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问题意识 也谈培养聋生的问题意识
——从教《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所想到的 “勤学好问”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可现在的学生只会“学答”,尤其是聋生,课堂上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知识。许多聋校老师抱怨,聋生不爱提问,更不会质疑,如果让他们提问,大大影响教学进度,完不成教学任务。他们认为聋生只要能接受知识已经很不错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的聋生也不例外,如果聋校老师不改变自己的观念,长此以往,不仅会泯灭聋生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而且对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极其不利。我认为聋生不会提问质疑,源于老师不善于提问,或者不注意培养聋生质疑能力和提问意识。当然,聋生特别是中低年级聋生由于观察能力、语言能力弱,思维水平层次不高,表现为不知问什么或不会提太深太有价值的问题,甚至可笑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因势利导,给以点拔。在教科学课《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时,我是这样培养聋生问题意识的。 一、引导聋生“发现问题” 正常儿童的观察,可以经常得到提醒,所以他们的观察总是有较明确的目的,在观察中能充分发挥知觉的整体性和理解性的作用,较深刻地认识事物。聋哑儿童的观察由于缺乏指导,难以借助于语言的提醒,因而他们的观察缺乏明确的目的性,①对事物缺乏全面完整的认识,表现为即使对常常接触的事物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②这就要求老师们在教学中经常性地有意提醒,以便让聋生发现问题,观察问题,质疑问题,获得深刻认识。例在让聋生做连接两节电池的实验时,我特意准备两节型号不一、大小有别的电池,因为解释实验现象要涉及到电压,电池盒也能容得下不同型号(1、2号)的电池。发放器材时,我便问:这两节电池的电压一样吗?聋生有的说“不知道”,有的说“不一样”。我请他们仔细观察电池上的说明。聋生急切地拿起电池用心观看,看后全明白了:这两节电池的电压都是1.5V。趁此机会,我又出示5、7号电池让他们观察,不料也是1.5V。他们惊奇地发现:干电池不论型号大小,电压都是1.5V。我便顺水推舟,引导聋生平时要留心事物,仔细观察,善于发现问题,质疑问题。又如在聋生动手连接好两种不同的电路后,我让他们观察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制作动画课件让他们观察两种电路的电流方向。这样,他们水到渠成地总结出了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我想,教学中老师经常有意识的创设一些问题,引起聋生的注意,趁机提醒他们观察什么,聋生发现问题、观察问题的能力一定会不断发展和提高。 二、启发聋生“提出问题” 《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因而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出发,用问题当引子,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伴着问题深入地学。如在教“里面是怎样连接的”这部分时,出示四接头接线盒后,我问:怎么知道接线盒上的接线头之间是通路还是断路呢?聋生说试试。我问用什么来试?聋生摇摇头,却充满了迫不及待的眼光。我说在课本第10页我们已学过,请翻书复习。学生马上想到了用“电路检测器”试试。我又追问:怎样检测接线头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他们讨论后,意识到要按一定顺序。我接着出示检测顺序,可是在检测时,又遇到了问题:接线头的导电性不强(特意用旧锡做成的),用一节干电池作电源,灯泡很暗,影响检测结果。当时,聋生都感到很奇怪,有位聋生问:为什么同样的电池和灯泡连上盒子的接线头,灯泡却很暗呢?我让他们观察盒子的接线头和导线。经过对比,他们发现接线头不是铜做成的。接着,我让他们回忆进行导电检测时的现象:接上导电能力强的材料灯亮,反之则暗。他们便豁然开朗,原来是接线头导电能力不强。我又问:怎样让灯泡变亮?学生回顾刚学过的电池串联灯很亮的特点,异口同声地说出了“再串联一节电池让灯变亮”的办法。心理学研究表明,经常性的外部刺激可使某些行为变为下意识的自觉行动。教学中教师经常性地适时提出问题,有意制造一些问题,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也爱问会问了。另外,教师还要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多思多问,自问自答的事例,从历史的角度说明“质疑”的重要性。我想,教学中教师如果经常注意给学生营造不同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相互讨论,教师相机诱导,适时点拨,他们一定能自己解决问题。 三、激发聋生“思考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在学习“里面是怎样连接的”这部分时,为了激发聋生“思考问题”,我设计了“根据检测结果,推测接线盒内导线的连接情况”这一活动。 为了进一步激发聋生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及深刻性,我表扬他们思维敏捷,推测正确。同时让他们继续思考,还有三种连接情况也是正确的,比一比看谁想得又快又准。不多久,他们想出了下列三种连接情况:
