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财务分析投资股票 武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分析



第一节:武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历程

尽管武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起源于我国对外开放之初,但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武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才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武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历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武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探索起步阶段(1980-1991)

武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虽然起步较早,但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量却并不多,到了1991年,武汉市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也不过0.5亿美元。也就是说,1991年以前武汉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处于探索起步时期。这一时期武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较少,平均每年不到300万美元;而且,这些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来源于中国香港地区,占该时期武汉市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70%以上;外商直接投资基本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投资较少,11年间没有一家外商投资于农业。这一期间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以及金额增长得较为缓慢的原因是:该时期武汉市对外商投资的政策限制较为严格,外商对武汉市的投资环境也缺乏了解,外商对武汉市直接投资主要是试探性的。

二、武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快速成长阶段(1992-1995)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发表之后,武汉市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武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出现了转折。武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由1991年的1507万美元上升到1995年的59150万美元,与1991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相比增长了将近4倍;法国雪铁龙、荷兰菲利浦等一批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大财团开始在武汉市进行直接投资,4年间武汉市与外商共签订投资项目合同2780个,平均每年695个,年均项目比整个第一阶段签订的投资合同总和还要多,在项目数上实现了大幅度增长;同期,武汉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141734万美元,平均每年35433.5万美元,是第一阶段平均每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100倍;年均增长速度达80%以上,例如1992年武汉市利用用外商直接投资是1991年的4.7倍,1995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1991年的近40倍。这一时期武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之所以出现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武汉市根据国家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改变,积极调整武汉市利用外资策略,不断改善武汉市投资环境,特别是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率团走出国门,广泛开展一系列活动,到海外招商引资,从以前的被动利用外资转向主动吸引外资,在这种环境下外商投资热情也逐渐高涨,外商在武汉市的直接投资项目数和金额呈跨越式增长。

三、武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停滞阶段(1996-1999)

1996年国务院发布了新的外商投资目录,并且开始修改对外资的优惠政策,扩大了地方的审批权限,由1000万美元提高到3000万美元,为武汉市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提供了便利。从1996年到1999年,武汉市每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总额分别为46730万美元、45333万美元、45397万美元和47550万美元,基本稳定在46252.5万美元左右。这一阶段,武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有所提高, 三资企业经营规模和总体规模日渐增大,并逐渐成为武汉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源。但由于受到同期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来自亚洲各国的直接投资锐减,欧美等国的投资者也产生观望态度,使得这一时期武汉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幅度有限,特别是1997年武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协议金额和实际金额都出现了负增长。

四、武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飞速发展阶段(2000至今)

由于外资对经济拉动作用的凸现,武汉市政府加大了引资力度,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建立了“一条龙”联合办公和市长与外商对话等制度,外商直接投资步入飞速发展阶段。2000年,武汉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达4284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达75415万美元;此后除2001年比上年稍有下降外,武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稳步上升,平均每年增长20.2%,2004年外商直接投资额达1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6%。2005年1-7月,武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达15.0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10.62亿美元,到2005年10月份武汉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达14.66亿美元。同一时期,武汉市“三资”企业也稳定发展,平均每年新增186家外资企业,截至2004年底,在汉外商投资企业累计4490家;武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大项目也不断增多,2000年武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在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达19项,比1999年增加了3个。2001年投资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25项,增加了6项。2004年武汉市引进外资项目过千万美元的大项目就有45个,比上年有大幅度增长;2005年上半年,武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中千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就有36个,从以上分析可知,武汉市利用外资的大项目还会大幅度增加。

第二节武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特点

回顾20多年来武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武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有如下特点:

一、武汉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持续增加

对1990年至2004年武汉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统计数据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除1996年(武汉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总额46730万美元,比1995年的59150万美元下降了12420万美元)外, 1990年至2000年,武汉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持续增加,特别是1992年至1994年, 武汉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急剧扩张,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率分别比上年增加了373.7%、313.1%和52.5%,尽管1995至1997年武汉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有所停滞,但随后又出现了恢复性增长,2000年恢复并超出1995年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水平,特别是到了2003年和2004年,外商直接投资总额比以往更上一个层次,增速分别达到28.8%和36.8%。

二、武汉市外商直接投资逐渐向第三产业集中

尽管武汉市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 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外商在武汉市第三产业直接投资的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新热点。2000年全市外商直接投资第三产业的合同项目有68个,合同金额12795万美元,比1999年增加1倍多; 2005年上半年,武汉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中,制造业项目97项,总投资8.13亿美元,合同外资6.43亿美元,分别占总数的67.8%、42.5%、52%,同比分别增长15.5%、78.8%、127.9%。其中,制造业主要分布在通讯领域、汽车和食品饮料行业,第三产业主要集中于房地产。武汉市第三产业吸收外资的绝对规模还将继续保持增长,但相对规模难以超越第二产业。

