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教育:从销售卖点到消费买点
失落的共鸣,一位老微博控的涟漪 2013年1月12日晚10点许,被誉为最潮老校长、81岁高龄的微博控、中科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原校长赵鹏大教授发出一条微博: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前后播发四特、迎驾、古井贡、口子窖、河套王、舍得、梦之蓝、五粮液、习酒、杜康、红花郎、泸州老窖、今世缘、劲酒、剑南春、汾酒等酒类广告共十六种之多,有的还重播2至3次……”。他回复博友:“我是忍无可忍……,亿万观众宝贵时间被浪费了,该播新闻的时间被大量侵占了!”该微博被搜狐网放在首页引发更大关注,百度检索网上转载和评论文章达12.9万篇。网友几乎一边倒支持,大赞老院士“犀利”。 并非买酒人喝酒人才是酒的消费者,电视机前的每位观众都是影视节目产品的消费者,也是酒广告、酒文化的消费者。西方主流国家基本都限制烈性酒的广告,北京奥运会也没能例外。但我国烈性酒屡屡拿下广告标王,为了能让全国“上帝”能欣赏到美轮美奂的酒广告,几亿巨资精心摄制、仅2013年酒企就向CCTV贡献了45亿。可为什么换来的不是急切的购酒欲望,而是按遥控器换台、起身上厕所,甚至是“上帝”们的埋怨、奚落、厌恶? 中国有古训: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酒广告脱离观众情趣原因在于:酒品牌居高自恋,强加观众感受,孤推销售卖点,忽略消费买点。同质化严重,众口一词,方式雷同。消费者经历了包装战、广告战、考古战、包场战、团购战、买断战、价格战、仙鬼战、代言战、香型战、洞藏战、年份战、原浆战等等概念战,观众实在审美疲劳。 2013年2月27日,网传央视拟清退白酒广告,引发市场恐慌,当天酿酒板块下跌逾1%,28日早盘再次走低,领跌两市。白酒行业舆情风波不断,“央视拟清退白酒广告”的几度传闻并非空穴来风。新一届政府的经济时代,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甚至会引发主流媒体的连锁反应,酒类企业准备好了吗? 寻找出海口,一滴水的告白 自然界的每一颗水滴,从它诞生到地球上开始,无论是什么形态:雨露、溪流、涌泉、湖泊、河流,就为了一个生命目标——不管千转百折,最终汇聚成洪流,奔向大海。 从出水口到入海口,它在尝试着最短的路径,不惜漫过山岗、高原。 酒产品的商流怎样能有序地流归消费大海?酒品如何做到河道最短,离“出海口”最近? 酒品卖点指的是每款酒能给消费者的利益点,买点指的是消费者对不同酒品的需求点。 遗憾的是,当下的酒商常常把酒品的特点当成了卖点,甚至是消费买点,实在是差强人意。 1980年,原商业部撤销了专卖管理机构,酒企率先尝到了改革开放的甜头,“要当好县长,先办好酒厂”成为共识,压抑的酒厂建设热情出现井喷。酒业在极低的行业门槛、企业自主权的扩大、法制条款的缺位、行业自律的缺失、国退民进的普及等等透支资源、虚假繁荣的特殊环境下,使得酒企行为几乎不受任何约束,酒企决策者凭着自由的市场经济,几乎可以为所欲为。 拍脑门开发产品,拍胸脯省去市场教育,面临失误拍屁股走人。 随意注册商标,子品牌无节制生育,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竞相模仿、买断渠道、包场销售、贿赂营销、价格虚高、忽悠下游比比皆是。尤其是某些上市公司,被资本和热钱推着挤上了大跃进的快车道。 凡事自以为是,把比比皆是的资源当成消费者的需求,把自我良好的经历经验,强加给了受众,亿万消费者的买点“被代表”了。 酒业自我为本的轻率决策,使得品牌、产品、包装、广告、促销同质化,而同质化的血拼,又导致过度营销:拔苗助长、竭泽而渔。 生产企业不通过系统的市场调研,深入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核心需求,只是一味宣传自己认为的“自身优势”,就会形成企业产品卖点与消费者对产品买点之间脱节的状况,结果可能是企业花了很多的费用做品牌传播和市场推广,但产品的销量依然提升缓慢。 表面上差一点,但实际可能是差很多。产品的品牌定位,品牌广告语以及产品的包装设计等都与产品的卖点息息相关,如果产品卖点不能与消费者买点实现有效对接,那么该品牌营销策划的所有重要核心环节都会出现营销误差,最终很难发展成为市场的强势品牌。因此通过专业、全面的消费者需求定量、定性调研,发现和找准消费者对产品的核心需求,实现产品卖点与消费者买点的精准对接,是生产企业成就品牌和做大市场规模的营销起点。 破除决策者的自我中心和自恋主观,实现酒品卖点与消费者买点的对接。 寻找消费G点,一次问卷调查的启示 2012年,广东酒协营销专业委员会曾就零售价在300至500元左右的某系列白酒,根据酒商和网民推荐的关键词,作为影响交易结果的关注项目,分别针对买方(消费者)、厂商卖方、流通商卖方与关注度做过问卷调查,发现卖方关注点与买方关注点的敏感度差异巨大。 30个关注项目是(按拼音排序):安全(无添加剂、勾兑)、包装、产销量、厂龄历史、厂商诚信、促销力度、洞藏、个人经历、勾兑、购物习惯、购物环境、广告力度、规格、环保、假酒影响、价格、窖龄、酒精度、口感、流通商诚信、酿酒工艺、年份、配餐合理、亲友推荐、品牌知名度、品质、舒适度(不上头、难醉易醒)、收藏价值、香型、原浆、赠品、原料、装备、规模、明星代言、原料成本、领导关怀、老板履历、精英团队、交易方式(便利化程度)、消费目的、饮用方式、变现能力(理财客户)。 