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劳动合同法
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逼迫5100员工辞职再竞岗事件震惊了全国。此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华为想抢在20081.1年新《劳动合同法》正式生效之前,掌握主动权,可以说这是一次大规模尝试规避劳动法的行动。 作为一家知名的电信设备提供服务商,华为此举令人格外瞩目,解读视角也有多个方向,你可以说这是一个精心策划的“华为事件”,但笔者关注的却是华为意外地扶起了已经跌到很久的《劳动合同法》这么一个事实。 新《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满足“已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或“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条件后,便可以与用人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成为永久员工。成为永久员工是什么意思?就是员工与企业共存亡,只要企业在,员工就在,除非特别情况企业不得擅自剥夺员工工作的权益。可以说新劳动合同法是朝有利于职工的方向倾斜的,但华为此举意在全国起到一个揭竿而起的老大作用,并希望以次引起诺骨牌效应,各大企业纷纷效仿,然后置法律于被动地位。企业大鳄门是不在乎十几亿那点钱的,他们在乎的是企业的威权,他们还不习惯企业和员工平等相处的生活习惯。但是因为这次事件影响太大,以至于全国总工会,广东省总工会,深圳市有关部门都介入了此事,并召见了华为的副总裁,达成了三项共识。到目前为止,华为已经中止了部分员工辞职再竞岗工作,近期筹备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对原已制定的直接涉及员工利益的暂行规定,提交职代会审议。 随着社会转型和改革的深入,有很多法律已经与时俱进,连党章都修改了,再比如不久前通过的《物权法》等都是在新的利益关系调整背景下出台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同时,涉及劳动的法律一直是比较滞后的,即使有也多是形同虚设,企业根本没把劳动法阿合同法啊什么的当回事。劳动监管部门更是不作为,对待劳资纠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推就推,不能推就踢皮球,到劳动局看看就知道大多数公职人员在办公室睡大觉,他们对企业员工的利益的漠视程度令人惊讶。私有企业民营企业在招工的时候极少有和员工签署正规劳动合同的,都是呼之既来挥之就去,企业工人天天流失,但企业又在天天招工,像劳力集散市场一样,为什么?就是欺骗那些新职工进来好榨取他们的剩余价值啊。那么在劳动合同法普遍得不到尊重的今天,华为为何这么敏感谨慎的作出这么一个举动呢?他完全可以对这部新法律置之不理啊?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华为公司的员工素质都是比较高的,还是懂得一点维权意识的,华为公司也不想自找麻烦。 可以说“华为事件”无论对错,起码都是对新劳动合同法的一种积极响应。起码说明新《劳动合同法》在华为公司的心中还是占有一定地位的,起码华为还把劳动合同法看在了眼里。我们应该看到有更多的企业不论对新旧劳动合同法都是一幅不理不睬的态度,连规避都懒得做,产权是我的,法律能奈我何?比起这些企业来说,华为的举动就令人感动了一些。 如果要说华为的觉悟有这么高,你又错了。华为事件只不过是一个意外,意外的扶起了跌倒的法律。而劳动法律正好凭借此事件挺起了腰杆,再借助行政权威向企业施压。所以说,劳动法应该感谢华为。假如没有这次事件,相信新劳动合同法颁布了也仅仅是形式上的完善而已,没人把它当回事。既然有人把它当回事了,法律就要摆出个强硬的姿态来给大家看看,法律也不是那么软随便任人捏着玩的。

华为事件的焦点可能不是它本身,而是新通过的《劳动合同法》充满了神秘,它里面究竟添加了什么样的内容?相信大多数人都没有看过这部法律,这也是我们政府在宣传方面做的还很不够,有那么多媒体报刊电视为什么就不用呢? 相信纷纷嚷嚷的华为事件很快就会平息下去。但通过这个事件我们还明白了一个更加重要的信息:那就是靠吃员工劳动红利而低成本竞争的中国企业,他们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