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并购:看起来很美



文/Dirk Classen博士、纪海龙

据统计,自2003年起,已经有超过300家德国企业被中国企业兼并。这些德国企业大都属于中小型企业,年营业额在几十万欧元至上千万欧元不等。虽然几年来,中国企业在德国进行的并购案数量不少,但由于各案的标的额不大,没有引起德国媒体的高度关注

海外并购是一条捷径

并购外国企业,获取外国企业中已经成熟的技术、品牌和销售渠道,对于不再满足于为外国企业进行加工,赚取低微的加工费,意欲用自己的品牌销售自己的商品;不再满足于粗加工而希望精生产,需要获取世界先进技术;不再满足于国内某些市场的饱和,而将目光投向国外的中国企业来说。海外并购不失为一条捷径。

aihuau.com

以德国并购为例,与欧洲其它国家相比,德国对于中国企业尤其具有吸引力。德国位于欧洲心脏,在德国建立基地方便于拓展整个欧洲市场。另外,作为欧洲经济实力最雄厚,人口最多的国家,德国市场本身也不容忽视。

而对于德国企业来说,有时中国企业也是一根救命稻草。

德国中小型企业占德国企业总数的80%,是推动德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这些企业中,家族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二战后德国经济的复苏,促成很多家族企业出现。现在这些企业的创建者由于年龄原因不得不退出企业,因而出现很多企业没有合适接班人的情况。在未来十年内,平均每年将有71000家德国家族企业在继承问题上遇到困难。同时,银行方面的压力迫使德国企业提高资本比率,这些企业急需要外部注资。另外,由于德国近几年经济不大景气,很多拥有优秀品牌和技术的企业由于周转不灵,濒临破产。这样,中国企业并购德国企业后,获取了欧洲乃至世界级品牌、成熟销售渠道与客户关系、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出口产品的售后服务基地。而德国企业则得到资金支持,保证了企业持续发展,打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降低了生产成本。

战略制定

战略性思维要求首先确立合理目标,然后在分析自己企业优势劣势后,选择实现目标的合适办法。对于海外并购,不是看到并购有诸般好处就拍脑袋上,要根据企业不同情况,具体分析企业是否应该进军海外,重点进军那块市场,如何进入,是直接设立公司还是兼并。如果只是想简单地进行宣传推广、调查研究,可以先考虑设立代表处。如果想真正从事交易,通过自己的力量拓展市场,开拓销售网络,可以在德国设立子公司。如果想获取德国先进品牌、技术,把自己产品贴上德国制造的标签,而且具备相应的财力与管理能力,则可以考虑在德国并购合适的目标企业。TCL总裁李东生说:“全球化这条路一定要走,今天不走,明天也要走。”这话本身不错,但关键的问题是到底该今天走还是明天走,应该怎么走。如果今天走很可能失败,那为什么要硬着头皮品尝失败的苦涩呢?

企业决定在德国并购,一方面应谨防头脑发热,要仔细分析市场潜力、企业发展前景,谨慎制定企业发展与扩张战略。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过于小心、畏首畏尾,须知有些机会转瞬即逝,一旦错过就不再来。

并购过程

真正决定兼并德国企业后,面对的问题是如果进行具体操作。实践中,主要有两种交易方式:

1、一对一的交易方式

也就是企业购买方和出卖方一对一的谈判,其间不存在其它购买竞争对手。进行一对一的并购,首先要寻找潜在的目标企业。

如果中国企业在德国有长期的合作企业,则可以关注这些企业的状况,在适当时机提出并购动议。兼并合作企业的优势在于,经过长时间的交往与合作,双方比较熟悉,对于目标企业的判断相对准确,风险相对小些。另外,通过长时间的合作,双方对彼此具有相当程度的信赖,而相互信赖对于谈判的成功,以及对于交易完成后的整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不存在这样的潜在并购对象,那么仔细研究,制定合理的整体战略方案,设计一定的标准,按照此标准调查相关行业,进行有目的的搜索,经常也能发现合适的并购目标。这种搜索式寻找的缺点是,首先对目标企业了解不多,从而风险较大;其次和目标企业股东及管理层没有交往,一开始很难建立信赖关系。

2、与目标企业初步接触,获取对方信赖

 海外并购:看起来很美
寻找到目标企业后,与之进行初步接触,是个很需要技巧的过程。这里至关重要的是获取对方的信赖。如果在买方与目标企业之间,尤其是和目标企业的管理层之间,不建立一定程度的信赖,并购会因企业管理层的拒绝而夭折。即便是目标企业股东把企业卖给投资者,但如果管理层缺乏对投资者的信赖,那么交易后的企业整合,也会因此而失败。这一点对于作为买方的中国企业尤其重要。德国人对中国企业的印象普遍不好,如制造低质量产品、侵犯知识产权等,而且让中国人做老板从心理上对他们也是一个冲击。这些都需要在一开始就通过建立信赖关系,慢慢转变德国人的观念。在初步接触时,尤其在对方的确有出售意图时,中方的态度与策略一定要得当。

