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和政策对电力行业的影响



    一、宏观环境对电力行业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电力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经济环境、能源与环保政策环境、电力行业改革环境、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环境和科技进步的影响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随着“十一五”节能目标政策的制定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提出,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资源,实现电力工业的有序健康发展是今后的重要工作。中国包括能源行业在内的市场化改革也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加之国家对产业结构的调控,来自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国家在反垄断法和能源法的进展,国有企业的改革与投融资体制的深化改革,都要求电力行业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

  1、经济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已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并表现出了日益显著的重化工业特征。我国已成为世界煤炭第一消费大国,石油和电力第二消费大国。短时期能源消费剧增,使我国不少地方出现了“电荒”、“油荒”、“煤荒”,能源瓶颈已经制约了经济增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从发达国家能源消耗的历史轨道来看,随着一国的经济增长,特别是在工业化的初中期,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将快速增加;当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特别是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将迅速降低,整个过程是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也就是常说的“库兹尼茨曲线”。这就是能源消耗的路径依赖。现在中国面临的难题就是要找到一条新的道路,跨过抛物线的顶端,摆脱抛物线向上攀升的那段曲线,改变这种被发达国家证明了的能源消耗的路径依赖。

  主要发达国家在重化工业时代,都是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为特征的。然而,中国现阶段已失去用这种模式发展的条件,只能走资源节约型道路。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既是我国缓解能源制约的一种现实战略,更是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创新发展模式的重要手段。今后要将节约资源作为新时期的基本国策,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电力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电力的短缺与过剩都会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经济超常增长时,电力供应能力的增加往往滞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出现严重缺电的局面;当经济增长处于低谷时,电力需求增长乏力,又会出现电力过剩的局面。经济发展的波动,导致了电力供需的不平衡。

  电力发展的“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展望等前期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是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大提出的21世纪初前20年进行全面小康建设,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电力的发展要与这个总体目标相适应。“十一五”的电力需求预测如下:

 电力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和政策对电力行业的影响
  “十一五”计划是到2010年总装机容量达到约8亿千瓦,其中水电1.65亿~1.7亿千瓦(21%)、煤电4.68亿~5.7亿千瓦(71%),气电3500万千瓦(4.4%)、核电1200万千瓦(1.5%)、新能源发电1000万千瓦(1.25%)。“十一五”期内新增装机2.83亿千瓦,其装机增长速度为9%。

  2010年预计发电量为3.57万亿千瓦时。增速为7.8%。届时人均用电量约为2600千瓦时/人。基本上达到2001年世界人均发电量2548千瓦时水平。

  在“十一五”期间,装机8亿千瓦,发电量3.57万亿千瓦时,增长速度可达到7.8%,基本上可以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且其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可维持在4500多小时左右,标志着电力供需已趋平衡。

  在电网建设方面,“十一五”期间电网建设330千伏及以上的规模为输电线4.5万公里,变电2亿千伏安(包括直流工程7700多公里,3200万千瓦)。

  虽然由于经济系统的复杂性、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及电力建设的滞后性,使电力建设很难适应经济发展的节奏。但是,根据我国资源结构特征,以及近10-20年不可避免的重化工工业特征,抓住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条主线,坚持节能降耗、资源节约的原则,贯彻相关规定,研究安排好“十一五”以及达到2020年的电力超前发展的合理规模、速度和结构,加快电源结构调整力度,使电力结构趋于合理,使电力发展始终处于一个适度超前的位置。

  2、实现能耗降低20%目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的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全面加强管理,把节能降耗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评价考核体系,建立信息发布制度。从2006年开始,每年都要公布各地区和主要行业的单位产值能耗情况。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的建议,把单位产值能耗降低20%,意味着我国的发展模式、能源战略要实现根本性转变。

  对于节能20%的目标,包括国家发改委在内的国务院机构对电力行业在生产运行调度方面加大了调控力度,严格行业准入标准,在结构调整上综合利用了金融、土地、环保和能源供应等措施。

  2006年3月12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强调要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依法关闭一批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企业。一个月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前头八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快电力工业结构调整促进健康有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简称“66号文”),新一轮电力结构调整正式拉开序幕。

