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果以最后一届(1989年)国家名酒评比算起,截至2006年,“十七大名酒”走过了17年的岁月。如果以中国第一个白酒广告(孔府家酒1985年在山东台做广告)算起,中国白酒业走过了21年的市场营销历程(如果广告也算营销的话)。作者查阅大量文章,一般的说法也是从上世纪80年代算起,川酒鲁酒开始对决。于是,便有了“鲁酒川酒恩怨20年”一说,也便有了这篇“川鲁对决20年祭”。
爱恨糖酒会
2005年10月,号称“天下第一会”的全国糖酒会首次移师山东。本届糖酒会适逢该会诞生五十周年,济南市政府历经五年三次申办得以成功,参展摊位超过一万个,创历史新高,到会人数二十万创历史新高,论坛峰会好戏连台创历史新高……。山东白酒协会认为,五十周年庆典的第73届全国糖酒会,将是鲁酒自“标王事件”以来,八年卧薪尝胆后的一次大阅兵,是鲁酒复苏的最佳时机。
然而,业界研究人士却并没有这么认为,全国糖酒会作为食品行业的最大盛会,已延续50年72届,在一届不如一届的呼声下来到济南,不仅是来的太晚太晚,而且对鲁酒的“疗效”有限。假如在“标王事件”之前来,鲁酒不会是今天的局面,假如像四川一样几乎年年举办全国糖酒会,川、黔、鲁、苏、豫、皖酒可能是另一番竞争格局。
“老酒鬼”们认为,川酒红遍中国很大一部分是得益于早期的“全国糖酒会”这个平台。川酒和鲁酒对决本来就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全国糖酒会几乎办成了成都特权会,一个为川酒服务的批发市场。目前,73届糖酒会仅成都就承办了17届,自改革开放以来几乎每年一届。糖酒会这个交易平台,使川酒源源不断的输向全国,而不必要做任何广告,同时诞生了不计其数的广告公司,各种酒水类专业刊物,这些刊物以立足服务本地为导向把川酒的形象推向全国。而鲁酒只有千里迢迢去四川花钱的份。在计划经济时代,糖酒会是政治产物,作用不可替代。到了改革开放时代,糖酒会就像温州批发业一样,是一个巨大的物流批发集散地,谁抓住了先期的机遇和优势,谁就先入为主,把行业发展壮大。80年代末90年代初,糖酒会交易的火爆程度不可想像,山东人蜂涌而至,感慨万千:“假如在山东举办一届有多好”!然而这个梦做了近20年才得以实现,市场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山东没有这样的条件,所以造成了“川酒办会、鲁酒打广告”的局面,“标王事件”前川酒没做过广告是有目共睹的。当1996年成都糖酒会鲁酒猛烈的宣传攻势,令人眼花缭乱的订单从四面八方飞来,令四川人受到极大刺激,开始感叹“还我河山,再筑辉煌”。“鲁酒做广告是被四川逼出来的”一位业内人士说。所以,川酒的发展史与鲁酒的起落史一定程度上与糖酒会有很大关系,糖酒会发展50年,竟然第一次在山东举行,作为酒水生产和消费大省,这不能不说是对鲁酒的极大不公平。然而,当全国糖酒会的功用越来越小,各区域糖酒会兴起时才来山东,这对鲁酒已起不到批发平台的渠道作用。鲁酒早已通过巨额广告把渠道透支出去了。鲁酒一直是在做白酒广告营销的先驱,有些“冤大头”,还常常授媒体的把柄和口舌,否则鲁酒不会被媒体害惨,说不定也会出现“X朵金花”,出现一个中国酒业大王,山东是有这个条件和资本的。
这一切,是山东大汉的直爽吃了亏还是真的命中注定,也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待续)
伤心酒文化
2005年6月,河南营销协会某人士在中国一家著名食品杂志上分析鲁酒现状时说“山东从来没有历史名酒……”;秋季糖酒会在济南召开时引导来新一轮“鲁酒热”,个别作者又撰文说山东没有历史名酒,没有食品业巨头等,2006年河南营销协会又在该食品杂志一篇《黄淮海名酒带》文章内再一次提及该观点。
事实真的这样吗?如果是,鲁酒又怎么会给人造成这种印象呢?
