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行业进入高速成长并逐步走向成熟时,注定要吸引众多的目光,如今的葡萄酒行业正是如此,从新天定标的口舌之争,到张裕推标的众说纷纭,从茅台进军葡萄酒行业的质疑,到洋葡萄酒大肆进军中国市场的忧虑,葡萄酒行业正在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尤其当2006年五粮液进军葡萄酒行业而被专业人士预示为葡萄酒行业“井喷”时机之时,我用“解读”二字,来阐述中国葡萄酒行业的个人观点:
一、发展成为主流
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990年到2001年中国从世界葡萄酒生产国的第16位提高到第6位,中国城镇的葡萄酒消费量显著增加,年增长速度达到15%至20%;在2003-2004年我国葡萄酒产量分别达到34.3万吨和39.3万吨,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3.5%和14.70%,2004年销售收入达74.34亿元,同比增长17.06%,实现利润8.45亿元。而在2005年我国葡萄酒产量达49.85万吨增速达24.55%,实现利润12.56亿元,专家预计未来五年内,我国葡萄酒产量每年增幅将达5万吨,到2010年产量将达80万吨,可以这样说在后期葡萄酒产业发展将成为主流,并且发展将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中国酿酒行业的产业政策是:“重点发展葡萄酒,控制白酒总量。”虽然多年来葡萄酒的发展并没充分显示出这项政策的威力。但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各种税收政策的调整,特别在洋葡萄酒大举进军中国后, 洋葡萄酒的文化宣传攻势,让中国消费者对葡萄酒的文化和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被视作是高品质生活的象征葡萄酒如今正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创造了我国葡萄酒发展的大环境。
二、品牌是永恒的主题
张裕年初推行葡萄酒质量综合分级标准,根据葡萄酒品种、产区、年份,考虑土壤气候、栽培技术、酿造技术、储存设备及陈酿时间等因素,将旗下高端葡萄酒分为:大师级、珍藏级、特选级、优选级四大等级的举动,让业内人士感到等级与品牌的困惑,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此举充其量只是营销策略的一种方式而己,正如王朝酒业将旗下葡萄酒分为王朝1号干红、金王朝御用、特制、经典、年份如出一辙,目的在于实现产品升级,开创竞争不激励的“蓝海”市场,实现差异化而己,即便会有等级与品牌之争,结果也将是等级让位品牌,原因是:
1、中国葡萄酒市场虽然处于高速发展但整体市场不够成熟,葡萄酒消费的主流仅集中在中高收入阶层,尚未普及到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去,普及开来日方长,即便在葡萄酒消费集中在中高收入阶层人群中对葡萄酒文化内涵的认识仅处于启蒙阶段,况且就是在葡萄酒消费普及的国外,葡萄酒品牌仍是选购的第一要素,其次才是等级。
2、中国葡萄酒市场混乱,近500多个厂家,市场处于诸侯争霸阶段,虽有品牌大小之分,但尚未形成高度的品牌集中,且激励竞争的市场需要通过建立品牌来实现在市场中的突围,让消费者认识和选购。
3、分等级主要针对高端葡萄酒产品,虽会在对高端产品选择时弱化品牌影响力,但在中、低端葡萄酒市场品牌仍将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
4、品牌的独占性、专有性和不可复制性仍将是葡萄酒产品扩大影响力的突出点,而等级的可复制性却无法让葡萄酒企业享受这一结果和益处。
5、五粮液、茅台等企业借助品牌进入葡萄酒行业,我们可以看到品牌的生命力和品牌的强大号召力。
最后:如果不是张裕这样一个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进行葡萄酒质量综合分级标准而是一个无名企业进行如此分级,也就不会有所谓等级与品牌之争的话题,因此当尘埃落定葡萄酒行业最终品牌是永恒的主题。
三、竞争成为主旋律
据资料统计在中国食品行业的增长率与利润指标中,葡萄酒行业均处于领先地位,因此葡萄酒行业也就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况且中国市场被誉为世界葡萄酒的“酒窑”,中国市场作为为洋品牌眼中的一块蛋糕,竞争将不可避免,但竞争将呈现以下几个层面:
