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培训的必要性 论我国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及对策



摘要:以循环经济为指导发展对外贸易为我们正确处理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改善进出口商品结构、避免绿色壁垒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提供了新思路。发展循环经济,也必须把外贸纳入其中。为促进二者的协同发展,我们必须从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支持等入手,制订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积极鼓励外贸企业走生态型发展之路,改变我国进出口对资源过度依赖的状况。

  关键词:循环经济对外贸易绿色壁垒

On the Necessity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and Circular Economy

 

 信息技术培训的必要性 论我国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及对策

Abstract: Developing foreign trade coordinated with circular economy will harmon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e and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imports and exports,avoid the restrictions of the green barriers. Mean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should include foreign trade as an important content. To promote thei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we should formulate effectiv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lead enterprises to the ecotype development road, shift foreign trade from excess reliance on resources, alter the resource export-oriented strategy.

 

 Key words: Circular Economy, Foreign Trade,Green Barriers

  为了应对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资源消耗日益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压力不断增大等等,循环经济的理念与实践首先在发达国家形成。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对经济系统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种影响迅速传播,并形成了国际经济活动中的新理念与新规则,形成了国际贸易中的所谓“绿色壁垒”。绿色壁垒的出现,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来说,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进出口总额2005年已达14221.2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德国稳居世界第三位,外贸依存度高达80%。但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走的是粗放式道路,出口产品资源消耗高、附加值低,忽视产品的生态标准与环保要求,没有形成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的格局。在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循环经济的背景下,对外贸易已面临很多制约因素,不利于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我国经济与对外贸易良性互动,急需从战略上统筹考虑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问题。

1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1.1循环经济理论为贸易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循环经济依据的是自然生态的有机循环原理,它通过将不同的工业企业、不同类别的产业之间形成类似于自然生态链的产业生态链,从而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物产生、物质循环利用、消除环境破坏、提高经济发展规模和质量的目的,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发展,最终达到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配置效率的目的。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既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既是环境与贸易协同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需要。

  但是从全球背景来看,长期以来环境与贸易并非协同发展,贸易的迅猛发展,往往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贸易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没有美国和欧盟对木材的巨大需求,亚马逊热带雨林被毁坏的经济动机也可能减少;没有欧盟和博茨瓦纳的牛肉进口协议,博茨瓦纳的草原可能不会因过度放牧而急剧荒漠化。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在国内加快制定和实施环保标准的步伐,在国际上则极力主张将环保标准、环境标签与贸易措施挂钩,限制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进口,从而影响国际贸易。所以,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反对发达国家借口保护环境而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但同时必须清醒面对现实,促进环境与贸易的协同发展。而要处理好环境与贸易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战略选择。

  1.2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提高我国资源利用率,优化出口结构

  在对外贸易中重视和发展循环经济,表现为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降低出口贸易对资源的过度消耗。

  长期以来,我国只注重出口的快速发展,忽视了出口商品结构对资源的过度依赖问题,而且资源利用率较低。这主要表现在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产品或是粗加工品占了较大的比重,而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的比重偏低。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纺织品、服装、一般机电产品(包括彩电、冰箱、空调)、鞋类、玩具、塑料制品等7类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超过70%。例如,2004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达323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4.5%,2005年机电产品出口4267.5亿美元,又同比增长32%,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56%;2005年我国传统大宗商品出口中的服装、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鞋类、旅行用品及箱包出口总额达1526.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0.03%。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是:要素禀赋特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对资源的需求量相当大、附加值低。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出口产品实际上是资源的出口,对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是很不利的。例如,2005年纺织品出口1150亿美元,占世界纺织品总出口中的比重上升到约约28%,1999年这一比重还只有16.5%。面对这一态势,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频繁使用关税、反倾销、特别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社会责任认证等手段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设限。所以,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我国的外贸企业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否则这种出口商品结构将面临可持续性的难题。

  1.3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降低我国对资源进口的过度依赖

  我国经济发展对资源消耗日益加大,铁矿石、石油、铬、钴、铂、钾盐和金刚石等资源严重短缺,主要依靠进口;锰、铜、铝、硼等则需部分依靠进口,据国土资源信息中心统计,2004年全年矿产品进口额1517.6亿美元,同比增长48.7%。这其中,尤其是石油、铁矿石的进口急剧增长,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已给我国的对外贸易造成巨大压力,我国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已面临较大的潜在风险。