翻开齐鲁历史,鲁酒的酿酒历史迄今为止在全国首屈一指,就是红遍全国的川酒也望尘莫及,这一事实已得到国内业界人士的共识。作为鲁酒代名词的“兰陵美酒”,三千多年的历史考证,早已天下知。1995年,被称为十大考古发现之首的江苏徐州狮子山汉王陵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西汉时期三坛封装完好的兰陵酒,坛体有“兰陵丞印”、“兰陵贡酒”的戳记,酒缸启盖时,缸内酒体仍然流动,窖香扑鼻,发掘时离墓主去世已有2148年,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白酒最古老的物证。其实早在四千年前的商代,甲骨文中就有兰陵酒的记载;1915年,兰陵酒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1954年,周恩来总理率团参加日内瓦国际和平会议,把兰陵美酒当作“国酒”带到宴会招待各国首脑;195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长朱德亲自对兰陵酒作了批示,给兰陵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直到2005年元月份,中央领导人宴请文化界名流时仍对兰陵美酒情有独钟。
兰陵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内涵比中国其他酒更醇厚,这些重要信息,兰陵并没有通过媒介传播出去。目前,业内人士对兰陵酒普遍的观点是:“兰陵酒在毁灭遗产,浪费了一个千年好牌子”,在如此“烂”的运作下,兰陵酒在淮海一带还生生不息,正是他文化的延传所至。此外,山东几大名酒孔府家、泰山、景芝、扳倒井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底蕴。景芝景阳春酒产于齐鲁三大古镇之一的景芝镇,景芝始于元末清初,已有千年历史;扳倒井始于唐末;泰山酒在几千年来历代皇帝来泰山祀拜封禅时,就用其山脚下酿酒坊之酒;孔府家酒始酿于孔府内的酒坊,……事实上,鲁酒不仅有悠久的酿酒历史,齐鲁文化甚至还被称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山东可挖掘的酒文化无穷无尽,比川酒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鲁酒为什么没给人历史文化名酒的印象呢,这当然是综合的因素。但其中重要原因之一还是舆论导向,历史的东西不传播是没人知道的,这还是要归罪于鲁酒的广告宣传策略: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缺乏品牌战略眼光。
多数人会记得,1997年“标王事件”后,川酒在央视掀起一股历史文化名酒宣传热潮。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全兴、郎酒、沱牌等六朵金花个个挖掘历史,诉求传统酿造,把广告片拍得美仑美奂,其历史背景及大企业风范在央视上不断向全国人民灌输传播。五粮液大气磅礴的品牌广告及连篇累牍的企业文化展播,剑南春的“唐时宫廷酒,盛世剑南春”,沱牌的“滴滴岁月酒,悠悠沱牌情”,泸州老窖的国窖诉求宣传,郎酒的“天宝洞,地宝洞”宣传等,都是以历史文化为诉求点,至此,全国人们才真正了解了川酒历史。在强大的宣传攻势下,消费者对川酒的心智定位被首先占领。
