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背规则 印度半导体“恶补”违背WTO规则吗?](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3907810783.jpeg)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2月22日,印度政府公布了该国半导体产业投资奖励方案。按照该方案,在印度投资的半导体企业,10年内可享受20%-25%的成本优惠补助政策。据专业人士预计今年将有100亿美元外资进入印度半导体产业,过去几个月,几大半导体芯片巨头已爆发出对印度市场的狂热,AMD、微软已经决定出手,更多潜在的投资者跃跃欲试。印度媒体兴奋地宣称,三星、飞思卡尔、摩托罗拉、英特尔、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和东芝都是印度可能的投资者。 随着半导体产业新政策的出台,以软件外包产业闻名的印度,能否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形成冲击?相关数字显示,目前,印度半导体制造业占全球市场份额不足1%,中国目前仍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半导体市场,已占全球市场的15%左右。 那么,印度的补贴政策是否违背WTO规则,从而会受到相关国家的诟病呢? 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按照可能的危害程度,将补贴分为禁止的、可诉的和不可诉的补贴三类。禁止性补贴,主要是指“法律或事实上视出口实绩为唯一或其他多种条件之一而给予的补贴、视使用国产货物而非进口货物的情况为唯一条件或其他多种条件之一而给予的补贴为禁止性补贴”。可诉补贴,指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实施的补贴,但如果使用此类补贴的成员方在实施过程中对其他成员方的经济利益造成不利影响,则受损的成员方可以向使用此类补贴的成员方提起申诉。不可诉补贴,主要包括不具有专向性的补贴、给予基础研究的援助性补贴、给予贫困地区的补贴、为适应新环境而实施的补贴,以及用于鼓励农业研究开发、鼓励农民退休等方面的“绿箱”补贴。不可诉补贴不专门针对出口,是WTO规则允许的措施,不可诉补贴包括,为鼓励某个产业的企业进行R&D投资、开展技术创新,可以对R&D投资占销售额比重设立一个标准,对超过标准的企业实行非专向性补贴;大规模增加对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的科研补贴,只要这种补贴不超过基础工业研究费用的50%或应用研究费用的25%;增加对落后地区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结构调整、教育科研的补贴;对环保性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一次性补贴,只要这种补贴不超过改造工程费用的20%。 因此,从WTO相关规定来看,如果印度的补贴政策的目的不是针对出口市场,并在相关幅度之内,应该是允许的。中国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政策,从而去争夺未来可能的市场份额。因为,一旦印度的半导体产业形成可观规模,到时腰杆挺直了,也就不需要政府补贴可能就可以立足于国际市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