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国际化产品 百度国际化疑点



 

百度涉水日本,是中国企业探讨国际化时到底应“搜什么”和“索什么”的最新注释。  

             

2006年12月4日,百度国际化战略浮出水面。在本土将国际大腕Google、雅虎“边缘化”后,百度主动出击海外市场的国际化举动搏得了国人的阵阵掌声。但用友从海外碰壁而回、TCL铩羽而归、联想和海尔国际化挣扎不已的前车之鉴,注定百度的国际化之路将面临诸多的挑战和不测。

                  海外探险

来自赛迪咨询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中国搜索市场上,百度以60.1%的占有率技压群雄。以下为中国搜索市场各搜索引擎厂商的占有率分布图。

 

“目前百度在本土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到行业天花板。”赛迪顾问分析师常燕杰对《环球财经》记者如是说。

《环球财经》记者在对百度的财报分析后发现,进入2006年,百度的纯利润增长率较2005年有了急剧下降,且呈现出了平稳发展的态势。财报这种平稳的表现显然很难再满足投资者对高科技企业的期望。以下为《环球财经》记者根据百度上市后各季度财报整理而成的图表。

资本市场的现实反应也证明了这种猜想。

2006年第二、三季度财报出来后,面对一份不错的财报,百度的股价不升反降,诠释了投资者对固守中国市场的百度未来发展空间的担忧。

迫于资本意志的压力,百度将触角伸向海外以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则成了必然。

正因为这样,2006年中期,业界就传出了百度欲进军日韩的消息。

市场发育不成熟且容量不大的东南亚并非是上上之选。为了便于发挥中文搜索上积累的技术优势,语言皆属于双字节且市场容量大的日韩市场则顺理成章地进入了百度管理层的战略视野。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韩国搜索引擎市场,本土厂商Naver的Search referral及Daum通信公司牢牢操控着市场,而雅虎及Google分别屈居第三、四位。

相比较而言,在日本,外来的和尚雅虎日本和Google则统治着搜索市场。

“雅虎和Google在日本的成功表明,日本用户对外国搜索引擎厂商的包容度很高,这给了百度进军日本的信心。” 著名搜索营销专家冯英健在接受《环球财经》记者采访时认为。

“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而言,百度的国际化可以说是一个新的阶段。不管是否成功,百度的国际化都是一个有价值的探索。”水木经伦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合舫对《环球财经》记者说。

回顾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历史,百度类知识经济企业如何国际化还是一片空白。

之前,国际化的中国企业只有二种:以格兰仕为代表的产品国际化公司,他们只作为全球产品的生产车间和分销中心;以海尔、联想、TCL、华为等为代表的品牌国际化公司。他们以自有的品牌打拼天下,如海尔等,或通过并购的方法来购买国际品牌以实现国际化布局,如联想、TCL等。未来我们希望中国能出现标准国际化的公司,像索尼、爱立信等,以标准为产品将自己打造成有世界竞争力的公司。

目前中国公司的国际化属于从产品国际化向品牌国际化进化的过程,且只停留在制造企业的品牌国际化阶段,而像百度类的知识经济企业的国际化仍是一片空白。正因为如此,百度的国际化过程就必然担负着作为中国知识经济企业国际化摸索的使命和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成功≠优秀

在中国搜索用户中,百度的市场份额虽然最高,但骂声也最大,赞扬者不多;而Google的市场占有率虽不高,但Google品牌的认可度却极高。

以下为2006年9月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高端用户(即年龄在25岁以上、本科学历及以上、收入在3000元/月以上的非学生用户)首选搜索引擎品牌的调查图表。

 

“学生的百度,白领的Google”就是时下搜索市场的现状。由于高端用户在使用某服务时更看重品牌,所以他们偏爱Google,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时下百度的成功存在“虚胖”现象。

 百度国际化产品 百度国际化疑点

“目前百度的成功只是市场占有量的暂时性成功,但并不代表百度就成了强势品牌。”锡恩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总裁姜汝祥">姜汝祥博士在接受《环球财经》记者采访时说。

在市场上成功的弱势品牌产品,只是消费者在消费能力不足、消费心理不成熟等条件下的过渡产品,一旦消费心理逐渐成熟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强势品牌将逐步重新显示其强势的作用。然而在中国,百度式成功却极其普遍。

如海尔、长虹、TCL等在家电业,联想在电脑产品上,格兰仕在微波炉上等,他们在与国外巨头比拼中,市场占有率也领先,但他们的成功只是很好地采取了基于本土市场特点的一些手法,比如渠道、终端、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炒作等,并没有形成消费者认可的强势品牌。如果价格、运作手法等情况相同的话,消费者在中外同类品牌的产品之间,他们又会选择谁呢?