而鲁酒呢,广告全是现代诉求。如“永远的绿色,永远的秦池”、“孔府家叫人想家”、“难舍最后一滴,景芝景阳春”、“挡不住的诱惑,兰陵喜临门酒”“兰陵酒好喝不上头”“饮不尽的豪爽—扳倒井”等等,没有一个在表述历史文化酒的主题。
中国是一个迷信历史、迷恋历史的国家。而白酒是讲沧桑,讲历史、讲出身、讲政治、讲背景的,泸州老窖前老总袁秀平曾说过一句精典:“统治白酒营销的是文化”。有人说,川酒讲大道理,鲁酒讲小谋略,最终输给了鬼才之地的四川。川酒讲究品牌策略,鲁酒讲究诉求技巧。归结一下不难看出,人们的第一印象很重要,作为历史名酒,最大的卖点是历史,是品牌文化内涵。鲁酒宣传正好喧宾夺主,主次颠倒,让人们淡化了历史,加深了现代因素的成份,这是最大的败笔。从广告本身讲,鲁酒是对的,广告的作用是销售,但从品牌战略上讲,无疑是失败的,鲁酒集体衰落,后劲无力就不难理解了。鲁酒“品质事件”暴光是战略上的无知造成的。鲁酒不是输在“事件”上,而是输在品牌战略上。(待续)
忿忿“老八大”
中国“老四大”、“老八大”、“十七大”名酒没有一枚花落山东,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历史问题,也是让山东酒企老总‘愤怒“的事情。采访许多白酒企业老总,几乎都对此耿耿于怀。我们看到最后一届的“十七大”名酒,川酒占了1/3强,川酒简直是垄断。
有人说,没有他不也照样做出名堂吗?有了历史文化、中国名酒、糖酒会等名号和资源,有些名酒不也照样倒闭吗?但是“老X大”这块金字招牌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他和拥有一张正规大学文凭或学位是一个道理,没有照样活着,甚至活得还很精彩,有了是块“敲门砖”,令人高看更容易成功,他是一种社会资源和市场认知。
前孔府家集团CEO刘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多次表现出这种无耐和不公:当山东酒还没有做大做强时,山东只有两个国家优质酒,没有一个国家名酒;当做大做强时,恰巧国家不再评审名酒,鲁酒失去了一条赖以整合品牌之源的有效途径。刘敏可谓道出了山东人的心声,这只能说鲁酒命不好,时运不济,不能说明鲁酒酒质有问题,更不能说明山东没有历史名酒。
其实像兰陵、景芝、泰山、孔府家、扳倒井等历史名酒,没有获得“中国名酒”桂冠,从目前形势来看,并不能证明他们不是中国名酒,不是历史名酒,这是人们有目共睹的。
最后一届名酒评审是在1989年,鲁酒连最后一班车也没搭上。中国名酒这块金字招牌,尤其在业界是进入市场的标签,没有“中国名酒”对鲁酒来说是个巨大的损失。中国这个国家向来把名看得高于一切,中国是一个名利社会,先有名后有利,中国文化自古推崇师出有名、讲究等级、政治、身份、背景。所以说鲁酒没有带有政治色彩的中国名酒,也加重了鲁酒衰退的速度。消费者(包括那些自认很聪明的)是无法真正识别酒质等级的,他们只凭掌握的“记忆元素”对白酒品牌作出判断,然后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购买。而左右他们“记忆元素”深浅的往往是流行、文化、历史、神密传说、“中国名酒”、政治、身份、地位、国家级、世界级等,一些“特、大、重”的字眼、概念或符号等。
从品牌战略上讲,没有“老X大”这块金字招牌,是鲁酒非常大的损失和不公。尽管目前鲁酒也获得了各种“国家级”评审的称号和荣誉,但消费者的心智是很难改变的,白酒行业“老”的东西就象国家博物馆的文物一样总是散发出价值的魅力、诱惑和光环,越久弥坚。
“老X大”,鲁酒永远的痛!(
鲁酒渴望产业政策
同样是两个白酒大省,二十年较量后,为什么结局差别如此之大呢?
