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增长。目前,中国石油的年消耗量达到了2.5亿吨,2004年,我国的原油进口量达到1.1亿万吨,接近需求总量的50%。中国今后几年原油净增产的潜力是相当有限的。目前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未来15年中,中国的原油年产量将有望稳定在1.8亿-2亿吨的规模。而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石油需求却在持续增长。国际能源署甚至预言,到2030年,中国的石油进口将达到今天美国的规模——根据美国能源部2005年的估计,相当于6亿吨。 面对世界能源危机,不断发现新的石油、天然气矿藏,不断在海外寻求新的能源伙伴,保持原油生产持续增长,加强石油战略储备,建立石油安全体系成为中国面临的时代责任。
三、我国海外石油战略布局
由于原油资源的紧缺和环境保护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很快,国内三大石化公司都加快了天然气开发的力度。我国天然气发电和工业用气以及城市燃气等消费需求快速增长,2000年天然气需求量为 260亿立方米以上,2005年达到600亿~700亿立方米。1995~2003年期间,世界天然气生产量年均增长速度为2.54%,同期我国天然气生产增长速度为8.71%,远高于世界平均增长速度。目前,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远低于24%的世界平均水平和8.8%的亚洲平均水平。
中国于2005年7月21日启动了人民币汇率改革,从盯单一美元转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使人民币向实行可自由兑换的国际化进程迈出第一步,更预示着未来人民币将与欧元、日元等国际货币一起,共同对美元这一单极国际结算货币产生不可逆转的冲击,从而从根本上影响国际石油价格,加快打破因美元与石油挂钩形成的油价高企局面。美一直将中国视为战略对手及稀有资源竞争者,对中国能源安全特别是由此重构国际石油版图戒心日重。美去年将中海油竞购优尼科演变为政治问题就是典型实例。
中俄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一直谋求在能源、军事、安全等领域加强合作。如今中国每年从俄罗斯进口大量石油,这些石油绝大部分产自西伯利亚地区。2005年5月俄政府批准了泰纳线建设方案,这条输油管线的西部起点就在西伯利亚泰舍特。俄总统助理舒瓦洛夫表示,如俄石油开采量在保证泰纳线运输能力同时仍有富余,俄准备通过铁路扩大对中国石油出口。中哈原油管道于2005年底建成投用,其初期年输送1000万吨原油中,可能有500万吨来自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