三、武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日益多元化

20世纪90年代,亚洲,特别是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一直是武汉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主要的来源。但近年来,武汉市政府考虑到地区和国际形势动荡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巨大影响,采取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引资策略,加大了在欧美国家的引资力度,从而使武汉在2000年之后改变了过去过分依赖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局面,欧美等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日益成为武汉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体。

四、武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式逐渐向外商独资企业转变

从武汉市实际利用外国和港澳台地区的投资额分布情况来看, 中外合资企业的客商实际投资额的份额最大, 1990-2000年平均为66.4%。在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中, 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作企业的份额各年都有波动, 但外商独资企业的份额明显高于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份额。随着外商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采取合资方式进汉的外商减少,以独资方式设立的外资企业越来越多。据统计,2005年1至6月我市新批外商独资企业63家,同比增长8.6%,投资总额8.4亿美元,新增合同外资额6.63亿美元,同比增长2倍。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这趋势将会更加明显。

五、跨国公司对武汉的直接投资不断增加

在武汉市的第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直接投资的项目是1987年德国西门子公司与长江有线电厂合作成立的长江西门子电传维修中心。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武汉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来武汉直接投资的多为国外的中小企业。但从2000年开始,跨国公司在武汉的直接投资不断增加,2001年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已有40家来汉投资,主要有美国的百威、联合技术,法国的雪铁龙,德国的巴斯夫、西马克、麦德龙,日本的川崎重工、美能达、NEC、三井物产,荷兰的菲利浦,英国的BOC、皮尔金顿,韩国的现代、锦湖等。2004年,世界500强的英国石油PP、美国康明斯、日本腾仓等又相继进入,且日本NEC、美国百威、法国法雷奥、萨基姆等在武汉又进一步扩大直接投资,累计已有55家世界500强企业的资金投入,总投资55.07亿美元,实际进资21.98亿美元;2005年1至7月份武汉市又新引进了世界500强公司投资的项目4个,即英国BP公司投资的东风嘉实多油品有限公司、美国AB公司投资的百威(中国)销售有限公司、日本三洋公司并购武新制冷有限公司项目和日本NEC公司投资的武汉烽火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第三节  当前武汉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从改革开放至今武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对武汉市经济增长、观念更新和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目前武汉市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仍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表现有:

一、与周边城市相比武汉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缓慢

近十年来,武汉市吸引的FDI一直呈稳定增长的趋势,从绝对数量上来看,武汉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业绩已经很可观,但是与名列前茅的苏州、上海等城市相比,差距还是很大。2003年武汉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达243989万美元,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排名第13位,排在武汉之前的12个城市都是沿海城市。从1997年到2004年的各大城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情况的统计分析中可以发现,1999年上海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为武汉的10.6倍,即使是最低的年份2000年也达到了4.2倍;武汉与深圳的差距稍稍小一些,但该数据也达到了3.5左右的水平;而2003年苏州吸引FDI的合同金额为1249606万美元,几乎是武汉市的6倍。

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不合理影响了利用外资质量与效益的提高

首先,外商直接投资的资金来源结构不尽合理。武汉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不是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投资为主体,而是主要来自与中国大陆有着紧密联系的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所占比例较小。尽管这一状况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所改善,但目前外商直接投资的资金来源结构仍然表现出明显的结构失衡特点,这与当今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格局很不相称。这说明,武汉目前投资环境尚不能满足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大规模投资需要的客观因素。其次,外商直接投资主体结构不尽合理。改革开放20多年来,武汉市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武汉市外商直接投资的主体主要是来自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自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项目不是很多;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商直接投资的主体结构有所改善,世界著名跨国公司来汉直接投资的数量和金额显著增加,但这仍然不够。这对武汉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在保持规模稳定增长的前提下,着重提高直接投资质量和效益产生了不利影响。第三,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与行业结构不尽合理。外商直接投资仍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一般加工工业,对急需大力发展的农业、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直接投资偏少,而对服务行业直接投资的水平和层次普遍较低,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和娱乐业。这种状况对武汉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整体质量和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利用外资整体技术含量不够高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没有充分体现

来汉投资的大多数中小客商, 受短期利益驱动因素的影响, 集中投向低投入、短周期的低技术项目,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不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到武汉市落户的外资企业约65%的项目在1000万美元以下,多数是劳动密集型项目。从来源上看,港、澳、台、新加坡客商占主要份额, 但其技术、管理水平并不高, 而来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知名的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又较少。世界500强企业,在汉投资的企业只有59家,而全球跨国公司有6.3万家,跨国公司投资已占全球直接投资近90%,跨国公司的扩张已成为近年来提升产业档次的一个主要渠道,武汉在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意义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综合环境有待改善

