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掌柜
全聚德上市了。就在近期,北京前门大街的招商进行中,老字号,一方面是政府希望出现的商家,另一方面,老字号,又成为需要政府和市场贴补的商家。
在市场经济面前,老字号,不应该是弱势的代名词! 老字号:不能躺在功劳簿上 如今,一说到老字号,似乎,就应该成为保护对象。外人如此看,老字号自己,干脆就直接躺在功劳簿上等着保护了。 事实是,老字号,不应该躺在功劳簿上。让我们先看看老字号的“功劳”:
一、年代久远,品牌具有历史意义;
二、貌似文物;
三、理论上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那么,在市场面前,什么最有价值呢?——是真正的市场认知和接受。
老字号到底有没有市场价值,应该是今天考察一家字号的根本,而不应该仅仅从这家字号有多少年头来考察。关键是,除了年纪大之外,现在还有多少人认你这个字号。
字号,不是因为老而值钱,是因为有市场有顾客忠诚而值钱。一个没有顾客忠诚的老字号还有价值吗?没有!
全聚德为什么能够上市,而六必居为什么没能上市?显然,这里面有个市场认同的问题,前者毕竟在北京旅游市场有较高的认知度,而后者,恐怕也就是在北京百姓的酱菜谱上有,在资本市场上没有认知度。与全聚德类似的,还有都一处,为什么,也没有上市呢?核心,是经营的问题。全聚德在字号上实现了持续经营,有效地扩大了字号的影响和品牌价值,而六必居或者都一处,基本上处于历史品牌中,在现代消费者中,价值和品牌估计不高。
老字号:文物保护还是文化保护? 老字号,是文物吗?是文化吗? 显然,老字号,兼有以上两种功能。 其实,各地在老字号上打的主意,往往是希望借助文化的力量来谋求经济的利益。根本上没有保护的得力措施。对于老字号真正的得力措施,是让有能力的人来经营老字号,例如可以通过社会拍卖的形式等,让民营资本甚至国外资本进入老字号的经营管理中,而不是把字号抓在手里,东琢磨西琢磨。
文物保护或者文化保护都没错,但千万别与经济效益直接挂上钩了,要挂也可以,那就按经济规律办事。 老字号:政府应缺位还是补位前文所述的六必居和都一处,其实都是几百年前山西商人到北京开办的商号,如今,他们都在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者的手中。
全国大多数的老字号,现在基本上都是在地方政府的国有资产中。现实情况是,政府不但没有缺位,而且是大剧其位。地方政府把老字号拿在手里,玩不转,却不脱手。 以这一次北京前门招商全国老字号来说吧,各地政府这两年总是说推广自己的地方文化,但这一次,却未见得有多少地方政府积极地把本地的老字号参与到北京来。其实,这是多好的一次机会啊,与其去参加什么文化产业博览会,我看实实在在地把当地的老字号通过企业招标的方式扶植到北京前门来,那才是真正的把文化做到产业中去了。
就这一点而言,在老字号的开发上,地方政府应该是补位,而不是主导。老字号的开发,可以是原有企业领导和员工的MBO,也可以引进新的管理和资本,政府应该是补位的作用。
至于部分老字号嫌弃新的前门大街费用高,那倒大可不必,老字号首先是商号,是做买卖的,不是做慈善的,在郊区,你可以卖1元钱的,到了前门,就得卖10元,这就是地价,不乐意的,完全可以到郊区去享受1元的价格啊,当然,如果在前门10元的价格没人消费了,那只能说,字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值那么多钱,这时候,反思的只能是一个问题,就是字号的产品和服务,而绝不应该是租金的高低。
我相信,如果前门大介建设得好,老字号真的吸引顾客,价格再高再多一点甚至两点三点,也是没问题的,毕竟,全北京就一个前门,全中国就一个前门,全世界也就一个前门。恐怕,到那时候,你出再多的价钱也进不去了呢,因为,没地儿了!——这就是为什么现在那些国际品牌争先恐后要进入的原因。
老字号,新时代当自强,不要让现代品牌和洋品牌给比下去了,因为,老字号,蕴涵的是几百年的文化,关键的关键是,您那文化还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