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生命科学十大成果 2006年世界十大生命科学新闻



2006年十大生命科学新闻

  该新闻评选部分参考了主要依据是国风外知名的生命科学杂志,包括美国的《科学》杂志与《自然》杂志等,搜药网力求通过评选向读者呈上年度生命科学新闻套餐,让我们对全年的生命科学重大事件有一个回顾,评选的标准主要是影响大、对医学及社会意义大。

1、热电集团与飞世尔科技合并

5月8日,美国热电集团宣布与美国飞世尔科技公司宣布合并为新的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2007年收入预期将达到90亿美元外加10亿美元的现金流,而成为科学仪器和试剂领域的超级霸主。

aihuau.com

2、新技术UPL定量PCR通用探针库

UPL主要是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从人类、小鼠、大鼠、其它灵长类动物、果蝇、拟南芥和线虫这7类研究领域的主要模式动物转录本序列中,一共筛选出165个长度为8—9个碱基的预证探针(prevalidated)。以人为例,每段短序列可能出现在超过7000个基因中,也就是每个探针可用于检测7000多个基因!165个探针组合为7组,每组包含90个探针并对应一个物种的转录组,基本可以覆盖5%—99%以上的转录本序列!

 2016生命科学十大成果 2006年世界十大生命科学新闻
UPL基本特征是: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可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研究分析;低成本,高特异性的检测方式;最少的时间投入,最高的设计效率;完整的预制备特异性探针,满足随时实验的需要;无需等待探针合成,大大提高时间利用率;标准化操作流程,适用所有荧光定量PCR机型;无需特殊硬件及使用环境限制,完全开放。

3、癌症基因组测序结果

汇集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Sidney Kimmel综合癌症中心Ludwig中心,及霍德华休斯医学院,南加州大学医学院,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CWRU),德克萨斯西南医学中心,以及Agencourt Bioscience公司等世界顶级的研究所实验室的一篇重要文章公布在了9月7日Science杂志上。这篇文章主要是有关乳腺癌和结肠癌大规模测序的研究,题目为“The Consensus Coding Sequences of Human Breast and Colorectal Cancers”,这是首次完成的大规模测序乳腺癌和结肠癌中13,023个编码蛋白的基因的工作(11个乳腺癌,11个结肠癌),为与癌症有关的突变提供了独有的视角,也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能的新靶标。

4、华人科学家Cell封面文章:第一张全基因组甲基化图谱

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以及霍华德休斯医学院,萨克生物研究学院(The 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的研究人员绘制出了模式植物拟南芥全基因组甲基化图谱,这是第一张全基因组甲基化图谱,为研究转位沉默,表观遗传等提供了重要信息。这一研究成果以封面形式公布在《Cell》杂志上。文章第一作者为华人研究人员张晓语(Xiaoyu Zhang,音译)

虽然胞嘧啶甲基化对于基因组的调控广度目前还并不清楚,但是这种调控机制对于研究转座子沉默(transposon silencing),内源基因表观遗传调控等方面意义重大。在这篇文章中,Zhang等人报告了第一张全面的基因组DNA甲基化图谱(35bp resolution)——拟南芥全基因组甲基化图谱,通过绘制这张图谱,研究人员发现在pericentromeric(基因组结构中迅速改变的区域)异染色质,重复序列,以及生成小干扰RNAs的区域都有大量的甲基化现象。

5、眼睛疾病研究获重大成果

《自然》杂志2006年连续三期都刊登了有关眼睛疾病的研究新发现、进展,并且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些成果包括发现能够保持角膜清透的蛋白质、细胞移植治疗眼睛疾病、以及眼癌研究的新发现。这些成果将对人类眼睛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6、《自然》杂志再披露《科学》杂志论文造假

  在2006年一期《自然》杂志上,公布了1993年的一项研究的勘误声明,但该篇文章指出《自然》并不是近几周发表此类声明的唯一一个顶级杂志。

在10月27日,《科学》杂志刊登了有关在今年2月刊出的一篇发育生物学论文的简短声明,该声明表示,目前正在调查密苏里州大学的这项研究,并且指出报道的研究结果可能不可靠。

这篇论文报道说一种叫做Cdx2的基因在小鼠胚胎特定细胞(在进行第一此分裂后)中表达,并且这种基因的表达促使形成特化组织。只有那些不表达Cdx2的细胞会形成构成身体的不同细胞类型。这些发现非常重要,因为一直以来发育生物学家都对哺乳动物胚胎是否在这种初期阶段确定它们细胞的命运存在争议。

  结果一出,这个领域的许多研究人员纷纷开始重复这些结果,但是目前至少与《自然》联系的两个研究组未能验证这个结果。剑桥大学重复这项研究的Magdalena Zernicka-Goetz表示,这个结果令人震惊,但是并不能直接表明它就是错的。他们研究的结果与密苏里的研究完全不同。

密苏里大学的Rober Hall证实该校已经在衲甏禾炜级哉馄畚恼箍鞑椤5撬辉柑峒笆鞘裁丛蛞⒘苏獯蔚牡鞑椋硎鞠M茉诮衲甓焱瓿烧庀畹鞑椤?br>

但是《科学》杂志的主编Donald Kennedy证实已经收到了其他研究人员对这篇论文的评论。这是《科学》自去年12月就有关韩国黄禹锡干细胞研究论文造假调查后公布声明后的又一事件。