根据2003年12月16日世界银行在其网站上公布的一份题为《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中国23个城市排名》的调研报告,武汉在当地市场进入和私企参与两方面领先(分别排位第二和第四),税费负担和政府效能与廉洁方面居中,而在其他方面表现都比较差,尤其在金融环境、法院工作效率及国际融入等极端主要的指标上均处于垫底位置(在23个城市中排位20名以后)。武汉不仅落后于“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沿海城市,而且与重庆、长春、郑州、成都、南昌、西安、长沙等内陆城市相比,也不占优势,情况相当严峻。如果再考虑到招商大省江苏的多个领先城市的实力(世行这次未予考虑),武汉的真实排名还会大大后移。综合得分不高说明武汉“九省通衢”的良好区位优势在招商引资中未能发挥应有的效果, 这当然与武汉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关。尽管这几年武汉市的基础设施、综合服务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 但一些具体环节和具体程序上仍存在效率低、收费滥、信誉差等问题, 使外商投资的成本增;武汉本地与外商投资企业配套的产业跟不上, 协调生产能力较差, 限制了外商投资企业再生产的扩大。

第四节 进一步促进武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建议

目前世界经济处于产业资本和贸易结构的第三次调整时期,发达国家为开发世界市场的需要,正把本国制造业转向发展中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中一员的中国,其制造业正在由沿海向内陆转移,而武汉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在承接这场转移的过程中占有天时、地利、人和,这也将给投资者带来不可多得的机遇。同时,中国已经步入外商投资的高增长阶段。2004年全国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3.3%,湖北增长33.0%,武汉市增长36.8%,印证了这种趋势。预计2005年将保持这种态势。为更好地使外商直接投资服务于地方经济,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对武汉市GDP的贡献率,并争取引进更多的外资,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一、充分利用武汉市现有的优势,扩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

 同其他城市相比, 武汉有四个明显的比较优势:一是经济地理区位和市场集散优势:武汉位居大陆腹心,在全国纵横水陆交通的交叉点上自成中心,豫、湘、赣、皖四省的省会及三峡地区所在的宜昌均在其500公里的范围内。从长远来看,武汉极有可能发展成为我国内陆地区最大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二是自然资源和产业优势:武汉的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水利资源丰富,被称为“千湖之省”;矿种达33种,矿点154处,潜在经济价值8400多亿元;武汉的工业体系完整、行业门类众多、产业关联度强,已形成了冶金、机械、汽车、纺织、食品、化工、医药、建材等主导产业。三是人才、科技优势。武汉的科技教育发达,拥有35所高校、736个科研设计单位、1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5万科技人才,通讯、生物工程、激光、微电子技术及新材料等领域的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科技综合实力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 特别是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仅次于北京海淀区的科技工业园区, 有“华中硅谷”之誉。四是工业经济基础优势。武汉是老工业基地, 工业基础雄厚, 配套能力较强。区位市场、科教实力、自然和人力资源这几方面的潜力分别存在于某个城市并不少见,但同时集中在一个城市却不多见。这种集多种潜力于一体的状况,使武汉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谋求产业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占据了有利位置。这正是武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优势和潜力之所在。

 利用财务分析投资股票 武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分析

二、采取灵活有效的利用外资方式鼓,励武汉市企业与外商进行战略联盟

战略联盟各方相互提供技术、信息、市场份额等, 实现长期稳定合作, 不失为武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极佳选择。通过战略联盟, 一方面外商找到了熟悉武汉乃至中国市场情况的协作伙伴, 减少了外商投资武汉的不确定性因素, 从而激发外商来汉投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为武汉市企业的技术引进、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便利, 因此也是武汉市利用外用外商直接投资, 加速经济发展的一条现实途径。此外,外资引进要特别注意防止先进技术的“虚入效应”, 即外商独资或外商合资企业中, 即使先进技术随先进生产要素流入我国, 但其技术转让的界限、程度仍为外资所严格控制, 导致我国在技术开发上几乎无所作为, 因此我们一要坚持在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合资中, 本地资本必须占有一定比例;二要鼓励外国公司以先进技术入股或提供技术支持为基础的投资入股方式。

三、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推进武汉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武汉市要积极利用投资导向,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首先,要继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意味着武汉将争取外商投资者对本地资源优势的认同,通过加强这些本土优势,尤其是通过本地优势资源与更先进的外部要素资源的有效结合促进上海的产业提升和技术进步,加快产业新高地的建设和产业结构的转换已形成和增强武汉在产业上的国际竞争力。武汉应该引进规模大、竞争力强、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的汽车、石化、机械制造等技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实现武汉市适度重工业化的目标。特别是要大力吸引世界500强、国际知名企业、跨国公司来汉设立生产制造中心和培训基地,鼓励其将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向武汉转移。一方面这些公司的资金力量雄厚, 管理现代化, 且跨国公司立足长期发展, 经营普遍稳定。另一方面, 也可以提高武汉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为武汉市场国际化奠定基础。同时还要加强欧美资本的引入, 利用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促进武汉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其次,发展现代服务业。此举要求武汉充分认识和发挥大城市在整个再生产流通过程中的影响力,把握服务特别是高增值服务领域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未来竞争优势的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加入WTO后全国服务业开放的新格局,积极推动外商在第三产业的投资,使金融业、物流业等服务行业利用外资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和增长点。