  电力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优化电力调度,改革电力市场交易模式和现行调度规则。第一,改变各类机组平均分配利用小时数的旧调度模式,优先安排可再生、节能、高效、低污染的机组发电,限制能耗高、污染大、违反国家政策和有关规定的机组发电。第二,重点对火电机组进行优化调度,鼓励煤耗低、排放少、节水型机组发电。第三,已到关停期限或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机组不准进入电力市场交易,不得调度发电;大电网覆盖范围内,13.5万千瓦及以下热电联产机组不带热负荷原则上不得调度发电。有关部门已在修订体现节能、环保、经济的调度规则和电力市场交易规则。

  目前,我国电源结构不尽合理,火电比例偏高,其占装机总容量已达75.6%。近几年在建项目主要是火电机组,预计到2007年前后,火电比例还将继续上升到80%左右。在火电机组中,煤耗高、污染高的中小发电机组比例依然居高不下。单机分别为10万、20万千瓦及以下的燃油、燃煤小机组约占全国装机总容量的16%和40.5%。这种主要依靠消耗一次性化石能源为发电资源的生产方式,不仅将会进一步加剧煤电运的紧张局势,也不利于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同时使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的生产安全风险及其受资源环境制约的风险随着生产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而加大。

  “十一五”期间,国家力争完成关停5万千瓦及以下凝汽式燃煤小机组1500万千瓦,以及关停老小燃油机组700万千瓦的目标;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将现有各电压等级输电能力的平均水平提高15-20%。若通过政策上的强制性退出机制和“以大代小”方式,在近5年内加快淘汰10万千瓦及以下、在未来15年内逐步淘汰10万至20万千瓦及以下燃油、燃煤机组,并以高效、环保的超超临界60万千瓦及以上的机组替代,其全年节省的标准煤总量保守估计将近1亿吨左右,其节省量约为2005年全年电煤消耗量的十分之一多。

  3、能源安全与能源供需趋势

  中国正处在一个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发展时期,能源消费增长较快,受到了国际社会关注。就国内资源状况而言,我国人均石油、天然气、煤炭可采储量分别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0%、5%和57%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从能源利用效率来看,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水平较高。占全球总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对全球GDP的贡献只有4%,但单位产值能耗却是发达国家的3至4倍,能源消耗量占世界的比重,石油为7.4%,原煤为31%,主要产品能耗比国外平均高40%。

  一般来讲,一个国家的能耗受能源消费结构、能源生产技术、能源制度三大因素影响。长期以来,能源消费结构主导着我国能耗。数据显示,1980年到2000年,结构对能耗降低的贡献率为70%。2001年到2005年,由于快速重型化、快速城市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能耗的主导因素发生逆转,结构的贡献率锐降为负数;此外,能源消费结构的三个变化均呈现出刚性特征。在现阶段,结构主导降耗的模式已不易复制。

  近年来,中国正迅速转型成为依赖能源进口的国家。能源依然是制约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瓶颈,尤其越发高涨的油价更成为掣肘。

  作为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大买家,中国对高油价非常敏感。中国的和平崛起正在影响世界价格。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价格变动必然引起供给与需求的一系列变动。由于中国GDP主要集中于制造业,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也导致能源尤其是石油进口和消费的急剧增加。203年,中国原油进口增长了30%多,达到9112万吨,占中国石油消费的三分之一。2003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的石油消费国,仅仅次于美国。仅仅中国就占全球石油需求的45%多,这对全球石油供给产生重大影响,从而促使全球石油价格创下历史纪录。2004年中国是全球原油需求的主要国家。

  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能源领域的均衡态势。由于新兴国家的广阔市场,能源出口国对美国、欧洲、日本等市场的依赖程度下降,他们在国际能源领域中的谈判能力增加,这就削弱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的谈判能力和对国际能源市场的控制能力。中国虽然具有广阔的市场,但中国既没有在国际能源机构中的发言权,也无法直接与欧佩克等能源组织对话。中国正在能源国际领域做出积极的尝试。

  目前,中国正在积极地开展对外能源合作,与亚洲国家的区域能源合作框架协定初露端倪,与拉美、非洲、中东国家的能源合作日益增进。2006年春季的中国能源外交,把中国对外能源合作推向了高潮。温家宝总理访澳期间,中澳两国签署了《中澳和平利用核能协议》、《中澳关于在铀矿领域开展合作协议》两项协议。