消费者选择关注的70%为感性因素、心理活动结果,30%是企业或产品作用于自身的项目。卖方选择关注的100%是各种物化的和间接物化的项目。立场不同,选择不同。 广告力度是酒商普遍最关心的卖点。这说明经销商对自身推广的信心与主动性兴趣不大,对厂商广告依赖性很强。事实上也是这样,每当到自己的广告播出时段时,酒商就等候在电视机旁,观看自己品牌的广告,看完就关电视,仿佛成了收视率审查员。 对于消费者最关心的假酒问题,厂商反而讳莫如深。这是因为厂商对假酒的防治措施有限,即便是查处到假冒窝点,也是举报清除了事,不敢见诸报端,以免引起消费者的恐慌心理扩散。
消费者强烈关注的前三项问题(食品安全、警惕怕被忽悠、担心买到假酒)在两类卖方的关注前三项中,均没有出现。说明买卖方的关注点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各说自话的局面,势必导致企业资源流失和强销手段的浪费。 交叉出现的仅有三项:促销力度、口感、价格,但是关注强度相差四、五度。 经销商是厂商的买方,是消费者的卖方,归根到底还是卖方。经销商承上启下,与厂商观点相似又博弈。利益驱动是经销商的基本立场。 2012年以来,一系列针对白酒上市企业的做空动作频出,白酒塑化剂、添加剂、年份造假、酒精勾兑、价格垄断罚款、国酒商标之争等等利空消息不绝于耳,消费者对白酒的信任度降到低谷。加上醉驾入刑、军委和多地方政府禁酒、公安部延长酒驾严打、进口葡萄酒风头日盛,使得传统饮白酒者好酒之风日减。这种危局下,产消继续脱节,只能让消费者离产品渐行渐远。 营销传播作为品牌主张的主要的诉求方式,对受众关注点视而不见,孤芳自赏。酒商与酒民的价值观背离,销售卖点的定位变成错位,产品脱离目标消费群体就在所难免了。 卖方心目中的卖点:基本上集中于表现酒商以物质条件为基础,以自我为中心的决策心态。卖点是企业和商品的自身优势,是构成卖方理由的基本保障,也支撑消费需求的最低条件。但对消费者而言,这不是核心竞争力。 买方心目中的买点:消费行为贯穿着以安全保障为基础,以精神满足为核心的自我价值实现。能够让消费者高度认可,激发购买冲动的要素,才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可持续消费力的来源。 从企业管理到消费管理,从为消费者开发产品到让消费者主导开发产品,这是经济转型时期各酒厂家、商家和消费者的共同任务。 消费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向全体国民传授消费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文明的消费观念、维权意识、节能降耗,提高消费者和全体国民素质的社会教育活动。消费教育是转变错误的消费观念、抵制假冒伪劣产品、净化消费市场、友好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创造财富、扩大消费需求、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代际公平、确保可持续生产、经营和消费的消费模式。 消费教育是一切买点的起点。
更多阅读
股票买点卖点 找卖点不如找买点
昨天上海的两天公开课又结束了,课题是《门店业绩倍增的五大关键》。学员是一如既往的热情,非常的感动。 这是关于销售技巧方面的课题,而在现场学员的演练过程中,关于买点与卖点的问题,却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 在我们日常
一定要打动客户:卖点不行换买点
一定要打动客户:卖点不行换买点 站在顾客的立场,想客户所想,做客户所做,设身处地为客户着想。其实,这也是推销工作中一个重要的原则。然而,很多销售人员却无法做到这一点,或者自以为时刻在为客户着想,实则不是。比如,总有不少推
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 品牌鸡蛋如何实现产品卖点与消费者买点的对接
食品企业成功营销系列之一百零一:为了更精准了解鸡蛋产品的消费需求、竞争态势和潜在的市场机会,使鸡蛋生产企业能够做到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品牌策划、产品策划、市场策划和销售策划,最大限度降低鸡蛋企业品牌和产品的市场营销风险
商联中心价值卖点 从强调卖点到强调价值
一直以来,我们发现很多企业都很注重强调产品的卖点,强调设计产品时要考虑卖点是否突出,销售产品时要重视卖点的推广,导购员推销产品时第一时间要把产品的卖点重点介绍。卖点是产品区隔于其它竞争产品的最有力说辞,也是吸引消费者购买
老乡我们不拿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缝起来的生意 从销售皮衣到连锁店
从销售皮衣到改衣服再到连锁店“一针一线”,商业嗅觉加上用心经营,让潘军敏的创业之路一帆风顺,不过,未来他能借力电子商务吗? 2008年年初上海骤然来袭的大雪让潘军敏想起了10年前作为服装厂销售经理在各大百货商场推销皮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