  首先,以铁矿石进口为例。2001年我国的铁矿石进口为9239万吨,2002年为1.12亿吨,2003年进口1.48亿吨,同比增长32.87%,2004年又猛增到2.08亿吨,同比增长40.48%。2005年中国铁矿石进口2.75亿吨,又比2004年增32.2%。在世界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加之中国对铁矿石的大量需求,国际市场2005年的铁矿石价格上涨了71.5%,我国铁矿石进口相对于上一年约多支付人民币260亿元。这种发展趋势对钢铁及相关产业乃至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都是很不利的。

  其次,以石油进口为例。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忽视循环经济的发展,国内石油供给已远不能满足需求,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2003年,中国原油和成品油出现贸易逆差约202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比重达4.8%,对外依存度达到35%,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2004年我国进口的原油和成品油分别为12272万吨和378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4.8%和34.1%,2005年我国进口原油1.3亿吨,又同比增长3.3%。受油价大幅上涨的影响,加之缺乏有效的避险工具,2004年我国GDP增长约放缓0.9个百分点,外汇支出因此多增加86亿美元,2005年1-9月,我国多支出的外汇高达100亿美元。国际油价上涨因素造成中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16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45个百分点。若石油价格持续维持在高价位,将对我国经济稳定增长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从快速发展的我国经济来看,由于中国是经济大国,若不发展循环经济,不单是国内资源与环境承受不了,就是全球资源与环境恐怕也难以承受。

  1.4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关税壁垒作用日趋削弱,包括“绿色壁垒”在内的非关税壁垒日益凸显。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利益,在资源、环境等方面,设置了不少自己容易达到、而发展中国家目前还难以达到的技术标准,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到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利用等各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如欧盟明确要求包装物的95%必须是能够回收利用的材料。2004年2月,欧盟又颁布了《废弃电子电器设备指令》和《电子电器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规定从2005年8月13日起,生产者负责回收处理废旧电子电器设备;从2006年7月1日开始,在欧盟销售的十大类100多种电子电器设备中,限制使用铅、汞、镉等六种有害物质。

  这些非关税壁垒,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欧盟两项指令所涉及的范围,不仅包括我国电子电器设备产品,还涉及到零部件、原材料行业。面对日益严峻的非关税壁垒,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尤其是要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使我国产品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可以大大减少我国出口的产品所遭遇国外绿色壁垒的限制。

  2我国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的措施

  面对循环经济发展趋势,我们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强化管理,树立循环经济的思想和理念,将改善环境质量和加强资源利用作为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化阻力为动力,从以下几方面来协调贸易与循环经济的发展:

  2.1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统筹考虑贸易与环境、贸易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这是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部分,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我们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把贸易与环境、贸易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纳入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统筹考虑,追求贸易、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科技进步,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从而促进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的协调发展。从整体上来看,要逐步改进大进大出的粗放式出口战略,调整我国外向型经济政策,在重视对外贸易工作的同时,要加快国内贸易和国内市场的建设,加快培育国内消费需求,逐步向内需型经济转变。要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国际绿色贸易的性质及其正负面的影响,参与、参照国际环境准则,结合我国国情,努力提高我国环境标准,如企业环境管理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等,使之与国际标准接轨,实现我国贸易与循环经济的协调发展。

  2.2调整我国产业政策和产品结构,逐步改变资源型出口导向战略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对出口产品来说,就是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对进口方面来讲,就是要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石油、铁矿石等的进口。整体来看,就是要提升我国国际分工地位,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减少对外贸易发展中对资源的过度消耗。

  当前,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出现的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以及环境技术等高新技术为标志的“新经济”,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国际贸易之中,绿色产品因其健康性、清洁性倍受各国消费者青睐,是突破贸易绿色壁垒的坚实的物质基础,具有潜在的动态比较优势,完全有条件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这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发展的机会。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是要遏制部分地区和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特别是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以及开发区的盲目发展,限制和淘汰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二是要加快低耗能、低排放产业的发展。抓紧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重点行业的产业政策和准入标准,抓紧制定《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三是政府要制定环境保护产业发展规划,确保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培育环境保护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四是政府要制订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倾斜政策,比如政府直接投资、信贷优惠、税收优惠、出口退税、加大R&D和鼓励环保科技创新等。

  当前,国际市场上形形色色的绿色产品层出不穷,从“绿色食品”到“绿色用品”,从“生态玩具”到“生态时装”,从“绿色汽车”到“生态住宅”等,涉及的范围和领域十分宽广。绿色产品具有较大的需求收入弹性,这意味着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不断上升,该类产品的需求量将会有更明显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从而改变资源型出口产品结构,扩大绿色产品的出口。

