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停发新股已近6年,在苦等4年之后中小板全线跌停,持续下挫,死去活来。遭受了两轮重创之后,深交所的境遇一直惨淡至今。主板市场早已纳入了被迁上海、并入上交所的政策意图;而创业板仍然在行进的途中,可能性虽然还有,但前途叵测。4月8日,身居高位的成思危与徐冠华再度为这一命运多桀的中小企业板奔走呐喊。显然,这两声呼吁看起来倒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空谷足音。
眼下,中小板的股改早已完成,而主板市场的股改也已过半。难以想象主板市场罹患股权分裂之症已经16年之久,不仅拖累了中小板的自身战略,而且使之重演了主板市场的一切历史,只不过痼疾尚未病入膏肓,解除起来更便捷一点。也许内地证券市场的股票一旦全流通即可使之起死回生,但实际上牵扯出来的矛盾也许还会剪不断理还乱,既有法律制度层面历久的漏洞,也有行政权力的人为干预,而且还有政策方面的草率、匆忙以及利益上的偏袒。说实话,一部当代证券史基本上裹杂了经济社会中的所有纠葛。
实际上,深圳一直掩藏着它的纳斯达克之梦,尽管从来没有向世人发表任何声明。如果站在深交所自己的断代史上来说,可能就是源于其1996年的内部研讨,算来距今已经整整10年;而真正在国人眼前一晃而过的却是1998年春天面世的创业板思路;1999年,成思危为求稳妥,特别提出在主板之下加挂一个科技板块,2001年以后又几乎让“三步战略”主导了创业板的折中,改称中小企业板就是一种利益的妥协。其中涉及到香港与广州各自的城市功能与定位,岂能毕其功于一役?
让历史重新再来一遍并不现实,而放手让市场自由竞争似乎就要容易得多。钱海章博士提议扩大内地市场直接融资的规模或者让银行海外上市以引进战略投资者,使国外的集体诉讼制度进入中国,其实含义深远。经济的民主化实际上远比一万句响亮的口号或者狭隘的民族情绪更有意义。
由此可以看出,仅仅为中小企业板鼓吹一点形式上的改进,或者一些伤筋动骨又不触及根本的变革往往难以逃脱为人说客的嫌疑。与此同理,证券市场的制度设计如果无法自己壮士解腕,那就只有借助战略投资者的外力来扭转乾坤了。
深圳其实寄寓了人们1980年代的冒险创业精神,却又是在中央政府的政策倾斜之下扶摇直上,它肩负的是试验田的使命;而实际上,特区一直以来的特区特权也给了它故步自封的借口,至今仍然存在“特区内”与“特区外”的分别,创造了1980年代南中国传奇的深圳难免给国人以“喂养”的印象,其定位应该就在深港之间,再以何种面貌崛起仍然值得国人期待。本刊评论员仲志远(刊发于资本市场杂志2006年5期,转载务请注明出处,以免法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