新课程理念大力提倡教师在学习内容上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个拓展、延伸的平台,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开拓他们的视野。我想,教师如果经常通过留一些答案、条件、解法等并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供聋生思考、练习。他们思考问题的兴趣、角度、方法、速度等一定会得到大大发展。 四、强化聋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乃至人的认识活动中占重要地位。正如爱因斯坦强调的“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弗莱明发明青霉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从长远来看,提出问题又是科学课的重要目标,因为如果学生只会研究课本或老师提出的问题,将来面对复杂的现象,可能就摸不到解决问题的门径了。由此可见,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强化聋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本身具有教育性,是人与人互动与交流的过程。利用评价对成就进行鼓励,对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所以,我们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提出的评价方向,善待聋生的提问,使聋生在得到积极肯定的评价中强化问题意识。如让学生自由地提问题,对他们所提问题进行筛选,找出课堂上可以动手研究的问题;通过对问题分类、甄选、鉴别,逐渐明晰认识。在这个过程中要使聋生知道,每一个问题都可能对自己或对他人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要乐于并敢于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同时对他们的问题要表达教师自己积极的反应,如你的想法真的很奇妙;它对我很有帮助;你真会思考,老师因有你这样的学生感到幸福、快乐;从你所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出你的知识面很广;这个问题对我们很重要;你是个爱动脑的孩子,联系学过的知识再仔细想想,一定能明白这个问题等等。也可以采用一些鼓励的方式,如鼓掌,伸出大拇指,做一个OK的手势、荣誉命名等等。如对前面提出灯泡为什么很暗的聋生, 我摸着他的头说: “你不但善于观察,更善于提问,真像一个小小科学家。”学生受到了鼓舞,思维更活跃了,很快弄清了问题的答案。有人说:“人类本性最深处的企图之一,就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和珍重,因而学生在获得了老师的鼓励和肯定之后,就会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倍加爱学习、爱思考、爱提问。”我想,教学中老师多对聋生进行激励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这样便能强化聋生的问题意识。 由这节课的教学,我想到聋生是否喜欢提问,跟老师平时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密切相关。要想使你们的聋生变得善于质疑,喜欢提问,就得转变教学观念,废除“师道尊严”的陋习,充分挖掘聋生的民主意识。平时,教师要舍得花时间给聋生敢于质疑的机会,引导他们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做练习,提问题,谈看法,使课堂成为师生相互交流信息的场所。除了对敢于发问的聋生进行表扬、鼓励外,还应根据课堂中出现的情况抓住机会启发鼓励学生质疑。同时,教师还要勤于观察思考,乐于分析反思,不断探索!我们的聋校老师做到了这些,课堂便不再是“学答”课堂,而是充满了“学中问,问中学”活力的高效课堂。
更多阅读
你是谁,为了谁——也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和课堂的高效 你是谁为了谁歌曲原唱
你是谁,为了谁——也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和课堂的高效文|飞鸿踏雪今天,偶然读到了《中国教师报》编辑部主任李炳亭的一篇文章《李镇西大战“李镇西”——简答关于“语文味”》,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心里有好多话
也谈成功和幸福的定义与关系 幸福定义
今天吃中饭的时候,听到旁边的年轻人在谈论对成功的定义和标准。一个说成功就是满足自己的生活状态,一个说成功是就获得幸福。惹得我很想当场和他们讨论讨论我对这两个词汇的看法。在我看来“成功”在我们的社会概念里面(这里甚至可以
也谈抗战中八路军的单兵作战能力 八路军抗战著名战役
也谈抗战中八路军的单兵作战能力有人以狼牙山战斗和宋庄战斗为依据,概括中共军队在抗战中的单兵作战能力,影射着在告诉人们,中共军队单兵作战能力远强于日军,而国军不值一提。狼牙山战斗,说某部6班(4支步枪、一挺机枪外加手榴弹)与500
也谈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今天看到了河北大学王绍符老师写的能这样验证“液体压强由重力产生”吗?——对教学中某些实验的质疑之六一文,确实给我们初中物理老师上了一堂不错的反思课。在此也不由得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得到大家的共鸣。文章写得很详细,这里就
也谈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简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道德与法治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一直是管理学界特别是法理学界的一个理论问题。可以说,关于这个问题直到目前为止尚无定论。笔者对此问题十分关注,思考已久,现在写出来,以供研讨参考。一、道德与法律的内涵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