  2.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生态型外贸企业发展之路

  对于外向型企业而言,实现贸易与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可以从如下思路入手:一是确立生态企业的经营思想和理念。外贸企业要将可持续发展观作为经营指导思想,把循环经济作为自己的经营理念。二是选择先进的生态生产方式,按清洁生产方式组织生产。从生产设计、能源与原材料选用、工艺技术采用、设备维护管理和产品的生产、运输、消费直至报废后的资源利用等各个环节,按循环经济的要求组织生产,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节约自然资源,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按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组织生产,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妥善处理好生产发展、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三是强化环境管理和加强环境建设。四是大力推进绿色服务。五是创建生态型企业文化。六是健全法制完善标准。七是搞好协调和示范推广工作。政府相关部门、相关的行业协会,要把走生态型企业之路纳入自己的工作规划,建立相应的协调工作机制,认真研究走生态型企业之路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走生态型企业之路提供优良服务。

  2.4制定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

  (1)完善我国的循环经济立法。

  为了使我国的对外贸易能与环境协同发展,并且能够跨越西方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我们应该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快循环经济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我们应在《清洁生产法》的基础上,颁布一系列涉及循环经济的法律,比如《避免、减少包装废弃物法》、《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条例》、《废旧家电回收利用管理办法》、《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绿色消费法》等,完全有必要制定一部详细的《循环经济法》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依据。通过法律法规以确定循环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明确政府、企业、公众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加大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大力发展环境标志产品和有机绿色仪器,加快制定环保方面的市场标准,健全进出口环节的环保检验和监督管理,防止有害物质和有害物种的入境。

  (2)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尽早实行环境成本内在化制度。

  我们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实现贸易和环境的协同发展。一直以来,我国在制定产品价格时没有考虑环境成本,即是说企业的私人成本是小于社会成本的,私人收益大于社会收益,由此我国的资源也成了可以廉价出口的商品,这不仅导致出口贸易容易受到环境贸易的限制,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利益,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调。因此,我们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把不可再生资源的损耗、可更新再生资源的消耗、环境的破坏与修复改善、污染的治理等作为社会成本列入核算体系,逐步做到资源与环境的商品化、价格的合理化和资源消耗与破坏的有偿化、实现资源的集约使用和有效管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实施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金融支持政策。

  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应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入,并且通过政府的绿色购买行为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方向和企业的生产方向,同时帮助企业建立ISO14000认证体系。此外,对那些技术含量高,资源利用率高以及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小的出口企业实施财政补贴政策,以此来鼓励其他的出口企业提高自身的技术含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税收政策方面,包括:第一,扩大征收范围。逐步增加水资源税、开征森林资源税和草场资源税等税种,并逐步提高税率。分期分批开征大气污染税、污染源税、垃圾填埋税、生态补偿税等一系列专项新税种,促进对外贸易与环境的协同发展。第二,强调资源税的特殊性惩罚性。为了保护有限的资源,针对滥用资源的企业征收惩罚性税收——累进制征收方式。第三,税收优惠政策。对那些出口创汇多,而对环境污染小以及资源利用率高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以此激励我国的出口企业都向绿色生产发展,跨越西方国家的绿色壁垒。

  在金融支持方面,可以立足于循环经济发展要求,从立法的角度规范企业利用外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减少外资对循环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采用倾斜性的金融政策措施,根据产业集群区域和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水平不同,在照顾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就业需要的基础上,公平合理分配金融资源,激励它们在加快经济增长速度、缓解就业问题的同时注重循环经济的发展。另外,要利用金融政策的筛选和引导作用,促进外向型环保节能的项目和企业的发展。

  此外,要加强国际间的协调与合作,尤其要与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抵制国际贸易中的不合理的“绿色壁垒”。我们既要肯定绿色壁垒中的合理成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充分认识到其中不合理的成份,要研究抵制、冲破绿色国际贸易壁垒的对策,并制定合理利用绿色国际贸易壁垒的对策,以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推进贸易、环境与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武 振.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当代经济研究,2004(5):29~32.

2.      顾昭明.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04(10):29~32.

3.      陈永富.国际贸易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8.

4.      王彬辉.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完善之我见[J].时代法学,2004(2):87-92.

5.      毛如柏、冯之浚.论循环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6.      冯之浚.树立科学发展观 实现可持续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4(1): 5-12.

7.      宋德勇、欧阳强.循环经济的本质及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J].当代经济科学,2005(2):36-44。

8.      Candice Steven.“The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Trade” .The World Economy, Vol.10.No.4, 2003,pp.439-451.

9.      Daniel C.Esty and Damien Geradi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Journal of World Trade, Vol.32.No.3, 1998, pp.5-46.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65063.html

更多阅读

论文: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 要:近年来,内部控制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来对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首先,在内部管理控制上,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体制不顺,控制力度薄弱,除

声明:《信息技术培训的必要性 论我国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及对策》为网友久挽不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