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1、病虫危害程度加重
80初~90年代末害虫增长4.2倍,面积扩大6亿多亩,平均每年以28.3%的速度增长。
2、种类增加,演替复杂
作物布局更加多样化、复杂化,病虫发生演替频繁变化,(稻曲病、麦叶蜂等)次要病上升为主要病。
3、疫情传播迅速,预防任务加重
市场经济发展,农产品跨国、跨区调运,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机会增大,加入WTO后更加艰巨。
4、有害生物控制的长期性和反复性
植物病、虫、草害无时无刻不制约着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而品种抗病性丧失,有害生物抗药性产生、有害生物演替规律难以预料以及病虫防治中要求作物遗传多样化和生产栽培、商贸加工要求的品种单一化的矛盾等技术问题一直未能解决
5、农民素质偏低,技术棚架严重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15.7%,文盲占5%左右,植保技术热在县里,喊在乡里,落实不到村里。建立村级植保服务组织,加速防治新技术推广迫在眉捷。
二、基本措施
1、加强植物检疫,严防疫情传播
加大对花卉、草坪、果蔬、药材等经济作物检疫力度。
2、基因工程作物
将克隆到的抗病、虫基因通过生物工程手段转移至优良品种基因组内以获得高抗病、虫优良新品种的工作是近20年来各国学者抗病、虫育种工作的热点,目前已取得了重大突破。
⑴中国将簇毛麦中抗小麦白粉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
⑵科学家把苏云金秆菌毒素蛋白基因转移使其具有杀虫作用。
⑶将某种土壤菌的抗除草剂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上。
3、农业防治依然是综合防治的基础
⑴轮作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⑵间作套种、合理密殖等措施。
⑶加强肥小管理是农业防治核心,氮肥不能施得太多或太晚,要N、P、K合理搭配。(湿度大病、虫、草害重),水多根部容易缺氧,最好晴天八九点灌水,水稻如有叶枯病不能串灌、满灌。
4、生物防治在21世纪主要趋势
用有益生物来防治优点:安全、无公害、有利生态平衡、措抗作用、交叉保护作用、重寄生作用、竞争作用、捕食作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真菌、细菌、病毒)、以鸟治虫、性诱剂、不育技术等。
5、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全面向植保渗透
智能化多媒体技术、数据库和网络技术、3S(遥感、地球信息、全球定位)技术为传统的病、虫、草害预测提供了新手段。
6、生物抗药性的利用
长期以来抗药性的产生一直被视为化学保护的失败,但是反过来思考,利用生物抗药性为植保服务双不失为一条极好的途径。近年来,转抗除草剂基因作物的培育和利用已成为育种和植保工作的热点,目前已获得了抗草甘磷、草胺磷的玉米、大豆、油菜、棉花以及抗草甘磷烟草和抗草胺磷水稻等多种抗除草剂作物,使得一些选择性不高的除草剂得以广泛使用,有效地控制了杂 草群落的演替,这无疑为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控制杂草提供了一个十分可喜的消息,因为草甘磷 (农达)是一种灭生性除草剂,抗草甘磷作物品种的获得将使得农田杂草的防除在一个全新概念上得到实现。
7、化学防治在短期内不会退出,并将向更高目标迈进
“绝对防治”、“彻底消灭”导制农药滥用,3R(残留residuce、再猖獗resurqence、抗药性resisrance)后果。一般一元药可换回八至十元的损失。
三、21世纪农药特点
1、环境相溶性好: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低,影响小,在环境中易分解、无残留影响。
2、超高性:药剂有很高的作用效果。
3、安全性好:尽量减少药剂用量,使农药及其代谢物对生态环境影响小。
四、结束语
展望未来,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农业技术日新月异,农业生态系统的改变越来越快,植物保护的任务越来越重,也愈加引人注目,这就要求植保工作者勤于钻研,长于探索,善于发现、挖掘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新的植保问题,要有超前意识,同时要兼顾与相关学科领域的联系,学习并掌握利用相关学科知识探索、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植保问题的能力,为在更高水平上保证农业生产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做贡献。总之,我们既不能墨守陈规,不思进取 ,而应树立长期的目标,着眼于大的方向,加强科研方法论的修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微观与宏观,分析与综合的辨证关系,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运用更先进的理论知识,技术方法解决有害生物的危害,促进农业健康、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