/00 千分之二至二点五(或0.2 ~ 0.25%),这样更易于界定其真实效价,体现其实际技术特性,易于区别对比。
工况特征
可编程生物积体塔内分隔出若干功能迥异的区域,采取形体迥异的不同结构,错落有致的布局,既能上下内外互通互联、也可上下内外相互隔断,各功能区域既可相互独立而又可由人工或机电设置相互贯通、浑然一体。形成或升流、降流、或顺流、逆流、旋流、环流;或有序流、或无序流;或阻滞、或循环、或静止、或湍动、或接触、或过滤、或快或慢或顺或逆;等等水力、气力、固力、动态、静态特性的维持、改变、交替、轮换等一系列工况的变化,以营造出区域间各自有别的微生态环境.在运行中,随着底物浓度梯度的动态变化,微生物食料梯度和性质的动态变化,以及污泥龄和停留时间的变化,或有目的地人为缩短或延长区域内泥龄和水力停留时间,人为地设置可调或固定工况,借以培养训化和增殖各区域内异同有别的优势生物种群菌族,使之互有补益,形成最佳组合,以适应不同性质和浓度的污水,产生最强势降解速率。并且在个别区域内充分营造适宜丝状菌群生存繁育的有利生态环境,训化建立丝状菌优势群落,发挥其食谱广、适应性强、世代代谢快,活性好、净水速率高的优势。使之无论水质水量如何变化,均保持稳定高效可靠地运行于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