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刚刚看到《新民网》上《劳动报》作者陈怡的一篇文章:《肯德基全国范围上调快餐价格》。文中说,从16号开始,肯德基大部分产品的价格在全国范围内都上涨了。全家桶涨幅最大,涨了5元;新奥尔良烤鸡腿堡由原来的12元升至14元;香辣鸡腿堡和劲脆堡由11元升至12.5元;甜筒冰淇淋则由原来的2元升至3元;玉米沙拉、土豆泥、芙蓉鲜蔬汤以及大、中、小薯条都上涨了0.5元;粟米棒则上涨1元;可乐、七喜、美年达、九珍果汁等饮料也都上涨了0.5元,雪顶咖啡上涨了1元。但各门店价格略有小差异。对于肯德基的涨价,肯德基公关部负责人表示:涨价是出于无奈,主要是由于近一段时间以来,副食品等原材料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另外劳动成本、租金成本、水电费用等各种成本也有不同幅度上涨,造成巨大成本压力。
我们都能看到:不管走进哪家肯德基店,也不管是吃饭的时候还是其它任何一个时候,不管是在闹市区还是在相对冷清的地段,那种人满座、站满地的情况。有这样的盛况,从市场的供求关系来说,涨价也就是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没办法,求大于供么。
涨家本身我觉得并不意外,反正是明码标价、愿打愿埃的事情;可是,如果已经标好了价,却要玩花样,做那短斤缺两的事,我就不能不说说了。我指的,主要是肯德基在卖饮料时的做法。
大家都知道,在肯德基店里,人们最通常的做法,是来上几块鸡,再要上一杯饮料,又大都要加冰块的饮料。可是,饮料的冰凉往往有两种方法:我们在家里的时候,不是常把饮料放在冰箱里吗?也就是说,饮料直接制冷是使饮料冰凉的一种办法;另外一种方法,就是肯德基现在做的,往饮料里加冰了。这两种方法制冷饮料,从目的来说都可以,但是,肯德基巧妙地选择了后者。理由很简单:前者饮料是实打实的,另外,还要加上冷冻的成本;而后者则有一举两得,一是制冰的成本比制冷饮料要低得多,二是把冰放在杯子里后再在上面倒饮料,冰的体积就替代了饮料的体积。同样给你一杯饮料,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后者实际支出的饮料量,就大大地缩水了;成本完全无法与饮料相提并论的冰,就取代了一部分饮料的位置。
这显然是肯德基有意识做的。因为,如果是以诚实信用为出发点的话,肯德基完全应该先给你一杯饮料,然后另外再给你一杯冰,这样,才不影响你买的饮料的量。可是,大家都能注意到,我们在肯德基店买饮料的时候,除非有那精明的人主动提出来饮料和冰各放在一个杯子里,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这个问题。肯德基就用冰替代饮料,糊弄了消费者。每当走进肯德基店,看到那种人山人海的场景,看到人们大都完全不注意这个问题,大嚼着肯德基、大口喝着饮料的时候,我就在想:那么多消费者,那么多连锁店,那么长的经营史,肯德基用这个办法,多赚了消费者多少钱呀!
即使是制冰,也还有肯德基特有的做法。他们可太会降低成本了。我原来一直以为:肯德基的冰块,是用纯净水做的。然而,我的一次亲身经历,告诉我我又错了;他们是用自来水来加工冰块的。怎么见得呢?我在6月1日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亲历无锡水事件》,我说道:6月1日至3日,我去了无锡,当时正赶上无锡的臭水事件。3号那天,我在火车站附近的保利大厦底楼的肯德基店吃肯德基,我看到饮料不再可以加冰了,因为冰没有供应了;原因是,店方说,受自来水的影响,所以停止供应冰了。我明白了,肯德基店的冰块是用自来水加工出来的。当然,我并不排除他们对自来水在加工冰块时候做净化的处理;即使那样,也和我们家里常喝的纯净水有很大的差别,成本也要低得多。看来,肯德基太知道怎么样加工冰块成本才能更低了,太知道怎么样用这低成本的冰块去替代那成本高无数倍的饮料,能多赚更多的钱了!
现在,肯德基以成本上涨为由又加了饮料的价钱。大家可以想:这段时间饮料在市面上是比以前涨了一些,但是大卖场里,一大瓶2.5L的百事可乐一般只卖5元多钱,而肯德基那一小杯可乐,就要卖3.5元,还用用冰垫掉一部分,还有什么不能赚得呢?饮料怎么会不堪负担成本而加价呢?这种做法不得不让我们想到一般商家经常采用的做法:那就是搭涨价风,不管自己的成本到底涨了多少,只要社会上有些东西在涨价,自己就借机也跟着涨。如果别的商家这样做,我们不会感到意外,因为唯利是图是所有商家的共性;但是,肯德基有那么良好的国际声誉,在中国又有着那么良好的口碑,和广泛的大众基础,也动这种心思的话,我们就觉得很遗憾了。
一杯饮料不管加冰还是不加冰,消费者损失不了多少,也没有到不能承受的程度;但是,肯德基店长期这样做,把这作为自己的一种营销模式,就不仅仅是道德的问题了。因为,它的价目表标的是饮料本身的价钱,而并没有说是加冰之后的价钱。另外,对于加冰的销售,它也没有采取任何公平的做法:比如,分开杯子放饮料和冰;或是直接加冰在饮料中的和不直接加冰的价钱不同。所以,肯德基的行为,已经构成了严重的商业欺诈行为。我既要呼吁广大消费者对肯德基这个全球知名的大企业的不诚信行为进行谴责,也要呼吁我们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其采取必要的制裁措施。因为,不管别的国家是怎么处理的,中国有中国的法律,任何企业、任何个人,不管它有多大的知名度,多大的来头,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我也希望举世闻名的肯德基,对它这种长期存在的、大规模的揩消费者油的行为,有一个明确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