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做生意亏了本,去找他父亲借钱,老人家不但把钱给了朋友,还做了一大桌菜,在饭桌上,老人家不住地宽慰朋友,说生意场上胜败乃兵家常事,还邀朋友喝白酒。朋友那天心情不好,说不想喝。“那就喝点啤酒吧!”朋友父亲改变了主意。朋友表示连啤酒也不想喝。朋友父亲说:“我一个人喝不完一瓶,你随便倒一点吧,剩的全归我。”朋友还是拒绝了,老人家最终酒也没喝成。后来说这事时,朋友很懊悔,平时自己在外面和客户喝酒时,一杯接一杯干,从来没有退却过,而作为儿子,对父亲的小小要求,竟没让他遂愿,心里陡增许多愧疚。我想起年迈的母亲。每次回她那里,母亲就会倾家里所有,像款待贵宾一样招待我。家乡的那些琐事,她就怕被耽误似的,迫切地说个没完,幸福的笑容想拦都拦不住。我总是空着手来,母亲不在乎,她心里明白,平安才是福,这是父母对子女的祝愿。我和很多人一样,都有一个通病——很少回家,但都能找出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以维护和掩盖内心的自私。父母——我们生命的源头,当我们像雏鸟一样,羽翼渐次丰满的时候,能找到一片遮风挡雨的天地的时候,不再需要他们荫护和帮助的时候,父母这一称谓及其作用就开始被淡忘,他们内心的需求也一样被忽略。所以,当父母在黄土地上夜以继日辛勤劳作时,我在因电视剧千篇一律乏味不堪而无所适从大发牢骚;当父母在节日的氛围中落寞地坐在院子里思绪浓稠翘盼远方时,我在考虑如何打发无聊难熬的休假……细细想来,信誓旦旦地让女儿一定要记住父母的生日,要帮助父母、爱戴父母的那些话,恰似一个个巴掌煽在自己的脸上。再次回故乡,得好好地和父母碰碰杯。母亲和我一样会喝酒,一定向她敬上几杯。父亲却滴酒不沾,但酷爱喝可乐,那就和他碰杯可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