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产业自主创新四题
样机技术的消化与吸收
通过全面性能科学试验的手段,在消化、吸收样机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技术的创新,这是上世纪50年代日本机床工业赶超欧美的一种做法。
日本从西欧和北美买进各种世界名牌机床,然后应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对这些名牌产品进行全面的性能试验,获得了大量的数据,为每台机床的试验写出了详尽的报告,在行业内部共享。
日本机床继承试验发现的优点,并在改进所发现的缺点或不足之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为迅速赶上和超过欧美打下基础。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曾经学习日本这种做法。北京机床研究所曾经对瑞士精密机床进行了全面性能试验,不仅写出了实验报告,还制定了普遍可用的试验规范和性能测试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先后举办了两期“样机试验研究班”,以培养各机床厂的试验人员。可惜这项举措还未及推广,就被文化大革命冲掉了。
国外样机的试验,还包括国外样机与我国自己产品的对比性试验。可以找出可靠性和精度保持性的差距。比如,同样是通过预紧消除间隙的滚珠丝杠副,高速运行几个月后,如果发现自身的产品间隙与名牌的一样,不存在间隙问题。说明自身产品的间隙具有了这一方面的性能。当然,更进一步的就是苛刻条件下的强化试验,有利于缩短试验时间,达到寻找原因、找出改进方向的目的。
我县的机床工业尽管这几年有了巨大的进步,但一直处在中低档水平,至今仍与国内外高极高档机床一样,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我们应重新学习当年日本使用试验的科学方法来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在继承这一吸收方式的时候,要尊重对方的知识产权,做到站在前人(样机)的肩膀上来消化引进技术,而不是照抄照搬式的“邯郸学步”。
高科技不如好功能
产品的高科技,不如产品好功能。在太空失重条件下,用普通铅笔或内置有压力泵的钢笔都能写字,抉择是关键。
功能适当的产品,会让企业进入竞争的最高境界——没有竞争的卖方市场,即便高科技,也会在用户付出高价后,往往导致一筹莫展,摩托罗拉的铱星计划是个典型。没有功能导向的高科技,是没有用武之地的“屠龙之技”,表面上让人敬若神明,最终却被弃之如草屐,保护期限内无人问津的知识产权都属于此类。
计算机如果仅仅用作科学领域的计算,绝对成就不了当今之比尔·盖茨以及众多发达国家。
比尔·盖茨曾说过一句很有名的假话:“我们离破产只有180天。如果我们的技术被同行超越,那么我们就一定会破产。”苹果电脑技术领先微软一大截,连微软自己都不能否认。微软的招牌产品不全是最先进技术的应用,但它凭借产品功能的高性价比,将其它技术击败,使自己的技术成为行业标准。
市场领先者不一定就是技术领先者,但肯定是产品功能领先者。一种技术,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有着重要的功能目的。功能重于技术,功能是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落脚点。没有了功能目的,科学技术即使有重大突破也很难转化为生产力。反过来,产品主体功能与附属功能的相互转化都可能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变革。所以说,没有进行过功能分析的科学技术,只能算是纸上谈兵。
由此可见,技术并不是越新越好。从经济和市场的概念来讲,越先进的技术,风险越大,有可能得到的回报就越少!
