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饮食习惯与健康 以健康的名义中西鏖战



中医药业在经历了千年辉煌之后,正日益萎缩,甚至举步维艰。商家是决定经营还是放手,其实还是要问消费者

从几年前,部分西药中含PPA的感冒药被停用后,少许西药又因地方标准与部颁标准的差异而面临生死劫,西药中PPA的出局在全国留下了20亿至30亿元的市场;中西药之争的格局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中药感冒药立即成为市场和消费者的宠儿,出现了热销的景象。但去年,一场“取消中医”网络万人签名的谣传,让传承千年的中医经受一次事关存废的口水战。显然,一些人把中医称为“伪科学”,是不可理喻的。但我们也应看到,此时突现中医存废争论,或许并非偶然。中医药业在经历了千年辉煌之后,正日益萎缩,甚至举步维艰。商家是决定经营还是放手,其实还是要问消费者:面对中药和西药到底如何选择?

 中西饮食习惯与健康 以健康的名义中西鏖战
  “中药好,西药快”,是目前中药与西药之间的鲜明对比。中药是有历史的,在享受了自然历史的沉淀之后,也迎来了人文历史的竞争。十八世纪以后,西方各国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化学、化学工业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相继形成了现代的西医药学。从西药在中国懵懂进入到如今对中药形成的攻城略地的进攻,显然是一个历史的蜕变,这个蜕变是一个宏观的,也可以细微到一个分子的结构上,西药在病理研究和医学检测仪器上已经发展到准分子水平了。据相关调查显示,87%的人相信中药,而只有27%的人生病后首选中药,不难发现这其中的差距。

西药如何占据市场

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西药以快速、方便等优势占据市场,其中在年青人心中的份量胜过中药。记者在成都市的多家大型药店走访时发现,与中药专柜的生意相比,西药专柜的顾客多了不少,在“太极大药房”工作的王先生介绍说,由于西药在食用时比中药简便,加之见效速度快,而且许多西药的广告宣传,赢得了不少市场。其中,在顾客人群中,除了部分老人以外,中青年占据了约80%。

aihuau.com

  “如今的西药不仅食用方便,生产商在包装上也是下足了功夫,加之外部的广告宣传,与中药相比,西药商家许多时候还会采取诸多优惠活动的方式,以吸引更多顾客,西药在整个市场的知名度便可想而知。”同仁堂药店工作人员简单地描绘。

  当然西药和中药有一点是相同的。去药店买药,一部分人是直接选择中药或者西药,而有一部分的消费者却在中药与西药间徘徊,拿不定主意,这时药店的工作人员便看哪种药的利益最高就向消费者推荐哪种药。这是目前药品市场普通存在的叫人无奈的现象。

中药存在深入人心

  急性阑尾炎如无坏死现象或穿孔现象病例,中药90%以上只用败酱汤加泻法即可治愈。这个方子说明了中药可以治病,而且安全,有效。

  提及中药,历史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多年前的炎帝神农氏。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市井文化、中药文化的创始人,是我国中药业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尝百草,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之尾”,因此而为中药事业献身。

  有相关书籍记载,中药在民族文明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与地位。中药是古代中国商业的重要流通物品,早有“一方吃中国”之说。无论从《神农本草》或是《黄帝内经》,或之后的张仲景《伤寒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都可以发现“一方吃全国”,可以看出,中药已经有相当的跨地域流通历史,中药的栽培历史证实也可追溯到春秋。以葛洪“肘后方”为代表,中成药开始出现,中药的农、工、商业已渗透到民族的日常生活,从白蛇传到金瓶梅、红楼梦等,其中都有与中医密切相关的内容。 明清时,五大药市以及陈李济、同仁堂、九芝堂、桐君阁、雷允上、胡庆余堂等一批老字号药店相继出现,在当时已是颇具规模,各为一地。

  如今,中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凭借其“副作用小,治病治本”的诸多优点,在不少消费者心目中占有较重的地位。

  “我和老伴都73岁了,生病时我们一般都会选择中药,因为中药的几千年的发展,造就了它的药物安全,而且绝大部份中药均可以治本。”面对记者的采访,市民林少青这样介绍。在记者对市民的走访中发现,年过40岁以上的人,有59%的人相信中药,而31%的人则表示因病而议,可以见得,中药以安全、治本等优势占据市场,也正是因此,中药才可以在西药的大举进攻下仍立于不败之地。

到底吃中药还是西药

  那么中西医之争真正争在哪方面呢?有观点认为主要是理论不同。中医理论实质上受《易经》影响的,可以说,中医是易理成功运用范例!中医从宏观上调控和治疗疾病,而西医主要是微观上研究病理然后再作出治疗,虽然病理研究到了准分子水平,但不一定治疗效果与之达到同步。人们普遍认为传统中药在疾病调理功能上及有效医治慢性病和清热解毒等方面是有其独特的功效。这与传统中医所崇尚的“调理生息,治病治本”的思想是吻合的。但人们同时也认为西药亦有其独有的特点,它方便、省力而且见效快,对头痛、感冒等一些急性病特别适用。

