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社科院发布的《2006年房地产蓝皮书》中显示2005年北京市商品住宅期房预售均价同比增长19.2%,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则显示,2005年北京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全年上涨6.8%。此前,关于2006年1、2月份北京市房价的涨幅,有关部门也莫衷一是:国家统计局认为是7.3%,北京市建委、北京市统计局等部门却认为是17.3%。 这种相互矛盾的数据使得社会公众和相关专家学者,要研究和判断整个房地产市场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就十分困难,也给消费者带来一种扭曲的消费,这种消费是在一种不真实的判断下做出的,再伤害消费者的同时也扭曲了国家对这个行业的政策,我不知道这种被矛盾或者被混乱的数据背后,谁是最大的收益者,如果是政府那么政府应该承担这种后果,如果是地产商和部门利益的作用下产生的,那么政府也有责任对其纠正,不能让这种混乱的数据成为我们判断这个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我们其实不仅仅是在这个行业上存在这种数据的混乱和随意性,在最为严格的国民经济指标GDP上不也是出现过这种极度夸张式的修正过吗?这也许是我们存在着的另一种发展的障碍。 以至有专家和学者统计过,我们现在这种行政体制,已经极大地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因为在和那些发达国家相比下,我们每一万美圆的GDP是20个国家行政人员,而美国是每一万美圆是2点多点,日本只有1.5左右每一万美圆的行政人员,这就是我们一直在说的吃财政饭的人太多了,只要在那么高的比例中减下来,我们每年可以节省的财政支出足以面对下岗和养老问题,最主要是会减少这种数据混乱的现象和人浮于事的局面。 在被这种混乱的数据指导下,我们调控的意义仅仅是在报告的文字,对于中国经济不仅起不到帮助,反而严重制约了经济的今一步发展,从最近了解到的白糖业,十分突出地反映出这种危害,在那些不负责任的数据下,发改委通过行政手段压缩白糖企业的产能,结果没有想到在仅仅短短的几个月后就发现,整个市场的需求并象那些数据所显示的市场实际情况,从而导致白糖在期货市场上这种夸张式地暴涨。 同样我们现在的房地产行业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到底我们现在这个行业的真实情况是如何呢?空置的积压的面积有多大呢? 看来现在很多发生在我们经济领域里面的很多问题,都不仅仅是这些行业自身的问题,集中最后反映到依然是我们的制度严重脱节我们现实的经济和社会的真实,面对日益庞大的财政支出,集中问题是不仅仅是这些人的工资,主要是这些吃着财政饭的人还要阻碍我们经济的发展,因为在庞大的这种混着吃财政饭的同时还要更多地或者成倍地消耗掉我们其它的资源,尤其是滋生了腐败。 现在的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老百姓千夫痛斥的地方,因为房价实在太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