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耗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结构、增长方式、科技水平、管理能力、消费模式以及国民素质的综合反映。“十一五”规划纲要求进一步把“十一五”时期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作为约束性指标。可以说,节能降耗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节能降耗产业 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节能降耗目标](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381385568895.jpeg)
为了实现节能降耗目标,国家发布了《“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关于报请审批下达<“十一五”期间各地区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计划>的请示》等政策文件,并着手实施了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区域热电联产工程;余热余压利用工程;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电机系统节能工程;能量系统优化工程;建筑节能工程;绿色照明工程;政府机构节能工程;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所有这些行动足以表明:实现节能降耗,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目标。 节能降耗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以提高能耗效率为目标,大力发展服务业,通过科技创新与改造提高工业生产技术水平,加强节能降耗的立法与宣传,提高全社会节能降耗意识,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大力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根本动力,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积极发展生产服务业,提升生活服务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调整工业内部结构,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从严控制新开工高耗能项目,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 2、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与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签订节能降耗目标责任书。将“十一五”时期万元GDP能耗降低指标落实,定期公布分地区GDP能耗、工业增加值能耗和重点耗能企业能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等指标。将能耗指标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作为地方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考核内容,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3、着力抓好重点领域节能。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节能。全面落实中央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支持节能重点项目和示范项目及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 4、制定激励政策,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积极利用世界可再生能源迅速发展的趋势,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利用和风电建设工作,积极研究、开展核电项目工作,建立一批可再生能源基地,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 5、加大立法宣传工作,增强公众能源忧患意识。在全社会建立健康、文明、节俭、适度的消费节能理念,形成节约型消费模式。同时,研究制定和节能降耗配套的政策、法律、法规,增强节能降耗指标的约束能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系统化、完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