  能源紧缺催生电力贸易国际化。今年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启动了电力外购计划,目前正在与相关国家就输电等事宜进行商谈。国家正在制订向俄罗斯购电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南方电网公司也开始对越南送电。当前,国家间的电力贸易越来越普遍,中国的电力供应的国际化趋势也渐行渐进。

  预计未来几年,电力需求仍将保持较高增长水平,电煤需求增长幅度仍将保持较高水平。近两年煤炭消费递增速度都在2亿吨以上,2003年煤炭消费高出GDP增长率6.94个百分点,2004年高出5.82个百分点。但考虑必须要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同时经济发展惯性作用不可避免,对煤、电的需求仍会较旺盛。从电力生产建设来分析,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预计未来15年间,我国年均新增发电装机约3300万千瓦,年均用电增长约1600亿千瓦时。最近3年,预计年均投产发电装机容量在7000万千瓦以上。这为我国能源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但随着节能降耗带来的用能结构的变化,电力在能源的比重加大,以火电为主的电力供应必然会对煤炭资源、运输等产生更大的需求,电煤需求对资源和运输的压力将逐年增大。

  此外,由于煤炭资源安全保障度较弱,难以适应电煤供应安全稳定要求。随着建设小康社会对安全供电保障的不断提高,对电煤供应安全稳定和保障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难以满足电煤供应要求,电煤长期安全稳定供应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据统计,目前全国具备安全生产能力的矿井产量只有12亿吨,仅占2004年煤炭产量的61.35%;4亿吨的能力需要进行安全系统改造,1.5亿吨的能力安全状况不达标;还有2亿吨能力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需要关闭。

  运输发展难以满足电煤需求增长,电煤运力保障度不高。由于中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等中西部地区,而煤炭需求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和中东部地区,煤炭资源赋存与消费市场的分布特点,决定了北煤南调、西煤东运的运输格局,新增火电机组用煤绝大部分需要铁路运输保证,增加电煤运力将是较长时期内铁路运能提高的重点,目前,煤炭承运量占铁路货运总量的比重基本保持在45%以上,全国煤炭产量的60%依靠铁路运输并在逐年增加,尽管近几年来铁路、交通部门不断挖掘潜力、优化结构,使煤炭运输实现了较快的增长。2005年国家对大秦、侯月铁路两线实施改造,使运往华东地区的下水煤的能力有较大增长,但石太、京原、丰沙等其他运煤通道基本无新增能力,均处于超负荷状态。山西晋东南煤炭外运能力十分紧张,特别是增加铁路直达华东、中南地区的煤炭运力比较困难,仍然不能全面满足电煤运输需求的增长,电煤供应中煤电运不平衡矛盾将长期存在。

  虽然从近期情况看,持续近两年的“煤荒、电荒、运荒”全面紧张态势明显趋缓,电煤需求继续保持较高增幅,煤电运区域性、时段性矛盾仍然突出,影响电煤供应安全稳定的一些短期因素和长期因素应给予高度重视。

  4、结构调整与优化

  电源结构优化要立足于能源结构优化和电力结构优化来统筹研究。第一层次是要从保障能源安全的高度,研究什么是合理(优化)的能源结构,目前提出的能源结构,还没有有效的理论和数量化分析方法来加以科学的论证和说明。第二层次是研究合理(优化)的电力结构的标准,电力结构与能源结构有什么联系,如何在国家能源战略下求得优化合理的电力结构等。第三层次是要研究电源结构优化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证明规划中提出的电源结构(水电、煤电、气电、核电和新能源结构)等就是优化合理的。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实现规划提出的电力结构调整目标,包括如何促进新能源发展,如何推进水电开发,如何推进核电建设,如何推进天然气发电等。

  加快发展新能源发电,是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了全国新能源发电的中长期目标,国家有关部门将制定有关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并网技术标准,国家也正在制定《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将对电力行业带来诸多有利和不利的影响,需要高度重视,及早研究对策。

  新能源发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当前要抓紧研究新能源发电的并网技术标准、并网接入系统的投资和建设、国家投资或者补贴建设的公共新能源独立电力系统的管理、可再生能源电力上网电价计算及电费的分摊和回收等问题。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电力短期需求预测模型”的分析,预计2006年全年电力需求为26972亿度,同比增长12.0%,较2005年进一步放缓,但与2006年GDP预期增速9.5%相比,电力需求增长仍然强劲,电力需求增速与GDP增速之比为1.27。