研究鲁酒、川酒的发展其原因是深刻的、多方面的。川酒崛起并红遍全国,有其酿酒大省的历史原因,但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国度,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是与政策挂钩的,川酒首先得益于产业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川酒是四川财政收入的支柱,食品工业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利税已连续近10年居全省工业部门之首,白酒业又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销售收入在全省所有工业门类中是最高的,在全省工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心目中,以川酒为核心的食品工业是沟通一、三产业、融合城乡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产业;四川的副省长们也在公开场合为白酒行业打气:“白酒是四川惟一具有国际国内地位的特色产品,是四川现实的、突出的优势产业,必须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巩固和发展川酒在国内的龙头地位,让川酒做强做大……”。川酒白酒产业发展研究、规划做得很详细。长期以来,对于重点白酒企业的扩张,四川一直强调“放水养鱼”,从税收等各个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早在1991年,四川就出台了全国首个酒类地方性法规——《四川省酒类管理条例》。该条例的实施,为四川白酒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市场秩序井然,行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四川的经济专家在分析四川产业结构调整时,也总是把食品饮料业放在优势产业的第一位,为政府提供决策意见。可见四川发展白酒产业有其浓厚的氛围和环境。
一个郎酒厂上交的税收占古蔺县财政收入的80%,五粮液更是四川的骄傲,每年给四川带来滚滚巨额财源,四川各地方政府有一个共识:竭尽全力动用各种关系把白酒业做成四川的民族产业,美其名曰:保护四川文化遗产。四川把繁荣川酒提升到产业政策及政治的高度,所以当90年代鲁酒崛起,风头超过四川时,四川的做法是政府出面协调,六朵金花组成联合舰队,反攻鲁酒;其次川酒是在政策的作用下,把全国糖酒会办成四川的“特权”会、批发市场。正象内蒙古产业政策向乳业倾斜、广州产业政策向电子倾斜一样,四川向食品饮料产业倾斜,无疑是川酒后来在全国一枝独秀的重要原因之一。
回头看山东,从2006年公布的“山东十大产业集群”名单中看出,山东省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建材、化工和食品加工等五大体系,食品加工产业是放在后面的。
青岛“名牌现象”形成的“名牌之都”得到政府重视, 烟台葡萄酒产业、梨加工产业因较有一定规模和名气得到政策支持,而山东政策对白酒产业采取的是中立态度,任期自然发展,白酒成了山东的鸡肋产业,在山东的每一个地市都沦为无足轻重的地位,这与九十年代风光无限时不可同日而愈语。
在中国没有纯粹的市场经济,酒文化的每个细胞里都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子,产业不与政府关联,就做不大做不强,品牌不走上层路线,就做不强做不大,白酒就会永远挣扎在苦海之中。这一点恰恰是鲁酒所缺失的。
目前,鲁酒一年的销售收入还不及五粮液一个企业的60%,全国白酒销售额前10位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占全行业比重的43.25%, 2005年度中国白酒工业百强企业前10名最后一位是山东的琅琊台,尽管有“官方”说鲁酒综合实力占第一位,但“四大家族”位次的往后令人寒心,兰陵、孔府家这两个“鲁酒代表”、“历史遗产”,已“冲刺”到了倒数40位和倒数22位。龙头企业数量排在川、皖、苏后,这与国人都知道的“山东是全国白酒生产消费大省”很不符。
