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树军:解读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发展中的国际竞争力
文/冯树军
一、概述
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产品附加值和劳动生产率较低,缺乏核心技术制约着中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是未来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之道。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制造业也逐步发展壮大。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那么加入世贸组织后,在更加开放和市场化的环境中,将促成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更为充分和有效地发挥,在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得更大利益。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此阶段以装备业发展为主要特征。当前,我国制造业竞争优势水平低下、创新能力不强、科技与经济发展脱节、外资所占比例偏高、生产率与国外相比没有任何优势。
中国经济以非常快的速度融入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制造业正在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广泛地融入国际分工体系之中,中国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组成部分。中国工业高速增长同中国经济的快速对外开放和日益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各工业部门的产业链继续延伸,产业融合进程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同传统产业的融合进程明显加快,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从而为中国走向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是富民强国之本,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制造业是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是以信息化带动和加速工业化的主导产业,也是发挥后发优势、实施跨越战略的中坚力量;制造业是科技的基本载体和孕育母体,是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实现科技创新的主要舞台;制造业是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世界产业转移和调整的承接主体。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大趋势下,只有通过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带动制造业的现代化发展。企业信息化的实质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实施信息化,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使企业及其产品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制造业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以及信息技术与其它专业技术的融合,在制造企业行业里的产品全生命周期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集成和共享,达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运转,从而提高制造业的经济效益和整体竞争力,改造和提升传统的制造行业。按照这个内涵,制造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层面:1、在制造业中融入信息技术和其它高新技术,提高产品自身的质量、功能层次、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2、在制造业行业企业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广泛采用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实现快速、高效、可靠、精密、低耗、低成本生产;3、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组合与综合利用,实现管理信息化;4、建设企业信息网络系统,发展网络制造、虚拟制造、网络营销,形成企业之间的动态联盟,提高企业和行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能力;5、供应链信息化是制造业信息化的重点,打造一个基于信息技术、能够快速响应的供应链平台,将会是重中之重。二、制造业实施信息化的目标是否明确
制造业信息化的战略目标是: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围绕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将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装备和数字化企业技术相结合,科技攻关计划和地方科技计划等资源,攻克制造业信息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制造业信息化应用软硬件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培育社会化咨询服务体系,面向制造企业开展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打造新兴制造业。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主要任务分两个层面: 1、要深入、广泛地开展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制造业和地方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营造新形势下制造业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以推广应用三维CAD、ERP、NC等制造业信息化技术为突破口,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以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为支撑,促进以应用和服务为重点的制造业信息化产业的发展。 2、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及应用是以国家行为为主导,建设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创新体系,开展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为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工程提供技术支撑。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及应用的主要任务包括: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管理、智能化控制、企业集成化、制造网络系统、数字化装备、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方面。 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及应用将以企业需求为牵引,以集成应用带动系统研发,以系统研发带动技术突破,以原始创新促进技术发展,实施人才、专利、标准战略,突破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业信息化软硬件产品,获取一批专利,培养一批人才队伍,促进我国制造业信息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制造业信息化的要重点抓好以下几点工作。首先,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要树立信息化的观念,养成适应信息化要求的学习意识、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从专职领导、专业管理、制度建设、责任到位等方面,加强和改善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第二,信息化建设要与内部控制制度密切结合。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的核心,信息化要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提供支持手段,要逐步形成一套以内部控制制度为核心、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管理体系。
第三,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密切结合在一起。目前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生产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下一步要结合生产经营实践,在总部层面更好地集成应用,以指导和推进集团公司的信息化建设。
第四,抓好ERP系统的完善。集团的相关部门要准备充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遇到的问题及时的处理好,使得ERP信息化系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第五,集团总部和各个子机构要各负其责。集团总部信息部门要这里抓好信息哈建设的总体规划、计划的编制;各个事业部、职能部门要确定业务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各个子机构要严格按照集团总部要求认真落实好实施工作和普及应用。同时,要抓好信息系统应用的达标和检查考核工作。