3、交易谈判直至交易完成

进入谈判阶段,除了要谈买卖价格外,还要谈买方对企业的未来设想、融资前景以及对员工的安排处理。很多中国企业在谈判阶段只重视谈价格,而忽略其它因素。须知,所有因素都能够影响交易的成败。而且,兼并企业的成本不只是交易价格,对员工的安排,企业的未来战略,都决定了对未来企业的投入。

交易谈判与交易履行阶段,不仅包括关于交易价格的多轮谈判,还包括尽职责任调查,合同起草与拟定,以及最后的签字、结束交易与过户。这些进程短则持续几周,长则持续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

2、竞购交易

除了上述一对一的谈判交易程序外,实践中还经常运用一种类似于竞标的交易程序。这种程序通过由企业出卖方发出购买邀请。有意购买者向出卖方提交相关购买文件,由出卖方选择他中意的购买者进行谈判与交易。这里,出卖方可能会和多个潜在购买者进行磋商。在这种程序中,购买方通常时间紧迫,要与其它对手激烈竞争。没有经验的中国企业,面对这种激烈的竞买程序可能会惧怕退却。其实,几个企业竞买一个企业,在西方商业社会很普遍;即便目标企业已经和其它买家签订了初步意向书,也不排除竞买成功的可能。

并购风险

一项并购是否能够成功,有三点至关重要:一是充分的前期准备与调查;二是合理设计交易结构;三是对交易后的整合有明确清晰的战略方案。

1、准备与调查

在进行兼并前,先要仔细分析自身企业的实力、优势劣势,根据企业自身情况,量体裁衣,选择目标企业。这期间对自身企业的财务调查,对相关行业的市场调查必不可少。在寻找到目标企业后,一定要小心谨慎地对目标企业进行调查研究。这时的调查研究不仅决定了是否并购该目标企业,如何并购,同样决定了并购后是否能够成功完成企业整合。尤其要仔细考察的是企业的财务现状、财产状况、专利有效期、专有技术、商标、公法上的特许等。

在交易进程中,通过专业机构进行的尽职责任(Due Diligence)调查必不可少。否则就可能出现购买的专利有效期将至、土地上有负担、商标被特许给他人、公法上的特许必需重新申请等风险。

在并购前,投资者就要仔细研究,自己所准备的商业计划未来是否会遇到法律障碍。中国投资者千万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在并购后可以解雇不需要的工人。按照《德国民法典》第613a条,并购企业必须接收并购时目标企业的所有员工。如果投资者意欲解雇一些工人,应该在并购前就及早咨询相关专业人士,采取必要措施。中国投资者也不要简单地计划,并购后把生产基地转移到劳动力便宜的中国。由于德国工会的势力非常强大,这种转移也可能会比想象的困难。

2、合理选择交易模式

在法律上,企业并购主要有股份交易模式和财产交易模式。股份交易模式是指收购方买入目标企业的股份,成为能够控制目标企业的股东。财产交易模式是指把企业本身作为交易对象进行买卖,在法律的操作上,要把企业拆分成各个单独的部分,然后把这些部分一个个地单独转让。在股份交易模式中,并购方成为了目标企业的控股股东,从而,所有目标企业的权利、权益、义务和责任等整体地转移,一体化地受并购方支配。股份交易模式利在操作过程简单,弊在并购方可能承担很多不可预料的风险和责任。财产交易模式则正相反。在财产交易模式中,并购方可以很好地控制风险和责任,但交易过程繁琐复杂。另外,依据德国税法,对于买受人来说,使用财产交易模式比使用股份交易模式更有利。还需注意,财产交易模式并不能完全消除风险和责任。根据《德国商法典》第25条第1款,如果在并购后继续使用原企业的企业名称,那么要对原企业的所有债务负责。另外,按照德国税法,即便是采取资产交易模式,企业所欠税款应由并购后的企业承担。运用何种交易模式,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审慎拟定合同条款

在拟定合同条款时,最好让本方律师出具合同草案,而不是让对方律师出具草案本方律师进行修改。律师制定合同大都使用多年经验积累下来的合同范本。并购律师手中有专门利于买方的合同范本,也有专门利于卖方的合同范本。比如,对于转让股权,利于卖方的合同范本可能只是简单规定“卖方将其享有的某公司股权转让给买方”,而利于买方的合同范本可能会规定“卖方将其不负有任何负担(如质押)的某公司股权转让给买方”。如果合同草案是在利于对方的合同范本基础上做出的,则本方律师要耗费更多精力和时间逐条修改,和对方商讨,而且还不见得能避免所有风险。

中国企业兼并德国企业,作为买方,要尽量使用利于买方的合同范本。还要注意在收购合同中对某些重要条款进行约定。比如,如果不约定企业出卖方的竞业禁止义务,那么企业的出卖方可以今天把企业卖掉,明天又设立一个和被卖掉企业差不多的企业。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德国进行企业并购,有些对象的转让在法律上很麻烦,一不小心就会出现问题,比如劳动合同、贷款合同等的转让。还要重视保密条款的签订,注意反垄断法上的问题。在进行并购时,应该协同专业人士,仔细操作。