尽管国家的产业政策对白酒行业不利,但作为泱泱文化大省、酒文化大省,即便不能雄风再起,鲁酒要不要学习一下四川的做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有没有必要从齐鲁文化及品牌战略的高度考虑,重视几家白酒企业,当作保护“历史遗产”看待,把齐鲁酒文化延续下去,不至于断层。比如“兰陵美酒”这块千年品牌,“孔府家”这块中国名牌,还有景芝、泰山、扳倒井这三家。尽管“兰陵”在陈学荣上任之前,企业的负面“故事”让人大跌眼睛,失望至极,让山东人怒其不争哀其不兴。但丢失了这块千年牌子依然是所有山东人的心痛,正如今天山东兰陵美酒股份有限公司高层向媒体所讲:“做不好兰陵品牌,我们会成为千古罪人”!这真是讲了一句良心话。(
鲁酒教训不能重演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鲁酒因“糖酒会之痛”、“历史文化遗产之痛”、“中国名酒之痛”、 “产业政策之痛”等几大原因,导致先天没利用好综合竞争资源,又在九十年代末一次“勾兑事件”等重大战术上的失败导致盛极而衰,进而暴露出鲁酒企业战略上的幼稚和整个行业的幼稚,吞下了自酿的苦果。
那么,再回过头来看,鲁酒上世纪80年代首先打广告向川酒(糖酒会)发起挑战,20年的风云变幻、跌宕起伏,川酒都是有章法和套路的。我们发现川酒从来没拿五粮液、剑南春、郎酒、泸州老窖等品牌与鲁酒正面拼杀过,而是拿“卒、炮、马”等与鲁酒拼,“车”没动过,川酒“六朵金花”几乎都留了一手看家本领,握着品牌“尚方宝剑”。同时,老大的威仪使川酒谁也没敢在央视上胡来。
鲁酒一开始就把家底全暴露出来,根本没有留一手,每个企业的品牌好象都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样子,拿着“大王”冲锋馅阵,没有品牌壁垒,没有“尚方宝剑”。鲁酒没有“大哥”,震不住行业,又导致整个行业“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居然不记后果,敢拿多少个亿胡闹,到央视争“大王”(标王),后来证明这些企业即糟蹋了巨资又没建立起品牌战略,而且有的连企业也没有了。大企业没进一步树立起全国信赖的品牌,出疯头的小企业搅和一阵死掉了,鲁酒不仅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且这场闹剧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鲁酒事件”至今还阴魂不散,心有余悸。鲁酒自1997年以来除连篇累犊的负面报道掩盖了真相外,反抗和澄清的呼声几乎没有。事实上,整个鲁酒是冤枉的,正如著名策划人叶茂中先生在对全国白酒调查时所说:“在整个鲁酒风波中,自始至终给人一种错觉,一种鲁酒全部买四川卖全国的错觉,这对鲁酒的伤害是致命的……”。而“勾兑酒”在当时无异于毒蛇猛兽,其实,“事件”期间并没有媒体报道鲁酒的质量问题,更没有假酒的说法,但因“标王事件”的热炒,这一现象到后来失去了控制,在全国掀起一股批判鲁酒的高潮,给人感觉鲁酒全部是广告酒,假酒,买四川卖全国。鲁酒遭遇“灭顶之灾”后却给川酒做了免费的类比广告,为川酒的热销全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四川的反攻立刻得到全国人民的响应——“川酒是历史文化酒,是纯粮酿造;鲁酒是广告酒”正像野草一样在人们心中疯长,鲁酒之冤正在于花巨资为自己做了一份广告的局,一个给全国人民造成假象的局。
自始至终,鲁酒在做营销,没有做品牌的任何迹象,只是在快速追求利润。这与川酒老谋深算相比,显得太年轻太嫩,不暗时世,一旦出事,无法抵挡。川酒是“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最后称了王;鲁酒是“浅挖洞、少积粮、争标王”,最后没了王。