NASDAQ造就了百度,但NASDAQ之所以选择百度,主要的原因是看到了中国庞大搜索市场的发展空间,而不主要是基于对百度公司本身的认可。

“迅速成功后的百度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并不断地改进自己,而不是被突来的成功冲昏了头脑。”姜汝祥分析道。

虽然目前百度在市场占有率上领先,但中国搜索市场的竞争依旧激烈。

“雅虎总部无偿向雅虎中国提供搜索技术,凭借雅虎全球在搜索上的强大技术实力,我们将利用时下以社区化搜索为方向的搜索产业升级契机,打破现有的市场格局。”在接受《环球财经》记者采访时,雅虎网页搜索总监张勤对雅虎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2006年,雅虎中国的娘家阿里巴巴集团将2000多台服务器从美国搬到中国,并在雅虎美国总部打造了一支30人的华人搜索专家团队,保证雅虎全球的技术能最快移植到中国本土。并投入一个多亿的资金用于市场推广,足见雅虎中国对市场开拓的决心。一旦雅虎中国找到在中国市场发展的真经,马云+杨致远这对男双组合的实力是任何人都不能轻视的。

百度的另一个对手Google,这是一个令微软都胆寒的斗士。

而搜狐的搜狗、新浪的爱问、腾讯的搜搜以及一些垂直搜索厂商等同行,他们的实力依然不能小视。

“中国搜索市场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中国搜索引擎产业成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市场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百度首席运营官朱洪波在接受《环球财经》记者采访时认为。

正因为中国搜索市场的竞争才刚刚开始,百度才更应保持理智,在对中国市场深耕细作的过程中逐渐强化自己的根基,将自己从一个成功的企业变成优秀的企业,为进一步国际化做好后勤的保障。

超越中国经验

依靠成本优势崛起的中国家电业企业代表TCL,李东生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想当然地欲将TCL在中国的成功经验即成本战略复制到国际市场。为此,2004年分别携手阿尔卡特和汤姆逊,以期在国际市场重创TCL在中国战场的企业成长神话。然而,后来的现实出乎李东生的意料。在国际市场上,TCL并没有实现预料中的成长奇迹,反而连续亏损,直到伤痕累累而归。

“TCL的国际并购之路充其量是增加了生产车间和生产工人,从而在国际市场上推广TCL在中国的成功经验即规模效应,然而欧美市场毕竟不是中国市场。TCL的失败是正常的,不失败反而是奇怪的。”姜汝祥一针见血地指出。

如海尔,凭借本土的成本优势和服务牌的炒作,在中国市场书写了一段成功案例,然而,当海尔人将其中国成功经验复制到国际市场上时,收效就甚微。目前海尔产品只能在欧美的一些支流领域“混个温饱”,但很难跨入主流消费行列。因为欧美成熟的消费者之所以会购买你的产品或服务,是基于他对你公司品牌背后公司文化的认可,而不会仅停留在一些表象上的东西而做出消费决定,如一些概念炒作,只有表面的服务而无实质的产品内涵等。

“与日、美企业更注重以技术积累而成功的路径不同,中国企业在国内发展的时候,更多地利用了一些基于中国市场特点的相对地域优势,如劳动力成本优势、概念炒作等手法,而没有形成具有企业内在的、可转移的优势资源。这样在走向国际市场的时候就会感觉没有可以借力之处。一个有志向的企业应该主动从地域优势向企业内在优势转化,这样在走向国际市场的时候才能更加游刃有余。”秦合舫认为。

对此,姜汝祥进一步补充:由于中国市场尚是一个转型期的成长型市场,时下许多企业的成功是时势造英雄的结果。凭借的成功手段是游民文化为特点的江湖打法,以敢闯、敢拼但不守规则为特点。这种游击队的作战方式注定是一种过渡的成功方式,在欧美一些成熟的市场,这种取胜方式是行不通的,即使在中国,伴随消费者的成熟,这种游击队的方式必将被正规军的方式所取代。

以中国手机市场为例,从2002年开始,以波导、TCL、厦新为代表的本土厂商,依靠概念炒作、低价格及地毯式的广告推广手段迅速崛起,2003和2004年,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50%左右,然而,从2005年开始,伴随消费者的逐渐成熟和本土厂商产品弊端的不断显露,本土手机厂商的辉煌随即凋零。市场逐渐回归理性。

本土手机厂商从2004年的成功到后来的失落的过程不正是目前中国企业从一个正处于成长期的中国市场走向成熟的海外市场所遇到的尴尬吗?

