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说起文化,黄酒就笑了。 关注黄酒,做一期关注黄酒发展的主题,是我思忖很久的事了。八月初的一天,我给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黄酒分会秘书长沈振昌去了电话,约他写一篇黄酒行业现状和发展方向的稿子,沈工身在浙江,整日泡在黄酒坛子里,又肩负着黄酒分会的工作,对于我国黄酒行业必然多有了解。果然,他很爽快的答应了。 同一天,黑龙江酒协的栗永清会长打来电话,邀请我参加“第十届东北三省重点白酒企业联席会”,临了特别强调“关注一下东北白酒,一定要来啊”,使人不能拒绝。 于是,我带着对黄酒的思考,踏上了东北的黑土地,去参加一个白酒的会议。这三种颜色的巧合,伴随着我整个的东北行程。期间,随王延才理事长跑了两家白酒企业,听栗永清会长介绍东北白酒企业的整体发展状况,我发现这一白一黄两个看似不同的酒种,一北一南两个遥隔千里的地域,竟然有着不少相似之处,他们同样需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样需要打破区域限制的尖冰,同样需要建立有效的市场营销模式,同样需要导入优秀的服务体系。 我因此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想象:能不能让江浙人喝些东北的白酒,让东北汉子们来点黄酒。 事实上,江浙人早就接受了白酒,虽然不一定是东北白酒,但对于这个酒种的喜爱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那么黄酒在东北这片黑土地上的表现怎么样呢? 黄酒是中华民族历史最悠久、最古龙的酒种之一,在世界三大酿造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酒种。它不缺少历史,迄今已有5000年的悠久发展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不缺少文化,酿酒技术独树一帜,成为东方酿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它没有白酒的健康危机,黄酒中含有18种有益健康的微量元素及20余种氨基酸,其中中国人普遍缺乏的硒、锌元素含量是葡萄酒的12倍以上,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高达3400毫克/升,相当于啤酒、葡萄酒的10倍左右,是目前能被证明的真正意义上有益于健康的酒种。 仔细想来,黄酒和东北白酒一样,要想把蛋糕做大,首先要打破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羁绊,摆脱固步自封的区域观念,不满足于只在家门口唱戏,不陶醉于小范围的市场占有;要有一批有胆识、有魄力的企业家,敢于着眼于全国的大盘,花大力气、下大功夫、舍大本钱跳出来做事业;要树立一批优秀的企业形象,精心打造几个在全国叫得响的产品品牌。只有如此,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同和消费者的青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