从目前来看,如果鲁酒没有政策意识,产业意识、品牌战略意识等,打持久战是无法与川酒全国抗衡的,再现80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盛世辉煌,几乎是不可能。
目前,孔府家的起伏不定,变故连连,又开始叫山东人揪心了;“兰陵”经过大起大落后市场范围无法突破,重点市场仍在鲁南(淮海)一带拼打,市场是硬道理,这样怎么能托起一个强大的品牌?尽管象泰山、景芝、扳倒井、琅琊台、古贝春、豹突泉等“八大金刚”后来居上,成绩斐然,但仍然是各自为战,“家里蹲”,鲁酒“大哥”仍然没有产生。“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羊的队伍,一定能打过一头羊带领一群狮子的队伍”这句流行的商界经典对今天的鲁酒尤为迫切。谁能成为鲁酒的雄狮,统领白酒江湖,是文化品牌上的雄狮还是实力派的雄狮,或者兼而有之,目前还不能定论。鲁酒的“四大家族”各有特长,又各有不足。论酒历史文化和品牌,兰陵更有底蕴更有资格,但品牌冲击力不如孔府家,又显的保守低调。论实力,泰山生力源集团很强,但泰山文化的运作也没有全面的展开,景芝虽然有较好的底蕴和独特的香型,但还欠缺振臂一呼的魄力。至于扳倒井、琅琊台、古贝春、景阳岗、趵突泉等,尽管“百强”位次有的超过了“四大家族”,运作的相当不错,但似乎(恐怕)做“大哥”的综合资格或资历不够服众。鲁酒“大哥”的产生越来越难定位,处于尴尬模糊状态。
没有了雄狮效应的鲁酒队伍,注定形不成合力,鲁酒翻身之路依然很长。近十年来无论川酒、黔酒、苏酒还是皖酒等都有一个规律:有一个龙头性的企业引领市场,但鲁酒一直缺少龙头,这正是鲁酒复兴的薄弱之处。
鲁酒的整体战略是什么,龙头是谁,航标是什么,航向在哪里?今后鲁酒如何全面走出山东占领国人的心智?
此时,鲁酒正象生长在野岭山崖上的一片“老树林”,孤独、抗争、壮美。鲁酒渴望能象川酒一样有位“重要领导”来到林子前视察一下,鼓励一下,即便不能“修剪”也给点“阳光”,灿烂一下酒企老总们那张久经磨难而略显风尘疲惫的脸庞。(待续)
后记:
曙光照在鲁酒身上
行文至此,鲁酒“大反思”是为了更好“大反攻”,最后我们必须承认,尽管20年跌宕起伏,充满失误和委屈,但今天仍然看到了鲁酒的希望所在,看到了鲁酒品牌战略及行业复兴的缕缕曙光。
2005年公布的鲁酒数据显示,山东省白酒总产量继续保持全国首位。白酒销售收入和利税也前进到全国第二位和第三位,销售收入和利润增幅远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鲁酒生产和效益形势喜人。2004年山东省白酒9家企业的12个产品被评为全国白酒优秀产品,评分比五粮液酒低0.02分的古贝春、被誉为“真正达到低而不淡”的趵突泉等,均成为全国白酒的标杆。全省白酒企业效益出现较大增长,全省每市斤白酒由1996年的3.73元,提升到2005年的每市斤7.12元。全省17市都有1-4个当地的强势品牌,85%的市场份额被鲁酒控制。
同时,2006年鲁酒品牌战略突飞猛进,形势喜人,一举摘取了泰山牌、扳倒井、古贝春、花冠四枚“中国驰名商标”,在2005年公布的“中国驰名商标”名单中,鲁酒还是零记录。今年五一期间,由国家统计局、中国食协、中国白酒专业委员会自1985年后,20年来首次对全国白酒业行评,泰山、扳倒井、琅琊台、古贝春、趵突泉鲁酒“五朵金花”榜上有名,获得“中国白酒工业十大竞争力品牌” “中国白酒工业十大创新品牌” “中国白酒工业十大区域优势品牌”等称号。
另外,由兰陵、生力源、景芝、扳倒井、琅琊台、古贝春等10家企业提出来的纯粮粮固态发酵工艺,今年5月24日得到中食协专业委员会的考察和审核,表明鲁酒的生产工艺和质量已达到了很高的标准,体现了对鲁酒的认可。此外,还有由山东行业部门牵头连续多年举行的淮海四省白酒品评会,山东本省组织的多种白酒论坛,“八大金刚”的结盟友好等等。一系列的运作和探讨,使我们欣喜的看到,鲁酒已走出九十年代的草莽时期,正在积极向品牌战略层面和行业战略层面进取。鲁酒复兴大有可为。(完)
(本文完成于2005年10月,2006年8月发表于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