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受到次贷危机、要素成本上升等多诸多因素的影响,国内出口企业遇到的困难比较多。为此,高层领导及其国务院有关部门多次到外向型经济较发达的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山东、天津等沿海地区考察,特别是考察出口企业。从有关媒体报道来看,在调查过程中,关心比较多的问题就是如何推动出口企业转型,使各种外部支持对于出口企业的推动尽可能内生化。事实上,现在许多人都在思考,出口企业到底应当如何转型,才能应对目前比较严峻的形势? 如果单纯从政策力度上来理解,迄今为止,有关部门业已出台的支持出口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为数不少。可是,就目前比较严峻的形势而言,仅仅诉求相关政策支持力度呈现出“一两变一斤”式的强化过程未免过于理想化,事情绝非让企业获得的“实惠”该多一点还是少一点那样简单。从某种程度讲,我们更要关心政策的组合效应,以使出口企业在转型过程中获得“荤素搭配合理”的“实惠”。 不难看出,深入出口企业听大家诉苦意义重大,因为许多情况从下面反映到上面路径较长,在办公室里很难及时加以详细了解。实际上,出口企业转型并不是一个新的提法。在长时间的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过程中,推动出口企业升级换代也已经说了许多年。现在看来,出口企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转移大方向是对的,也几乎无人怀疑,但进展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

应当看到,转型包括原来的平衡贸易收支、调整结构、产业转型,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劳动力就业转移,这看起来是五个点,实际上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前一个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增加比较快,所以大家谈到减顺差的话题比较多。平衡贸易收支固然非常重要,可是,减顺差离不开各方面的配合。事实上,假如说光是“单打一”,机械地去追求一个减顺差,就容易忽略其他问题。比如说,那你减的东西都跑哪了?能不能转出去?这些都是问题。 如果有关政策能够把这平衡贸易收支、调整结构、产业转型,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劳动力就业转移等几个点做一个联动,这边低技术的下来,那边我又接上去了。这样做,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才有可能减少。其实,办法有许多,或者劳动力有所安排,或者能上高技术的上高技术,上不了高技术进服务业,或者通过别的方面安排,或者是原有的产业就地转型。假如说做鞋的,那我让他做高档一点的鞋增加附加值,未必非要高科技产业。所以就是动一点其他的跟着动,国家在政策上更应该考虑这种联动。 总之,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都离不开出口企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否则,即使出口企业盼来某种程度的外部支持,也只不过能够止住一时之痛,却无法从根本上去除自身之患。然而,出口企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牵涉范围很大,有一些政策支持看起来针对性很强,但也容易溢出一些副作用。所以,就出口企业转型而言,仅仅依靠某几项政策是不够的,需要向企业提供搭配合理的政策“套餐”,使出口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有保有压,有上有下,有主有辅,有出有进,体现出行为上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