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晚,根据国内媒体公开报道,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带队,公安部、监察部、卫生部、商务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等部门参加的国务院联合调查组再次奔赴安徽阜阳,继续对阜阳“杀人奶粉”一案展开深入调查。
监管缺失
据报道4月19日下午,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项督察处李勤处长任组长、上述各部委组成的专项调查组,就根据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关于要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对阜阳劣质奶粉坑害儿童事件进行调查的批示精神,紧急赶赴阜阳。
李勤在次日于阜阳召开的调查会议上指出,从发生问题至今,暴露了当地执法部门有“执法不敏感、相互之间配合有差距”的缺憾。
阜阳市政府副秘书长周云莲坦承,其实在2003年5月份,阜阳市工商局就开始陆续接到因食用劣质奶粉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的投诉。紧接着,在去年12月25日,中央电视台对阜阳个别市场及商家销售劣质奶粉行为进行了报道。
尽管“阜阳市政府及时组织工商、卫生、质检、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专项整顿,对商场、超市、批发零售市场进行了全面检查”,而且查封了33种伪劣奶粉,但由于“我们对这件事情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清查工作不彻底,劣质奶粉销售出现反弹”,导致“部分婴幼儿因食用劣质奶粉出现营养不良综合征,以致出现婴幼儿死亡现象”。
周云莲给出的其中一个理由是“整治机制不健全”:奶粉质量市场监管分属工商、卫生、技术、监督等部门,分头监管,责任不清,更没有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阜阳市各部门对此各执一词。工商局的说法是:外地生产的假奶粉,他们鞭长莫及;对于阜阳市场上出现的奶粉,“我们不能保证市场上的所有商品都进行抽检,一个是我们没有这个费用,另外也没有这么大的人力。”
当地卫生局则解释说,国家对一些恶性传染性疾病规定了统计、上报制度,但这种“重度营养不良综合征”应主要由工商部门整顿市场,而不应划归公共卫生安全范畴。
疾病控制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该中心资金来源除财政拨款发放工资外,并没有稳定的卫生监督经费,因此,一些基础性的监督检查都无法进行。
而其实在去年年底,应患者家属要求,阜阳市疾病控制中心就已经检测了13个品牌的奶粉,均为不合格产品。按照国家卫生标准,婴儿一段奶粉的蛋白质含量应不低于18%,二、三段为12%-18%,而目前阜阳市场上的这些奶粉蛋白质含量最低的只有0.37%,大多数只有2%、3%,钙、磷、锌、铁等含量也普遍不合格。
“为什么低劣奶粉能在有关部门的眼皮下,在阜阳横行将近一年?”一位已经与多位受害家长签订了诉讼委托协议的律师痛心地说,首先应该把板子打在这些监管层上,“就是他们的互相推诿,导致了监管的缺失,并最终酿成了这么大的‘人间悲剧’。”该律师说。
利益驱动
阜阳市公安局副局长程曙光表示,批发市场是这次检查的“重中之重”,重点抓住进货渠道和批发大户,重点查处劣质奶粉的源头。他透露,目前查处了42起涉嫌销售不合格奶粉的案件,当地4家批发大户已经由公安机关立案调查,目前已刑事拘留当地5名涉嫌经销伪劣奶粉的批发商。
当地一位自称“经营一向都很正规”的批发商私下告诉本报记者,这些涉案的批发商“与基层执法部门的关系都非常‘铁’”。
“平时大家都很熟,低头不见抬头见,管严了面子上都搁不住。”该批发商说,“市场乱就乱在这个地方。基层执法人员与违法批发大户有没有勾结和腐败,很难说得清。”
阜阳市公安局一位人士透露,目前,被刑事拘留的马兰华、刘标等5人是阜阳市皖西北商贸城等批发市场的奶粉经销大户。其中马和刘“涉嫌出售的劣质奶粉数量较大,二人已初步交代了部分进货渠道”。
位于阜阳市区西北部的“皖西北商贸城”是阜阳最大的批发市场,占地上千亩。当地的一位知情人士说,该商贸城耗费了阜阳巨大的财力,系原安徽省副省长、阜阳市委书记王怀忠的“杰作”。
4月23日下午,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商贸城被分割为服装、食品、电器等多个专业市场,商贸城内尘土飞扬,部分门面房仍在建造。但由于地理位置太偏僻,鲜有人影。
但这样的商贸城却成了伪劣奶粉的“乐园”。一位知情人士说,马兰华和刘标的“一笔笔生意都是在这里做成的”。
“他们这些人在阜阳中都很吃得开。”上述服装批发商说,“以前好像也查出他们有什么问题,后来却不了了之。”但对于这个说法,记者并没有从阜阳市有关部门得到证实。
一位服装批发商透露,“平时上面来检查的次数很少”,“只有在收各种税费的时候才见到有关部门的人影。”对此,该商贸城管理工作办公室负责人并不愿作任何评价。“你去找市政府,我们没什么好说的。”
阜阳当地一位批发商还向记者透露,经营劣质奶粉的高额利润刺激了经销商的售劣积极性。劣质奶粉价格相对低廉,一般每袋400克零售价在10元以下,比13元左右一袋的正规产品便宜不少。有的劣质奶粉批发价每袋只要3~4元,零售价则达到8~9元,“经营正规产品不可能有这么高的利润。于是,高额利润使得这些违法分子铤而走险”,“弄得很多正规的产品反而被挤走了。”
记者通过其它渠道了解到,该批发商经营的某品牌的奶粉已被“阜阳市低劣奶粉市场专项整治小组”列入“黑名单”。
劣质奶粉的非法通道
“实话告诉你,管理这样的市场确实太困难。”在记者面前,阜阳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办公室一位负责人大吐苦水,“你说,大大小小这么多批发市场、夫妻店,我们怎么来整顿?”