  记者在采访时,问及人们如果生病是否会服用中药时,34.6%的受访者称“会服用中药”,而19.2%的则回答“不会服用中药”,另有46.2%的受访者回答“不一定”。受访者认为会服用中药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相信中药的疗效,看重它的副作用小,另外中药也是我们的传统,应该去服用它。近半数的受访对象回答“不一定”是基于以下二个原因:首先他们认为服用中药应视情况而定,应具体分析疾病的特点,如果是西药适用则用西药,如果是中药适用则采用中药治疗。其次,他们认为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希望身体健康,出于对健康的期望,希望生病的次数越少越好,自然不想去服用任何药物。对于“不会”去服用中药的这一部分受访者来说,他们认为中药煎服较麻烦而且味苦,见效也不如西药快。然而对于服用较方便的中成药,他们认为药价偏高。

  还有人认为中药发展受制于中药剂型。中医界有许多人一直在为中药剂型改变而努力着。中医治病主要是靠中药饮片,病因病情不同,饮片也会不同(也就是药方不同)难以统一,故只能传统煎药方法服药了,给患者带来相当不便。曾有用单味中药制成冲剂的,也就是说,按中医开的药方将对应的单味中药冲剂给患者就行了,但实际治疗效果达不到要求,所以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另有一传言说日本一直想得到“云南白药”药方,难以得逞,就将“云南白药”所有成分和含量全研究出了,最后按量配制却无半点效果!他们以为和西药一样,只要将成分搞清楚就能大量生产出有效药来了。不过此事也说明中药治病药理情况有待于更多深入的研究。

中药西药之争

  业内人士杨林超先生分析认为:要看具体的病症而言,决不能一概而论。对于急病症,西药来得快,中药来得慢。但中药副作用小,西药副作用大;中药用后,达到效果,一般能根除,不易复发。现在一些医院在做中本结合,效果很好。

  西药是治标的,中药是治本的。西药就像是子弹,可以把坏的细胞打死,但是身体里还是有适合坏细胞生存的环境。中药就是把环境变得不适合坏细胞生长。但是吃了西药好得快,中药好得慢,所以很急的病要中西药结合。

  如果是治疗慢性病,建议使用中药。如果是治疗急性病,还是西药来得快。这是杨林超最后得出的结论,生病了,到底中药好还是西药好?要因病而议。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砒霜,量很小的时候是保健药,很多强身健体的药中都有砒霜;多一点,可以治白血病;再多了,就会死人。又如西药洋地黄,治疗心肌衰竭,少了无效,用得正好可以救人,再多了会害人。另一方面,各人的反应也是不同的。同样剂量的药,对张三会导致中毒,对李四正好,对王二剂量还不够。因此,中药西药都是药,因量而异,病人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适合的量,毒副作用就是最小的。为了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而刻意选择中药控制高血压、拒绝服用西药,也是没有道理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64194.html

更多阅读

以朋友的名义爱你 以朋友的名义个性签名

曾经,有个男孩,他说:我爱她,胜过我自己,可是老天没有给我那份和她牵手的恩宠,不做恋人,还可以做朋友吧,尽管真的很痛,但却痛并快乐着,以朋友的身份,站在她的身边,看她哭,看她笑,看她畅所欲言的模样,我的爱,可以像空气那样包围着她,哪怕是以朋友的名义

徐昕:救赎司法,以母亲的名义

救赎司法,以母亲的名义徐昕每一次看到聂树斌母亲的照片,我都会想到自己的母亲。一个不幸,她的儿子被冤杀;一个有幸,她的儿子还活着。活着,已是一种幸福。69岁的聂母,丧子18年。1994年8月5日,石家庄西郊,38岁女工康菊

以科技的名义玩乐--豆豆家科技馆初体验 爱之初体验

  2010年7月1日 小米2岁7个月22天。      以科技的名义玩乐,这样的说法似乎有些歪曲了科技馆的建馆理念,应该是以玩乐的名义学科技才对。可是对于小米这样2岁多啥也不懂的孩子来说,只能是科技的名义玩乐。当然,如果家长能够

宣誓词,,我以青春的名义宣誓; 青春励志宣誓词

我以青春的名义宣誓;即使成功远在天边,道路崎岖多变,我也要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即使失败就在眼前,我也要坚守信念,挑战极限;我深知胜利的果实需要汗水的浇灌; 我保证为了父母的微笑,努力拼搏每一天;为了2010年理想的实现,再苦再累我也无怨;我自信,

声明:《中西饮食习惯与健康 以健康的名义中西鏖战》为网友重复单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