4、并购后的整合

按照国际上通行看法,一项并购案是否真正成功,要等并购后三到五年才能做出评价。仅仅是并购完成,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更加麻烦的是并购后对企业的整合和管理。对于并购后的成功整合,最重要的是任命合适的管理团队,以及要在整合的初始阶段就制定明确具体的整合目标。而中国企业普遍缺少的是即懂双方文化,又懂管理的国际型人才。跨国并购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是管理中的文化差异。

并购提示

1、重视人才储备

任何好的并购机会,如果没有合适的管理人才进行企业整合,也会必然以失败告终。对于中国企业,除了在资金上做足准备外,尤其要注意是否具有合适的国际管理人才来整合未来企业。明基在收购西门子手机部门后,将十余个有国际经验的管理者送到西门子。但整合进行中,这些人远远不够,明基需要的,可能是四、五十人的接管队伍。这一点是明基败北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企业有国际扩长的长远计划,现在就应该注意人才储备。

如果目标企业是家族企业,企业主卖掉企业的原因是继承人问题,那么由于企业主对企业的深厚感情,他很可能会把企业持续发展作为卖掉企业的一个前提条件。如果买方没有合适的人才,这一点很难得到满足。

2、对整个交易时间的把握

对收购的时间进程要有相应的把握。在并购过程中,交易的顺利进展经常要求当事人尽快做出决定。对于时间问题,除了要把一般并购案中的因素考虑进来,中国企业在申请政府核准境外投资和境内融资方面,可能会耗时颇多。当前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应该向商务主管部门以及发改委同时报批,这个审批程序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同时,应当向德方及时说明国内的审批程序,以求获得对方理解。另外,由于中国境内的融资途径、金融服务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些距离,国内不见得能提供迅速、及时的资金支持,欲在境外投资的中国企业进行融资可能相当费时。而且,中国企业派出的谈判代表常常无权最后拍板,导致决策时间拖长。另外语言不通也会造成障碍。

在兼并破产企业时,时间因素尤其重要。企业一旦宣布进入破产程序,停工时间越长,在生产、客户以及供货渠道等方面损失就越大。所以破产管理人一般都急于将企业出手。如果买方交易时间拖得太长,并购很可能会失败。但另一方面,对方急于出手,也可被用于谈判时压低价格。

3、重视专业咨询机构

并购是一种复杂和专业技术性很强的投资活动 , 并购过程中涉及多种专业知识。因此,被称为“财力与智力的高级结合”, 仅靠企业单枪匹马是难以完成的, 需要专业中介机构提供服务。同时兼并与收购又是一项高收益与高风险伴生的业务,融资风险、债务风险、经营风险、法律风险、信息风险及违约风险等,那一面顾及不到,都为并购的失败埋下隐患。专业的交易协调人(在大型交易中往往是投资银行)、并购律师、会计师、税务师必不可少。有时中国企业去德国进行并购,为图省钱省事,就找熟人日常接触的律师和税务师,一定要注意,擅长移民、交通事故的律师很可能对并购没有经验;平时只给企业报税、做账的会计师也许根本不了解并购中的风险。不找真正的专业人士,企业不仅白白付费,如果未来出现突然的风险、本可避免的失败,就更加得不偿失。

(本文作者Dirk Classen为德国著名并购律师事务所PICOT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纪海龙为PICOT律师事务所咨询顾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64984.html

更多阅读

《看上去很美》影评 看上去很美 百度云

看上去很美》影评——对中国教育的反思《看上去很美》:一个叫方枪枪的男孩被父亲送进幼儿园,从天真活变得狡黠孤僻,最终,“逃”出幼儿园,在锣鼓喧天里呆呆地望着戴着大红花兴高采烈的从身边走过的人群。幼儿园对他或许已成为回忆,而对于

看起来很美,牛蛙养殖前景如何 美国牛蛙养殖

近日有很多朋友问我牛蛙养殖前景如何,我在这里可以说我当然没有去做过正式的市场调研,但是我想说市场调研又何尝不是随时随地的呢?请问各位,你们吃过牛蛙吗?你们向往吃牛蛙吗?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那牛蛙还有什么用途呢?据某公司讲,还可以

看上去很美 电影 广告业并购,看上去很美

   广告业并购,特别是跨国广告集团对于本土广告公司的并购,行业内外都给予了一些美好的设想与期望:他们总是认为通过并购这一资源重新整合的方式,可以提升并购双方的整体实力,从而有利于广告产业链的衔接与广告人才的培育,但往往并购的

微博营销:看起来很美!

     “任总:介绍给你一个好东西--微博,外国人叫Twitter,网友称为‘围脖’。比我几年前介绍给你的博客更好用。用手机就行,更适合您,因为您从来不用电脑,只用手机。     ——潘石屹  在任志强还不知道微博的时候,潘石屹给任发了

“网店族”:看起来很美

  他们是一群依赖电脑与网络、足不出户的人,被称为“宅男宅女”;他们不用付房租开店设厂,也不用早晚开门,只是在电脑上敲敲键盘,就能创造财富。他们就是俗称的“网店一族”。   不需要跑部门注册,不需要准备大量的启动资金,只要

声明:《海外并购:看起来很美》为网友一梦三四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