7、两篇文章解开生物学“哥德巴赫”猜想

2006年两篇分别来自Science杂志(3月31日)和PNAS杂志(2月21日)的文章对小鼠生殖细胞最终是如何被决定分化成卵子还是精子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解决了生物学最根本的问题——为什么雄性产生精子,而雌性产生卵子。

   视黄酸(Retinoic acid)又称维生素A酸,也叫维甲酸,是维生素A的活性衍生物,其实对视觉并没有什么直接的作用,主要是对动物的正常发育和保持上皮组织、软骨的正常性显有与视黄醇相同的效果。除全反式化合物外,还有3种异构体。

在Science这篇文章中,来自几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发现视黄酸可以引起减数分裂,而减数分裂开始的时间会决定一个发育中的生殖细胞是朝雄性还是雌性的方向发展:如果减数分裂在胚胎发育时发生,生殖细胞成为卵子;如果减数分裂被推迟到出生之后,生殖细胞则会成为精子。因此要发育成雄性胚胎,细胞中有一类维生素A降解酶——CYP26B1降解视黄酸,推迟减数分裂的时间。而在PNAS杂志中,来自霍德华休斯医学院(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Whitehead Institute)的Jana Koubova等人也提出减数分裂成卵子还是精子的转换过程需要the Stimulated by Retinoic Acid Gene 8 (Stra8)。这两个研究为实现调控生殖干细胞发育成卵子或者精子提供一个方法。

8、世界首次RNAi临床试验获成功

美国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导致老年人失明的最常见病因——老年性黄斑变性(AMD),能够通过一小段遗传物质来对付。这些结果是由评估RNAi(RNA干扰)疗法对人类患者效果的首次临床试验获得。这项临床试验检测了一种叫做Bevasiranib的药物对患有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效果。老年性黄斑变性能导致患者因血管在视网膜上的异常生长,从而影响视力。

Bevasiranib是由美国费城Acuity制药公司开发。Bevasiranib能够减缓眼睛中血管的生长并改善视力:在最低剂量时,这种效果持续了数月;最高剂量时,这种好的效果一直到研究结束还存在。而且,试验中,除了药物注射位置的红肿外,没有观察到其他任何副作用。

研究人员在6月1日的美国基因治疗学会年会上公布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以RNAi为基础的Bevasiranib能够关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这种基因会刺激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视网膜上血管的生长。该药物利用短小的干扰RNA(siRNA)片段粘连到触发这种生长因子制造的细胞RNA分子上。这种siRNA携带的一种化合物能将它的靶标RNA标记成需要细胞蛋白进行摧毁的形式。细胞内的这种RNA量的减少意味着生长因子的减少,因而延缓了血管的扩增。

这种siRNA分子不会与DNA反应,因此不必担心该药物会改变患者的遗传组成。而在其他类型的基因治疗中,这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风险。已经证明,到目前为止最成功的XSCID基因疗法(治疗X连锁重度复合性免疫缺陷病的基因疗法)的临床试验中,接受这种基因治疗的其中三名儿童在治疗后患上了白血病。

   研究人员指出,Bevasiranib能够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例如能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抗癌药物Avastin。Avastin的效果只能持续几周时间,而Bevasiranib的效果则能持续更长的时间。

斯坦福大学的RNAi专家Mark Kay指出,这项试验的成果是RNA疗法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而且他还预言RNAi在不久后就可能用于临床治疗。

9、首次发现球形病毒新结构

2006年2月2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报道,研究人员首次发现球形病毒新结构。

球形病毒是目前病毒生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一般认为其具有二十面体对称的衣壳,然而最近来自美国国家大分子成像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Macromolecular Imaging)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完整的、没有二十面体对称的球形病毒的结构,这一发现为病毒学研究,以及病毒进化研究提供了新线索。这一技术可以用于其它生物混合对称成分的观测和分析。

10、外交部驳斥管轶《PNAS》文章有关禽流感变异文章

11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表示,中方注意到近日境外学术周刊刊登了个别专家关于称在中国南方地区分离禽流感变异病毒的问题。这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2004年以来,中国主管部门对南方地区禽流感病毒进行了持续监测,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到目前为止,南方分离到的所有病毒具有极高同源性,同属于一个蚶嘈停渖镅匦悦挥忻飨员浠?br>

刘建超说,至于中国北方地区监测到的禽流感病毒变异情况,有关部门都已及时通报给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中国政府有关部门一直积极参与全球禽流感防控合作,与FAO、WHO等国际组织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及时与国际社会共享了所有禽流感疫情和病毒有关信息。

此前,在10月底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香港大学的科学家管轶和同事发表学术文章报道说中国福建已经出现了一种新的H5N1禽流感病毒株,并可能引发另一轮的全球感染风波。

管轶和同事近年来一直在检测南亚市场出售的家禽感染禽流感情况,这项研究也是世界范围内周期最长的禽流感监控研究。在2004年和2005年期间,他们发现0.9%的出售家禽携带H5N1,包括其中2%的鸭子。在2006年6月间,研究组发现出售家禽的病毒携带率达到2.4%——增加了近3倍。现在,鸭子的感染率也上升到了3.3%。管轶等人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一种新的类福建病毒株,这种病毒株由首次在福建省的一只鸭子中检测的一种病毒演化而来。这种新的病毒株导致2005年9月中家禽感染率增加3%,而到2006年6月时则使感染率增加了95%。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67463.html

更多阅读

声明:《2016生命科学十大成果 2006年世界十大生命科学新闻》为网友只爱你一个女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