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 二锅头 中国酒企业80%该死



中国酒市场即将深度开放,中国的酒企业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次新的市场淘汰赛中,80%甚至以上的中国酒企业将会出局。总结一下中国酒企业有十大该死病症:

  该死现象一:思想意识太落后。中国酒业的绝大部分经营者还是小农意识,种田(生产)等收成(市场)。在自己的小庄稼地里深度耕耘,从不出界。区域市场被炒作的死去活来,也没有赚足成本费,只怪自己的市场是快盐碱地,怎么勤快也打不出粮食。中国区域品牌成千上万,这些将是面临死亡的主要群体。

  该死现象二:心甘情愿做陪衬。自己的地盘别人做主。纵观中国酒市场,70%以上的市场被国际国内几个大品牌分割。他们耀武扬威,倒也成就了英雄气概。小酒厂本因为区域市场是自家一亩田,没有想到被这些大品牌喧宾夺主,自己反倒成了陪衬品。这些企业把自己的好的市场位置拱手让给了别人,自己却被挤压的难以生存,面临困境。在未来三年内,这些企业如不加大投入,收复失地,占领根据地市场最高点,则将全军覆没。对于知名品牌通过品牌延伸,形成市场立体化阵营,全方位渗透市场,那时这些陪衬品将逐渐失去价值,只能是面临死神召唤,步入万劫不复的死亡境地。

  该死现象三:产品冷酷吓死人。中国酒产品的包装大部分都是同质化的,对于一些酒业来说模仿本身倒也不一定错。但同质化的产品都是一样冷酷的面孔,全无精神。要么就是英雄酒,要么就是成功酒,要么就是定价高,要么就是特色酒。这些概念有些尚可以勉强,有些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比如什么井,什么红,什么春之类,酒本身的名称和概念就是一座冷酷的冰山,难以融合到人们的生活消费中,当然市场受到拒绝和排斥就不言而喻了。谈到这里我们需要谈谈酒文化,酒文化是饮酒文化和品牌文化的结合体,是两种文化的结合。但大部分酒企业包装文化过于偏激,直指一面。弄的文化与酒的结合牵强附会,文不对题。如某什么山酒,什么树酒,简直就瞎胡闹,离死亡不远了。

该死现象四:通路渠道肠梗塞。中国酒做渠道有个非常奇怪的思想,也是通病。总想把风险推给经销商,认为经销商就是自己的客户,其实不然经销商是客户更是合作者,是企业发展统一战线上的重要角色。他们不仅仅承担着营销的压力,也同时承担厂家转嫁过来的各种风险,他们是在夹缝中生存。现在不同了,经销商要挺起腰杆做人, 向厂家要政策,要支持,弄的厂家进退两难,厂商关系变的复杂,一时间两者都在怨声载道,不堪声息。这样的结果简单点就是肠梗塞,市场不流通,再严重点就是厂家败退江湖,进入死亡地带,而中国酒60%的小企业都有这样的通病,就算是几个好的品牌在渠道定位上也只是搬运工,而非合作者,看来该病还不清啊,有可能转化成中国酒业整体的癌症啊。

该死现象五:终端建设太混乱。其实最近几年,酒竞争激烈主要体现在终端市场。特别是短命产品,上下货架的时间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厂家没有实力,想忽悠经销商一把。经销商没有诚意不想承担任何投入风险。就这样产品在终端大船上,来回飘动,遇风则沉船,好的还能挣扎几下,不好的就很快寿终正寝。

还有中国酒企业60%以上对终端建设没有计划,没有规则,没有制度,放任自流,在导购上托托人,在陈列上卖卖好,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碰到商超的进场费就退,遇到一些酒店高陈列费就躲。根本没有品牌效应可言,这样的酒企业也只能在市场上露露脸,等待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死亡命运的轮换。

该死现象六:竞争策略不正确。中国酒业整体的竞争策略都不正确,第一是国际化思想太薄弱,中国酒在国际上还不能有立足之地。还有自身经营能力有限,还没有提升计划。国内最近几年通过资本运行,建立中国酒业联盟的没有几家。中国酒业至少在两年内还没有能力建立航母,形成超大阵容,连横合纵,与国际市场竞争。虽然中国酒文化难以取代,但中国的消费习惯正在被改变,同时也在消弱中国酒文化的影响力,君不见高级场所,消费的大部分都是红酒了吗?谈红酒相比白酒而言,在国际化的竞争中更始不堪一击了。每年中国有成千上万种的新品上市,红白都有,但走出品牌的寥寥无几,不是没有成活的空间,是产品本身没有根系可以吸收到市场的营养罢了。

