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经常会遇到创业元老可能会因为自身学习力不足、年龄偏大、观念陈旧、管理能力提升不够等因素,成为企业发展的“阻碍”。那么,如何较好地处理这类问题呢?东莞天盛特种纸制品有限公司聘请我为“签约总经理”进行管理咨询,我个人觉得这是办法之一。
2002年8月,该公司正式聘请本人为“签约总经理”,做妥善安置创业元老的工作。
企业建立外部的“庙”
本人依据调研结果,对创业元老的综合素质进行测评,再来对应安排岗位,如果创业元老符合对应岗位的要求,就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如不适应或不能在企业优化后的部门、岗位上发挥职能作用,就想办法设一个在企业外围的“庙”——即公司在企业外围设立一个既能与本企业发生经济合作关系、又能和其他企业发展经济合作关系的商业性机构--贸易性公司,将一位创业元老送到市场,让其半脱离企业,与企业的关系改为贸易合作伙伴,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充分锻炼其能力、检验其能力,如果发展好了,就让其在市场上不断发展;如果经过市场的检验说明其能力还有欠缺,再回来安排一个相对而言较低的职位,他容易接受;让其感到,不是企业要抛弃创业元老,而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在企业内部的“庙”里
再设临时的“庙”
公司原来的生产中心经理是有丰富经验的创业元老之一,但是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其个人的经验逐步固化,不利于企业生产能力的提升和质量档次的提高,如果不让其暂时离开生产管理的领导岗位,他自身很难看到自己存在的差距。为此,我们借企业二手生产设备安装、调试的时机,让其暂时离开生产的领导、指挥岗位,以“项目经理”的方式,让其专心负责二手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同时,提升一位有能力的人为生产中心副经理;对副经理我们实行目标管理,以原来生产中心经理在位时的指标为基点或参考,如果副经理在管理生产中心工作后,能超过生产中心经理领导生产时的指标水平就奖励,如果低于就罚款,给副经理很大压力和动力。另外,对生产中心经理负责的工作也实行目标责任制,如果按期完成二手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将给以一定奖励,如果不能按期完成任务就给以处罚。通过在生产中心以项目分工,设立两个小“庙”,让经理和副经理充分展现自身的能力,结果是生产中心经理在管理设备安装、调试的工作中,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副经理也在管理生产中心的工作中超过了原来的指标水平,实现了分工负责人的“双赢”表现;这样一来,有效促使了生产中心经理的警醒,原来的部下在管理上超过了自己的管理能力,为后续岗位调整打下了基础。生产中心经理通过项目负责,也得到了很大提升,看到了自己的潜力和不足。随后,再将其归位到生产中心的经理岗位,以副经理创下的新指标为起点,并适当提高一定比例,来要求生产中心经理的工作。
通过这种动态调整,生产中心的工作焕然一新。如果换另一种方法,直接撤换生产中心经理,其很容易情绪低落,甚至设置阻力,一旦副经理不称职,再换回原生产中心经理职位,势必造成老板和创业元老之间的矛盾,给工作带来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