功能创新是自主创新的落脚点
业内行话说得好,一流企业卖功能的标准,二流企业卖功能的技术,三流企业以卖产品实现功能。凡是市场领先者,通常是通过建立自己的产品功能标准来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
功能创新所带来的效益将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每一个重大的功能创新,往往能带动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因此,要问什么是企业自主创新的落脚点?那就是功能创新。
中国人一直迷信纯粹的技术。谈到中华民族的贡献,言必称四大发明。但是,四大发明并没有给中国带来一场生产力的革命,火药没有用来制造枪炮,指南针也仅仅被用来看风水,选坟地。
我国很多的大学、科研院所总是绞尽脑汁、削尖脑袋要往“863”、“973”等国家计划里钻,一旦项目申报成功,可以获得多少多少的专项资金,大家就可以安心过几年美日子,时间一到,只能给国家上缴一摞纸片去压箱底。
历史的事实证明,技术只能是功能的影子,一种功能可能得到多种技术支持。
在中国,技术创新难,转化功能创新更难。发明人凭自个儿的想像,设计了产品,以为企业一定会喜欢,想有偿转让给企业。但企业一看发明人的产品就断定不是自己所想要的,结果白给都不要,这就是症结所在。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内申请的专利层次是以实用新型和外观居多,发明很少。即便这样,还有许多发明人连专利年费都有交不起,任其专利失效。在大学、科研院所里,这种成果报废的现象就更多了。
功能创新的得益于功能设计者的心有灵犀。功能设计是指以使用者的潜在需求为依据,设计产品的功能组成,经过功能成本的定价分析,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产品设计、企业安排生产、开展针对性的营销,将产品交到目标消费者手中,实质上是市场细分理论的深化。市场细分方法有好多种,但归根结底都是以产品附加功能细分的。
多年来,“科、工、贸相结合”一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中国自古就不缺乏人才,关键就是缺少功能设计这根链条串联。加上国内功能设计师人才的严重缺乏,对功能引进消化吸收的速度始终赶不上国外功能技术的发展步伐,使企业很难摆脱掉引进、重复再引进的恶性循环。
为什么这根链条必须是功能设计师而不是企业自身呢?企业中可能确实存在一些技术人员能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来看问题,但要求每个技术人员要擅长产品的功能设计,就太难为他们了。企业要长期保持一种从行业外看行业内的眼光是根本不可能的,产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企业永远看不全它的优缺点。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功能设计师最好不是企业的内部人?因为,时间一长就容易产生知识“共振”,从而降低了知识变异创新的概率。
只有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功能创新为导向、科工贸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形成功能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机制,才能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日本、韩国的科技发展很快,并不是比中国人聪明,因为他们的科技针对性非常强,只要是瞄准的产品就要围绕功能世界第一这个目标来做。像中国当年搞“二弹一星”时一样,是真正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许许多多的例子表明,好功能设计与企业规模并没有必然联系。因此,即便是新兴的小企业、小公司,也能常常依靠高性价比的功能获取本行业增长的大部分市场利润。
实现功能创新的步骤与意义
当今的世界商战,应该是一切独特的消费心理战。凡是胜利者,总是那些最早破译用户或顾客购买动机的企业。加强功能的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功能创新、集成功能创新和功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企业最早破译购买动机、获得创新成果的法宝。
加强原始功能创新,可以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加强集成功能创新,能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加强功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即在引进国外先进功能的基础上,积极促进消化吸收,可以实现功能的再创新,获得更多的科技成果。
首先,功能设计要探索那些新领导品牌之所以能够拥有绝对市场优势的成功奥秘的,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进行观念创新,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当前和未来行业的产品功能所在,功能细分后的市场,以及功能转化的方向和速度上,依托“旁观者”的优势,通过发现市场的潜在需求,主动破译行业中业已存在的功能优势,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功能设计,不断地发现和创造本行业及行业外新的功能,帮助企业成为行业的领先者。
其次,从功能设计到功能的自主创新,设计师最初应该是从策划开始,承担想象力大师这一角色,成为专利代理人。从策划这一角度来看,功能设计师与点子公司、咨询策划公司在工作方法和流程上,都属于智业,离不开策划;从工作方法来看,功能设计师不仅在设计前期敢于异想天开,而且要立足于现有技术,通过后期的“小心求证”,完成一个珠连碧合的发明家工作流程,所设计出的功能一定是企业使劲跃起又能摸得着的。准确地说,功能设计师应该是通才,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能够触类旁通给市场提供耳目一新的产品是他的看家本领。
再三,在遇到创意灵感时,功能设计师必须肯定地说明下列五个问题:一是第一次知道这种功能,能够紧紧抓住企业和用户(消费者)的注意力;二是别人还没有想到更不用说做到;三是属于企业尽力跃起又能摸得着的范围;四是一定可用十年以上;五是这个功能的性价比更高。
没有完美的功能,完美的功能设计更是相对的,更说明功能创新是无穷无尽的。功能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对用户(消费者)潜意识需求细致入微的体察和对市场需求规律的精确的把握。国外新产品功能有多种技术储备都急于获得新市场,这为企业进行必要的技术引进和主动选择创造了条件,使企业的自主功能创新有可能站在较高的起点上。
功能设计师的出现,是企业人才市场细分的必然。企业坚持功能创新这一最终落脚点,通过大量的边缘功能创新,由量变到质变,最后取得核心功能的知识产权。凡是经过市场认可的一种功能,企业就必须做好开发后续功能产品的准备。因为,任何一种好功能迟早会被沦为基本功能,所以企业在赢得市场业已存在的资源优势时,还要不断地发现和创造本行业及行业外新的竞争优势,实施加强功能创新作为谋求企业做强做大的长远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