“目前中国企业在走向海外时,必须自我改造,实现在中国经验中成功,又能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而超越中国经验,以打造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姜汝祥说。

华为就是一个从沉痛中较早苏醒过来的智者。

2000年起,以一篇《华为的冬天》为标志,任正非开始在华为内部摈弃一些曾在中国市场取胜的作战方式,如作坊式的管理架构;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立求凡事有章可循;改变一味以追求成本优势的市场策略,开始在全球各处设立研发机构,以加强技术实力等。

TCL、海尔、华为等中国企业国际化前辈们遇到的问题,作为正整装走向海外的百度来说,不也正是需要尽快去求解的命题吗?

 警惕李鸿章式国际化

自1840年国门被打开后,中华民族开始了使自己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际化之路。

19世纪末,为了加速清朝这个“公司”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晚清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有两条路可以走:向英国、德国等“公司”学习其能够制造出先进枪炮的文化,即掌握制造黄金的方法;或是购买他们现成的枪炮来武装自己,自欺欺人式地认为以此就可以强壮自己,也就是只拿黄金,但不学制造黄金的方法。鉴于种种原因,李鸿章恰恰就采取了后一种方式。正是这种只要黄金,不要黄金制造术的做法,李鸿章最终并没有达到使“清朝公司”强盛起来的目的。1911年,清朝这个“公司”破产倒闭了。

综观目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历程,李鸿章式的做法随处可见。

2002年4月,走在国际化十字路口的用友,携手具有国际企业管理经验的何经华。用友的目的就是希望何经华能利用其自身丰富的国际化经验将用友带向国际化的天堂。然而,2004年11月,何经华就因业绩不佳离开用友。

姜汝祥认为,何经华是中国企业国际化探索过程中的牺牲品。用友人应该学习何经华身上的国际化理念和思想,并使其成为用友的主流文化,以形成一个过渡性的用友,并最终使用友变成一个具有国际运作理念和能力的公司。而不是急于利用何经华去国际市场赚钱以粉饰财报。只要你掌握了在国际市场‘制造黄金’的方法,国际消费者手中的黄金就会自然向你涌来。如果你只是去抢黄金,终有一天,国际消费者会将手中的黄金投向能够‘制造黄金’的人。

当年韩国三星为了国际化以增强自身实力,三星总部将遍布世界各处的优秀韩国人招到公司,并为了使自己具有国际化运作能力,三星从公司治理结构、管理架构等方面进行了彻底地自我改造。比如,为了使总部的员工适应公司全球化的经营形势,三星总部不惜将其上班时间由原来的早九晚五变成早七晚四,以便使韩国总部员工能在下午下班后能有时间学习英语。

与三星等日韩公司潜心培养自己的“黄金制造术”的国际化思路不同,时下中国一些企业,目光很短浅,其国际化充其量是去海外赚钱,而不是为了提高自身在全球的竞争力即制造黄金的能力。

“海尔本部的管理架构、公司文化、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在国际化前后并没有发生相应的改变。这是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的举动。”姜汝祥如是说。

在中国搜索市场的角斗中,百度目前暂时在市场占有率上领先Google、雅虎等,但要从一个有竞争力的中国公司最终蜕变成一家像通用、Google、雅虎等有竞争力的国际公司,进军日本就是一个契机,但也是一种挑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65205.html

更多阅读

搜索媒体产品-百度鸿媒体(GrandMedia newmedia新媒体联盟

版本:英文|日文最近的热门话题就是DSP,也就是受众购买。大家都知道互联网的碎片化的发展,大众化媒体的购买发展的确慢慢缓慢下来,未来互联网媒体的发展道路,无论是针对品牌营销,或效果营销,精准投放,目标受众锁定为ROI可控性,数据精准性的重

协同创新三大机制是指 百度从产品到平台的三大营销创新

     2012年百度营销创新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解读,首先,是从以往的以产品为核心,逐渐向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整合营销平台的转变。过去,百度给人的印象比较产品化,为客户提供的都是一个一个相对独立的产品。现在,我们认为,作为一个整合营销

百度ceo李彦宏 李彦宏表示百度国际化是没有选择的事

      昨天举行的“2007年百度世界大会”上,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系讲座教授郎咸平延续他一贯的“炮手”形象。他说,现在中国的企业,往往以为国际化就是跑到国外做几个简单的收购、上市或者合并,甚至简单地把国内经验复制到国外。随

声明:《百度国际化产品 百度国际化疑点》为网友江畔旧时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