  从各个行业对电力需求的增长贡献上看,重化工业和生活消费依然是拉动电力需求增长的主要力量,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水泥、机械六大行业用电占总用电量的49.9%,较2005年增加0.8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快于整体增速,增长贡献达56.7%。钢铁行业调整产出,用电增速较慢,而水泥、有色金属行业用电增速有所恢复,机械、化工等行业增长稳定。在电力供需形势放缓情况下,生活消费用电增长的影响继续凸现,过去两三年中受到抑制的一些用电需求将会释放,使电力需求仍然保持较快增长。

  电力需求的增长在我国不同区域有所区别,从1999-2003年各地区用电需求来看,华东、南方、华北区域电力需求增速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东北、华中、西北电力需求增速仍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情况,一方面与各地区不同的经济增长水平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各地区产业结构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总的来看,近几年各地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格局还没有太大变化。

  关停小火电,是加快实现电力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综合性工程,它既涉及到电力规划和产业政策的科学制订与有力执行,而且在油价、煤价、机组装备等方面也涉及到国家的进出口关税、煤电价格联动和投融资等政策。

  二、宏观调控政策对电力行业的影响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节能降耗、继续实施“适度、稳健”宏观调控措施的关键时期。当前经济中的主要问题是固定资产投资偏高,投资反弹的压力在加大,部分地区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势头依然不减,结构性调整任务艰巨,导致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的出台力度加大,结构调整效果将会逐步显示出来。

  一季度,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1.16,虽然仍然大于1,但是比2005年的1.36降低了很多,是自从2002年以来的最低值,说明国民经济增长对于电力增长的需求有所减弱,高耗能行业超速发展的态势得到一定的控制,弹性系数正向理性的范围内回归。

  尽管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对重点行业用电的抑制作用已经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有一定的显现,使得重点用电行业用电同比增长率较去年同期有了明显的回落,但是仍处于较高的水平上。一季度,化工、建材、黑色、有色四个重点用电行业用电增长率分别为14.45%、15.75%、12.47%和23.10%,对工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60%、9.37%、15.47%和16.86%,四大行业用电增长对工业用电增长的总贡献率达到56.30%。同时,

  由于受产能过剩、原材料涨价、成品降价、国家宏观调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四行业的投资会得到有效控制,产品产量增长会有一定下降,由于节能降耗措施的实施,四个重点行业对电力的需求增长会进一步降低,对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也将逐步降低。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已经正式颁布施行。该决定明确了电力建设实行核准制,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开工报告,而且明确了电源、电网项目由国务院和国家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范围,以及由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范围。

  电力项目实行核准制将给电力行业、电网企业和发电企业都带来深刻的影响。例如:电力发展规划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电力项目列入发展规划将是通过核准的必备条件之一。项目审核的程序简化了,但项目审核的深度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有些电源、电网项目审批权下放到省级投资主管部门后,也面临著如何统一协调、规划的难题。

  国企改革正进入深化调整期。近几年来,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不断推进,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推进股份制改革,着力完善产权结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推进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国资委要求,加大垄断行业改革力度,放宽市场准入,推进市场主体和产权多元化,提高市场竞争和抗御风险能力。切实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认真履行出资人职责,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规范监管方式,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法制建设,建立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授权经营制度,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体系和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

  随着对环境保护和污染排放的要求将来会越来越严格,这就使原来的外部成本必然会转化成为电力企业内部的成本,或者是社会成本原来是由社会承担的,转化成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成本,这样就加大整个经济运行的成本,也会制约产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65083.html

更多阅读

第三章第1节: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一)(二)

3.1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一)学习目标1.学会观察并描述动物、植物的各种行为。2.收集有关动物节律行为的资料。3.了解环境因素对动物行为的影响。课堂学习设计[课前练习]1.青蛙、蛇、熊的冬眠,是对寒冷的冬天缺少 食物、 低

环境对甲鱼养殖的影响 养殖 环境影响报告书

甲鱼与自然界其他生物种群一样,时刻受到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甲鱼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了自身的生理特点,对生态因子如温度、水质、光线、声音等都有特殊要求,现总结如下。1温度的影响1.1摄食自然界甲鱼的摄食强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声明:《电力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和政策对电力行业的影响》为网友荆刺里的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