阜阳市工商局副局长张立民早前也曾透露,目前阜阳市场上销售的奶粉涉及141个厂家、149个品牌、205个品种。截至4月23日,阜阳市工商、质检、卫生等部门通过抽查送检,共发现45种不合格产品,“均为外省流入”。
其中标注为黑龙江生产的17种,内蒙古生产的7种,浙江生产的5种,上海生产的4种,北京、山东、河北、湖北、江西等地生产的共10种,无生产厂家2种。不合格原因大部分是蛋白质含量不达标,其中蛋白质含量低于5%的有31种,最少的含量仅为0.37%。
阜阳市工商局的另一位人士也深有“同感”。他介绍,外地产的劣质奶粉进入阜阳市场,一般都是先通过这些大的批发商,然后再通过批发商分销给各大超市和农村集镇上的小批发商、小超市以及一些“夫妻店”。
该工商局的调查表明,截至4月20日,全市累计检查奶粉产品经营户多达7894户。“很多劣质奶粉都是通过农村集镇上的小批发商后经小零售店销售出去的。”该工商局一位人士说,一方面,这些小店主经不起利益诱惑;另一方面,他们本身“缺乏辨别低劣奶粉的能力”。
32岁的阜阳市周棚镇王庄村村民张林伟向记者哭诉说,半年多前,就在他可爱的女儿张溶溶刚满百天的时候,他们忽然发现,女儿得了一种怪病。“后来才发现是吃一种叫‘好宝贝’的奶粉吃坏的。”今年元月,张溶溶被这种低劣奶粉“杀死”。
记者通过张林伟提供的发票找到了他经常购买奶粉的某商店。该商店负责人表示,他是通过阜阳市“青年批发市场”批发这种奶粉的。“我们没有那么好的(检测)技术,谁能知道这些奶粉能有这么大的害处呢?”说完,他关起了店门。
记者来到店主所指的批发市场,其中一位摊主说:“前一阵子批发那种(‘好宝贝’)奶粉的老板已被公安局带走。”但该摊主还同时表示,以前他知道“这个批发商批发这种假奶粉,但没想到危害会这么大,所以也从没报过案。”
他向记者提醒:“附近的‘三里湾’(批发市场)也存在不少问题。”
在阜阳市三里湾批发市场,一位从事奶粉批发多年的经营户告诉记者,由于奶粉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中小奶粉厂纷纷采取拼成本,增加中间商利润,导致奶粉质量严重下滑。一些不法厂家还往往减少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降低生产成本手法。据了解,在奶粉生产成本中,蛋白质添加就占了三分之一以上。
阜阳市卫生局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自去年5月份以来,因食用劣质奶粉出现营养不良综合征的共171名,其中因并发症死亡的有13名。“有些还没有统计。”阜阳市人民医院的一位医师说,有些农民家里很穷,孩子生病来看几天后,就没钱治病了,就放弃治疗、要求出院了,以至于“有些没办法统计”。所以“实际因吃低劣奶粉出问题的婴儿应该比这个统计数字(171名)多许多。”
阜阳市农委一位天天关注低劣奶粉报道的退休职工甚至非常怀念过去的“供销社岁月”。他说,以前,在供销社属于国有企业时代,很多产品都是通过供销社进入阜阳市场的。但1997年之后,阜阳各城镇大大小小的供销社开始进行改制,“有的被卖掉,有的被租赁,基本上都已经名存实亡。”再加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私人小商店、小批发市场一下子涌现出很多”,“监管上没有跟上”,导致“供销社的优势荡然无存”。
他把这称作为“供销社改制遗恨”。“你下去查查就会发现,不少城镇的商店其实就是原来的供销社改制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