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省内兄弟城市杭州的“娃哈哈”、“农夫山泉”等相比,宁波水行业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最显著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产品层次低。可以说宁波绝大多数的水生产企业都以生产家庭装的大桶水为主,而附加值更高的小瓶水是少之又少。二、品牌知名度低,不要说象“娃哈哈”、 “农夫山泉”这样的全国知名品牌,就连本市市民一致公认的当地名牌又有几个?
为了剖析宁波饮用水行业产生现状的原因以及今后的发展之路,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宁波饮用水行业同业公会秘书长童恩祥等业内专家以及石源、百茗等重要企业的负责人。
一、现状:知名度不够 小企业鱼目混珠
宁波饮用水知名度不够,都属地方性品牌,列为宁波市知名商标的仅属“石源”和“太白”两家,全面通过IS9000认证体系的也只有“石源”、“太白”和“百茗”三家。
童恩祥分析,宁波饮用水的弱势在于绝大多数企业主本身素质不高,文化水平低,造成急功近利,只看眼前利益的心理,对树立企业品牌形象重视不够尤其是广告投入力度不足。三分之一的企业生产设备比较简陋,技改投入低,自动化程度还不够。目前宁波市饮用水生产企业良莠不齐,尽管宁波饮用水企业数量很多,但是绝大部分企业不上规模,部分规模小、设备差的企业的产品根本不达标。
“很多水在市场流通,但它的生产厂家根本就找不到。很多百姓不理解为什么有些桶装饮用水不到5元钱就够了,你想想一个小时只能灌100桶的灌装机怎么能灌得出1000桶的水?至于水源从哪里来更加不得而知了”。宁波饮用水行业同业公会会长、象山百茗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欧爱国对饮用水行业鱼目混珠现象颇为担忧。
宁波石源矿泉水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弼君说,宁波饮用水市场也存在着较多的“夫妻店”、“游击队”现象,生产成本很低,水价格3—5元左右。“这种水往往是手工灌装,盖子重复使用,质量隐患很严重。”
二、既往:起步较慢,竞争升级
宁波饮用水真正起步于1996年下半年,相对于杭州、深圳等城市起步比较晚。
1996年下半年,整个宁波大市只有几家饮用水企业,但在1997年却突增至84家,是行业发展最快的一年。究其原因,受天气影响非常大,“1997年这一年天气非常炎热并且持续时间很长,96年的时候水还非常难卖,一家一天卖20桶就很不错了,但在97年原来的4家水厂供不应求,生产设备超负荷的运行,销量很好。”童恩祥回忆。另外,饮用水行业本身进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不高,资金投入不大,风险小,有很多企业主看上项目并一举进入。
宁波的地区饮用水竞争已由原来的价格竞争转向品牌竞争,包括送水速度、服务质量等。目前,销售量较大的有澄浪潭、百茗水、石源水、太白水、九龙水等。
原来的饮用水企业生产、加工、销售、售后服务一条龙,逐步显露成本过高的劣势,也造成厂家竞相压价的恶性竞争。现在部分企业走生产加工与销售相分离的路子,寻找经销商负责其产品的销售,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销售带来的压力,同时也降低了高昂的运输成本,有利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1996年—2000年期间,宁波饮用水受到的外来冲击非常激烈,主要来自于杭州的农夫山泉、娃哈哈,上海的延中,绍兴的古越龙山等。由于娃哈哈等属就地灌装,运输成本高,加之宁波本地饮用水市场联合起来对外来饮用水的抵制和严格要求,其并未真正打开宁波市场。除少量的农夫山泉、娃哈哈仍在宁波有一些市场,2001、2002年,上海延中和绍兴古越龙山先后从宁波市场全面退出。
三、将来:向外扩张,提升产品层次
到目前为止,宁波大市已有119家桶装饮用水企业。宁波的桶装饮用水的覆盖面在县市已达到80%,在农村已达到20%。同时,已有98家饮用水企业通过了QS认证体系,即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据宁波饮用水行业同业公会统计,宁波饮用水年销售量在1860万桶左右,位居浙江省第一。童恩祥介绍,去年开开太空水有限公司的“澄浪潭”销量就达到330万吨,仅从一个生产基地的生产量而言,已经超过了杭州的农夫山泉和娃哈哈。
但宁波饮用水也面临着水资源缺失和水费、电力提供和电费以及劳动力紧缺等瓶颈的制约。所以,对于宁波饮用水企业来说,该思考如何提高档次、提升品牌,建立生产基地,并向外扩张等问题。
受桶装饮用水运输成本高的限制,部分饮用水企业只能在周边市场延伸。考虑到中西部地区的土地、水力、人力资源丰富,有企业考虑往中西部地区如安徽、四川、云南等地区扩展延伸,建立生产基地。
另外,随着油价的上涨,桶的成本也在提高。象山百茗正考虑着是否可以生产一次性的袋装水。“袋装饮用水成本低,既方便携带又卫生。”百茗总经理欧爱国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