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巨头申请液化天然气涨价的方案已于近日递交到发改委。中国价格协会专家表示:“国内的气价确实偏低,尤其是西南地区。”“体现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才有助于促进节能”,至于低收入群体能否承受涨价,他建议国家给这部分人群以专项补贴。(10月31日第一财经日报)
http://biz.163.com/06/1031/02/2UNSVI3O00020QFA.html不知道这位专家的眼中每立方天然气多少钱才能称得上是“体现资源稀缺程度”的,只知道同事们看了这消息很气愤地说:明摆着是专家又一次跳出来为利益集团代言,为涨价造舆论,何必弄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诚然,我们不否认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清洁、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近年来出现需求高速增长,甚至屡屡出现“气荒”的原因和其价格偏低有一定关联。问题在于,涨价是否就是遏止天然气消费的“杀手锏”?如果是,为什么连续不断的涨价依然没有遏止住需求高速增长,如果不是,为什么每次涨价都要拿它作为理由?
天然气虽然是由国家定价,但是本质上和其他商品一样,其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也是依照天然气的国际国内供求关系和价格走势来取舍涨或不涨的。而不可忽视的是,我国失衡的天然气供求关系是嗜利种下的恶果。
专家们普遍认为,天然气,应该主要用于城市燃气,而不宜过多用作工业燃料。而来自权威部门的资料显示,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一股股“煤改气”、“油改气”的热潮中,人为制造了许多“稀缺资源”的消费者。比如,北京市的天然气消费量在1997年仅为1.8亿立方米,2004年增至40亿立方米/年,仅2005年的消费量就是上年的四倍!增长部分的80%被消费在了工业用气上。在2004年中国石油222亿立方米天然气销售量中,城市燃气占40.57%,一半多的天然气被消耗在工业企业。在世界整体天然气消费结构中,化工仅占4.1%,而我国化工用气比重超过40%。这些都是一些地方政府在畸形发展观支配和中石油、中石化嗜利驱动的结果。
指出这些并不意味反对企业适度、高效、科学地利用天然气,而在于表明,天然气供求失衡是提供商人为制造的。是他们让供求关系出现这样一个悖论:需求量不足,要发展工业用户;需求量旺盛,渴求涨价攫取最大利益。这个过程中,嗜利的本质让他们忘记了资源的稀缺,客观上形成这样一个结果:设个“圈套”鼓励企业用气是逐利,人为制造供求紧张大幅度提价是掠夺。掠夺你我钱袋的同时还不忘记找个“专家”来遮羞。
还有一个事实也不得不指出,我们对天然气开采利用水平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不说,还放任稀缺资源的巨大浪费。例如新疆的布鲁尕等32名人大代表曾经给全国人大提交过一份《关于请求国家加快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开发利用的议案》,其中透露我国石油资源储量超过100亿吨的三大盆地之一塔里木盆地“由于没有天然气利用设施,每年放空燃烧7亿多立方米天然气,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浪费了大量资源”。面对稀缺资源巨大浪费和进沙漠开采利用可能面临的成本风险进行选择时,我们的“相关企业”毫不犹豫地抛弃了稀缺资源!
如此无节制制造消费需求和无视浪费稀缺资源,也应当成为现在天然气紧缺的重要原因。这样的后果现在却要我们在一轮轮的涨价中一次次地买单。而“一气独大”的石化巨头们,一方面享受着国家每年上百亿的“垄断补贴”,享受上百亿的巨额利润,享受优厚的福利薪金,另外一方面,又时不时的“哭穷喊困”,动不动要挟权力部门协助涨价。这次,借用“专家”之口,希望天然气涨到可以“体现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不过又是一块嗜利遮羞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