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商业地产价格的涨幅是中国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的两倍。一些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尽管很多人将中国房价不断上涨归咎于外国人,但他们在中国房地产总投资中仅占很小一部分。 根据中国官方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2005年外资购买房地产总额约为34亿美元。尽管无法获得具有可比性的数据,但中国政府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市场仅住宅项目一项的投资额就高达1,650亿美元。 中国出台了大量新规定,其中许多规定专门针对境外投资者,旨在缓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并减缓商业地产价格的上涨速度。 其实要想有效地为中国房地产市场降温,中国的监管努力必须更加深入到国内经济之中。 中国政府最近几个月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提高利率、降低了银行的放贷比例及限制对高档公寓项目的新投资等。 一家国有媒体援引胡锦涛上周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说,政府要“切实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并且“要继续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应该坚决抑制高能耗、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 最新出台的规定要求外商投资房地产必须在中国进行登记,频繁接受政府审批,每个项目至少一半的融资来自股权投资,并使用人民币计价债券。这些规定已使得完成交易的时间增加了一倍,令一些投机者颇感灰心。但对于涉足中国复杂的市场多年、资金实力雄厚的投资者来说,实际上这些规定是在为新竞争者设置门槛。 外国投资者将更难以获取回报,特别是在地方官员执行新规更为严格的上海、北京及其它城市。一些外国投资者正盘算在中国地产开发商首次公开发行(IPO)前入股,或是试图更改其企业性质,以免被归类为房地产企业。此外,外方继续与有中国国籍的人进行合作,以帮助交易平稳达成。 中国政府希望保护其仍处于起步阶段的私人地产市场的基础,并限制投机性投资,这是可以理解的。

分析人士指出,政府担心外商的投资热情不断抬高市场价格将使很多中国人无力承担,并引发通货膨胀。人民币汇率一年前小幅上调促使很多买家认定房地产等以人民币定价的资产价值会进一步上升,尽管人民币升值当时会使房地产价格换算成美元时有所升高。 投资者对房地产领域的兴趣仍一如继往地高涨。在中国这个高度地区化的国家里,每年有数千万工人迁往城市,耐心的投资者应能从中发现大量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