1、 中国品牌与洋品牌之间的竞争
2006年1月1日起,进口瓶装葡萄酒关税由43%下降到14%,综合税率由85.9%下降到48.2%;进口散装葡萄酒关税由43%下降到20%,综合税率由85.9%下降到56%。进口关税的大幅下调大大降低了进口成本,进口商有利可图,因此洋葡萄酒蜂拥而至的情景再次出现在,尤其在中国葡萄酒市场的高速发展的时候,面对中国巨大的市场,洋酒品牌一路高歌猛进的杀入,凭借洋酒品牌的知名度和现在的价格优势,以及洋品牌在葡萄酒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品质基础,无疑会将中国品牌引入一场惨酷的竞争中去,所谓鼠有鼠道、猫有猫路,洋品牌会凭借其品质、文化、价格、营销的优势在竞争中会分一杯羹,而中国品牌也不会坐视不理,中国品牌将会凭借其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和多年建立的品牌基础叁与竞争,在这场竞争中竞争的主角将会是中国知名品牌和洋酒的知名品牌,对决的阵地将集中在高端产品和一级市场。
2、 中国品牌与中国品牌之间的竞争
在这场中国品牌之间的竞争中,将主要集中在:
①、一线品牌与二线品牌的竞争:表现为一线老牌精英如张裕、王朝、长城要巩固市场地位和份额而二线品牌新贵新天、威龙欲拓疆辟土提升市场地位,两者之间的对决不可避免,但竞争将主要集中在营销手段,传播层面。
②、区域品牌与全国品牌的竞争:区域品牌独占区域市场主导地位的格局将被威胁,只有走出区域去发展才有出路而全国品牌随着市场拓展的需要需对区域市场进行精耕细作,两者对决不可避免,在全国品牌建立的技术壁垒与品牌优势下,两者竞争将集中、低档产品和价位战上。
③、行业新军与行业老品牌之间的竞争,随着资本的进入,我们看到了五粮液、茅台进入葡萄酒市场的身影,也可预示有一些不被我们所知的新军正悄然兴起,做为新军进入市场要想快速崛起,通过剑指老品牌、挑战老牌将是快速提升知名度和快速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新军与老牌的竞争不可避免地无法回避,竞争的聚集点将在高、中、低档全面展开。
3、高端产品的竞争将成为主流
首先,做为葡萄酒行业厂家最大的利润来源于高端产品,随着近年原料、营销费用的上涨,中、低端产品利润被逐步稀释,不论洋品牌还是中国品牌在市场竞争中更多的是希望在高端产品的竞争中崛起,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从而获取丰厚回报,其次,葡萄酒对普通大众来说,中产阶级的那种高收入,高享受带来的压力,让他们没心情,情调去喝葡萄酒尤其是高端葡萄酒产品,同时受经济条件、饮食文化习惯等原因制约,竞争也只能让企业向上延伸至高端对决,当然中、低端产品的竞争会存在,但其不会成为竞争的主流,况且高端产品的对决在张裕年初的分级中也己初见端倪
竞争的结果无法预料,但可以断定在这场洋品牌和中国品牌、中国品牌和中国品牌的竞争中,洋品牌要想占领中国市场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中国品牌成功突围也面临重重困难,但在这场竞争中行业将会壮大,市场会被充分点燃,同时在这场竞争中产品品质将不断提高,企业营销手段将会得以提升。
四、跑马圈地对原料基地的扩张与争夺将会持续
基于这样的解读原因在于:
1、葡萄酒市场无论竞争手段怎样演变,归根结底最本质最现实的竞争还是葡萄酒品质的竞争。由于葡萄酒行业“七分原料,三分酿造”的客观性,决定葡萄酒产品的质量受葡萄品种产区,平纷的影响,而这些条件又变制于原料基地土地,气候等因素,葡萄酒行业是受产区限制和对产地依存度较高的行业,同时目前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集中在南方市场,而原料基地则集中在东、西部地区,原料与企业存在分布不平衡的问题,这两个因素决定对原料基地的扩张与争夺将会继续。
2、去年部分地区葡萄欠收和中小企业对原料的争夺,导致原料价格上涨,使众多葡萄酒厂家意识到控制上游产品原料的重要性,同时市场的高速增长和葡萄酒行业的发展壮大,要求企业对原料基地进行扩张与争夺。
最后,解读中国的葡萄酒市场,我们还将看到在未来竞争的背后必然会有倒下去与发展起来的企业,破产、兼并、重组,OEM等将会在这场竞争中产生,只是这种情况来的早与晚而己,当这种情况来的较猛然时,不必过多的担忧,所谓“大乱必大治”,在高速发展的产业中行业整合、品牌高度集中将是每个行业发展的必然归途,只是更多希望中国葡萄酒产业健康发展,中国葡萄酒企业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