如果我们参观一下中国老酒厂,诸多那些曾经雄彩的身影,现在都沉没在死亡的寂静中,让人感觉心痛。

该死现象七:发展方向不清晰。中国酒企业发展的方向不确定,如做大市场还是做小市场,做品牌还是做产品,做广告还是做营销,做终端还是做渠道,做酒店还是做商超,就是弄不清。

于是决策天天改,制度天天变,人员天天换,弄的整体市场系统都心烦,大家都在变,变都后来只有厂家死亡的命运没有变了。没有规划能力和营销能力就不要做市场。现在是资本市场,纯粹为了短期获利的企业,最好不要进入这个三八圈,可能会死得更惨,想骗市场的人可能往往都被市场骗。

该死现象八:做吃山空不进取。中国酒企业特别是一些有点知名度的,经营状况还可以的酒企业,对可持续发展问题上考虑的不多。对于渠道维护,终端管理力度不够。做在自己的品牌上沾沾自喜,做吃山空。产品一天天老化,品牌也逐渐失去活力,市场也逐渐淡薄信心。这样的企业有个特点,困难不在眼前可能经营者不会着急,所以常常是积压了一些矛盾,在短期内突然爆发,弄的厂家措手不及,可能在一夜之间厂败人散。这些企业一般在老酒厂比较明显。老品牌,老工人,老思想正式他们败退的杀手。当然中国的国酒企业通过资本运营手段,以谋私利为目的,把酒厂推向死亡的也随处可见。对于这些我们就不要在多考虑了,他们走了和他们来了,和我们都没有关系,正如静悄悄的来了和走了一样。

该死现象九:自以为是耍脾气。特别是有些酒企业的老板,每天一副胸才大略的样子,其实不然,脑子严重僵化,决策能力严重底下。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是宇宙的核心,痛恨为何地球不是为他转。这些老板的脾气是大的,大到可以征服企业里的一草一木,因为这些东西的生命存活,摆放位置都是由他做主的。这些经营者不是骂市场就是骂下属,不是骂经销商就是骂终端商,企业被弄的死气沉沉。当然这样的企业肯定会在咒骂声中离开市场的,因为大家都会采取措施规避这样的合作者,甚至是联合起来抵制这些合作者。

企业的经营者应该是理性的,可以包容的,有真实合作心态的,应该是情绪稳定的,决策果断的。才可以建立一支强大的市场正规军,否则就只能自己单枪匹马裸奔于市场中。

其实这样有脾气的老板是一个多种身份的人,自己即是销售员,有是推广公关人员,既然是这样,又狂妄什么。真是欲令其亡,必令其狂。

该死现象十:经营模式太老套。酒市场成活于模式,酒品牌的活力也是在模式创新中提升。现在看看中国酒行业的经营模式,自从中国古代有酒销售市场开始,模式就遗传到今天,不同的是种类多了,颜色多了,消费者多了,中间的环节多了,销售的方式多了。70%以上的酒企业让然采用传统的模式,对与品牌操纵,产品文化营销,企业资本化运作,国际化竞争,营销模式改造,统一战线建立和相关合作思想建设,都是一个很遥远的话题,系统化组织没有建立,一些酒业整天只能在摇摇欲坠的状态下过日子,苦啊,我们做酒的老板们是否在揉揉自己已经湿润的眼睛,真正的考虑做点什么了呢,以后还要活下去不是吗。

 中国酒 二锅头 中国酒企业80%该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67066.html

更多阅读

深圳市中旭教育集团 深圳市中旭企业 垃圾

深圳市中旭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深圳中旭教育集团成立于2004年1月,是中国目前培训企业最多,培训满意度最高的专业咨询管理公司之一,是中国执行力第一品牌,中国培训行业十大领军品牌!到目前为止,公司已成立十五家分公司:深圳分公司、青岛

中美航天差距 瀚海中美企业创新中心“牵手”航天基地

     4月22日,西安航天基地国际孵化器与瀚海中美企业创新中心签订跨国孵化合作协议,掀开了航天基地跨国孵化崭新的一页,也意味着航天基地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  4月22日,西安航天基地国际孵化器与来自美国硅谷的瀚海中美企业创

玛丽姆·黛拉:灾难管理中的企业领导力

危机时刻考验的并不是领导者自身的能力,而是领导者的意识   在面临重大危机与灾难时,企业领导者应该避免各自为战的个人英雄主义的误区,迅速与其他社会机构社会组织密切合作、协同作战。同时,迅速拿出应对措施,很好地承担起企业作为

声明:《中国酒 二锅头 中国酒企业80%该死》为网友林野青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