四、抓住外资西进的机遇充分挖掘武汉市利用外资的潜力

1987年,省委省政府第一次提出“中部崛起”的口号,要求发挥武汉的中心作用。武汉是外资从东部沿海地区西进的第一大站, 国家政策已开始向中西部倾斜, 长江流域基础设施投入政策也为武汉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将这些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不断深入开展国际经济合作, 重塑武汉特大城市地位, 是今后外资利用工作的重要一环。

五、不断致力于武汉市投资环境的改善

在外资服务方面, 要加强市外商投资协会自身的服务功能,并根据外商反馈的意见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和质量,同时还要向沿海地区尤其是上海、深圳学习, 提高办事效率;充分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一方面创造条件, 吸引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市场运作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来汉, 另一方面加大教育投入, 启动不同层次的教育系统, 培养高质量的就业大军, 并着力培养一批精通国际经济合作业务, 熟悉国际规则的专业人才。在投资环境上不断强化武汉地区的人力优势;执行严格的外商投资准入政策, 把利用外资与优化本地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对优化武汉产业结构的鼓励项目给予更优惠的条件, 对已开发或者引进技术、生产能力已满足市场需求等的限制项目实施更严格的限制措施。政策导向要向深加工工业和技术密集型项目转移, 特别对今后引进的电子、机械、工业设备等, 要努力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项目转移, 改变目前一般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项目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同时还应认识到武汉要可持续地吸引外商投资,必须转变政府职能,从法律上给予外商平等的国民待遇,而不是靠短期、多变、只顾眼前利益的一些优惠政策。

六、打造名武汉牌企业和名牌产品

近年来,武汉市采取了外资企业外汇自求平衡的措施,促使相当一部分外商投资企业重视出口,使得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在整个外销出口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高。但也应该看到,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的主力仍是一些原料、产品两头在外的加工企业,而大量的外商投资企业以内销为主。另外,这些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几乎还没有名牌外商企业或名牌产品在武汉诞生,而未来的竞争是大企业、名牌产品的竞争,这些小企业必将处于劣势。虽然在武汉市所有经济类型中,“三资”企业效益最好,但与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相比,效益并不突出,因而对武汉经济的贡献也相当有限。因此,武汉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应转到以提高出口竞争力为主的轨道上来;坚持外资的引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引进与武汉市企业自身的研究开发相结合, 大力培养武汉市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在吸引更多高科技外资落户武汉的同时, 要注重自身企业的研究开发。建议建立各种形式的R&D中心, 将科技的引进开发与推广结合起来, 争创名牌、打出武汉的拳头产品, 增强国内及国际竞争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65214.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用友软件研发支出财务分析 研发支出加计扣除

原文地址:用友软件研发支出财务分析作者:51kuaiji用友软件研发支出财务分析在传统的财务分析和会计报表披露将研发支出进行了很细线条的披露。特别是研发支出在我国的会计处理中对大多数进行了费用化的处理,在上市公司的相关年报中披

如何做财务分析报告 酒店财务分析报告

财务分析报告内容:1. 概况1.1 报表合并范围1.2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2. 经营情况分析2.1 利润完成情况2.2 主营业务分析2.3 其他业务分析2.4 期间费用分析2.5 投资收益分析2.6 营业外收支22.7

《公司财务分析报告》范文 年度财务分析报告范文

《公司财务分析报告》范文一,总体评述(一) 总体财务绩效水平【公司基本面分析:1、公司简介 ,2、宏观经济分析(1)、国际经济形势分析 (2)、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3)、行业状况分析 (4)、所在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5)、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及优劣势分析.

2010.6 拜仁财务分析:为何我们养得起大狸子 2010款马自达6

拜仁财务分析:为何我们养得起大狸子由 OnlyFisi 发表在虎扑足球·拜仁专区http://bbs.hupu.com/bayern写在前面的话。楼主非拜仁蜜,翻译中如有不妥,请轻喷。此文原作者写于2010/06,此文详尽对比了拜仁和阿森纳的商业模式。原作者是英国

财务管理-《环保公司财务分析范文》 财务分析报告范文

环保公司财务分析环保产业自进入21世纪起,就逐渐从快速发展阶段转变成为支撑产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并正在成为许多国家革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目标和关键。本着对环保事业矢志不渝的执着精神,历经几年奋斗,我公司在环保行业脱

声明:《利用财务分析投资股票 武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分析》为网友草泥马还我媳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