第六,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组织和队伍建设。各企业的支持措施一定要到位,同时,总部有关部门要深入研究并尽快拿出在新形势下如何将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和人员进行整合的方案,以更好地发挥信息化的作用。
三、制定完善的制造业信息化需建立实施策略和步骤
首先、企业要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并且分步来实施。在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时,既要着眼于企业长远的发展目标,以及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又要强调立足企业当前的基础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提高效益和实用为准则,坚持统一调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考虑企业的现状和要求,以及将来和后续系统的接口,避免形成新的信息孤岛。
其次、符合实际情况重点突出。根据外来图纸多、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周期短、质量要求高的市场需求,以工艺设计与汇总为重点,以PDM成熟技术为核心。从根本上解决施工设计开发手段落后、设计周期过长、成本控制困难等问题。
再次、系统实施的实用性与开放性。实用并产生效益是系统实施的关键,为保证系统的成功,对各分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充分使用了成熟技术,同时采用开放的软件体系结构(主要功能模块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置,数据接口开放),使系统具有了较高的开放性。
最后、必须强调信息的集成和信息的共享。信息内聚是功能划分在技术上的重要原则,它将使系统的通讯尽可能减少。为了实现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中的信息高速运行,必须强调信息的集成。在数据库和网络系统的支持下,实现产品设计、工艺准备和生产过程的信息共享。
制造业信息化实施步聚:按照总体规范、分步实施、突出集成、重点突破的系统实施策略,系统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全面使用CAD、CAPP彻底甩掉图板,设计室初步实现信息化;同时,MIS单元开始投入使用;
第二阶段:应用BOM解决工艺设计中汇总工作量大,设计信息集成困难的问题,并通过BOM生成的接口数据,与MIS系统初步集成;
第三阶段:全国实施PDM系统,在数据库存和网络系统的支持下,实现产品设计,工艺准备和生产过程的信息共享,完成全面的信息集成和功能集成。
四、透过案例看制造业信息化的方向
某厂按照上述步骤逐渐地实现了CAD/CAPP/BOM/POM的一体化集成,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且,企业的MIS系统也初具规模。该厂信息化在技术上成熟先进,功能上实用,特别是在功能开发上广泛听取了应用人员的意见,使软件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使系统应用的效果明显,以舵机传动装置的开发为例,初步应用结果表明:产品开发的周期缩短了30%;工艺设计数据的正确率从以前的70%提高到98%;产品数据规范的加强以及PDM对设计数据的统一管理大大减少了重复设计、重复下料造成的期延误和成本浪费;建立了以项目管理和产品数据管理为核心的产品开发机制,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接口,从整体上提高了产品开发的组织和管理水平;实现了产品开发的组织和管理水平;实现了产品开发全过程的数据集成和功能集成,为企业全面信息化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为产品数据的共享、安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在于实现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而企业能否获得最大的整体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内部各种功能能否得到很好的协调并得到充分发挥。一般说来,企业各种功能之间的集成度越高,效率发挥得就越好,竞争能力就提高,取胜的机会也就越大。因为只有各种功能有机地集成在一起才可能实现企业内部各种信息与资源的共享,才能有利于迅速做出高质量的生产经营决策并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缩短交货期。如果只是单纯地使用计算机、提高单项自动化程度,而不考虑各种功能的集成,则不可能使企业获得整体优化,也不可能使企业形成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因此集成是构成有机整体、构成系统的主要途径,是企业信息系统充分发挥功率的关键因素。集成与连接不同,它不是简单地把几个单元连接在一起,它是将原来没有联系或联系不紧密的单元组成为有一定功能的、紧密联系的新系统。
集成是属于系统工程中的系统综合、系统优化范畴。按集成所覆盖企业业务的范围,可分为全局集成和局部集成。按集成对象可以分为工作流集成、物流集成和信息流集成。集成包括三个层次:物理集成、应用集成和经营集成。物理集成是一切信息集成的基础,是指各设备间在物理上的互联;应用集成又称应用软件集成,它可提供一些机制,能使各应用之间共享公共数据、公共业务规则和公共资源,为了实现应用软件集成,各种应用软件必须是可互相兼容的;经营集成又称业务集成,它是在应用集成的基础上实现各种经营业务功能的完整集成,可以支持稳定的决策过程。
通过信息化方案的正确实施,以及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机械行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整体水平必定会跃上新的台阶。
制造业信息化的方向是搭建第三方服务平台。通过搭建第三方服务平台,能够为制造业企业更好地解决运营过程中烦琐的杂事,使得管理层能够有更多地时间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制造业信息化的方向是帮助制造业企业搭建一个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客户需求的第三方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帮助企业实现:
首先、增强企业间的协同制造能力。大部分制造业目前仍然处在订单式生产阶段,产品的设计随着用户需求向多样化、多品种发展。虽然部分行业企业实施了信息化工程,如:CAD/CAPP/PDM/ERP等,但主要是从满足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来规划建设的。通过实施信息化工程,从企业间动态联盟、网络协同的高度进行开放资源共享环境建设服务平台;
其次、改进或提升制造业企业的采购、销售、服务方式。帮助制造业企业全面提升采购、销售的速度,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使得企业的有限资金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通过搭建这样的一个平台能够实现对用户服务请求的快速响应。大大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销售成本和服务成本。
最后、全面提升供应商、销售商的信息共享程序,对供货计划、销货计划进行及时跟踪,及时调节企业的库存成本。通过搭建第三方服务平台信息化工程,全面提升制造业企业底层数字化和内部信息化能力之外,同时帮助企业建立企业间、联盟体之间的网络化共享平台及上下*企业的零部件供应链,实现网络化采购供应、销售、服务系统。
五、结束
从国内形势看,实施制造业信息化,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传统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我国目前还处在工业化进程之中,距离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工业化的进程是不可逾越的,但是在信息时代工业化的过程是可以缩短的。应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大力推进以制造业信息化为代表的国民经济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全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发展。
从国际形势看,实施制造业信息化,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提高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随着第三轮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包括资金、技术和人才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流动和配置的范围越来越大,传统国界的作用日益弱化。制造业也不例外,部分制造行业将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我国现在已成为一个制造大国,但还远不是制造强国。为了尽快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必须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
在中国制造业面临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今天,信息化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下生存、并且成功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
笔者郑重声明:要奋起维护网上著作权! 1、本文依然欢迎报刊和网站转载。但转载者要如实署名作者和首发网站名称。 2、约稿或转载事务联系信箱:[email protected],MSN:[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