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房价最高的城市是哪些?根据世邦魏理仕2006年中期发布的《全球市场租金》显示,在全球市场上写字楼租金最高的城市包括了伦敦、东京、孟买、香港、迪拜、汉城、纽约等等这些大城市。由于写字楼租金水平与当地房价密切相关,我们基本可以认为上述城市属于全球最高房价城市之列。从这些城市名单我们看到,房价最高的城市除了分布在诸如美国、英国、日本这些经济发达国家外,一些次发达的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如汉城、孟买,也位列高房价城市之列。 而在我国,房价最高的城市则主要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型城市。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上述的城市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既都属于占有优势资源的“超级城市”,这种优势资源是建立在特定产业或多种产业组和基础之上的。而城市产业的发展对一个城市的房价有着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重庆广告产业园 房价 产业发展与房价](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371836389686.jpeg)
其一,城市产业的onmouseover=displayAd(2);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2);>薪酬水平会对城市居民的购买力产生影响。 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所在行业的盈利能力与景气程度是密切相关的。某些行业的薪酬支付能力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薪酬调查的结果显示,金融、IT、高技术企业、房地产、传媒等行业的薪酬水平普遍较高,较高的薪酬水平意味着更高的支付能力,也就是说,这些行业的人比其他行业的人在购房上有更高的支付能力。从国内几大城市的产业来看,北京、上海、深圳都具有发达的金融产业及现代高科技产业。aihuau.com 以北京为例,以金融街为代表的金融产业、以中关村为代表的IT产业,以亦庄开发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以CBD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05年,北京市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3%,金融业已经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中关村科技园区,则云集了1.7万家IT企业,其软件营业收入占全国的1/3。 “高薪”产业的发展塑造了一批具有较强购买能力的人群,使其对房屋价格具有较高的承受能力。正是背靠中关村科技园区IT产业的发展,在五环之外的西三旗的住宅均价才会突破8000元/平米。 其二,产业规模的扩张带来了对土地、劳动力资源的大量需求,从而推高房价。 近年来,中国的中心城市都保持着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北京GDP自2002年以来连续5年保持了11%以上的增长速度,深圳在过去5年的GDP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6%,而上海的GDP已连续保持了15年两位数的增长速度。GDP增长的背后是城市产业的快速扩张。 产业扩张直接带来了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使得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价格上涨。 同时,产业扩张也增加了对就业人口的需求。据统计,北京市的人口(含暂住人口)从1990年的1081万增长到2005年的1540万,15年间人口增长了456万,年均人口增长为30万,这显著的高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上海市公布的2005年上海人口统计数据也显示,自2000年至2005年,外来常住人口年均增长达27.8万人。显然,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造成了大城市人口的快速扩张,而人口的扩张直接增加了对住宅的需求。据北京、上海等城市住宅销售统计情况显示,平均有30%以上的住宅是被外地人所购买的。 产业的扩张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并进而吸引更多的资源进一步向这些大都市集中,包括新的产业投资,以及教育、医疗、文化设施等,从而使更多的人被机遇或资源吸引而涌入城市。在人口持续增长,居住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房价的上涨就不足为奇了。 面对产业扩张带来的人口压力,以及交通拥堵,房价上涨等一系列的问题,一些大的城市已经开始调整城市发展思路,对城市产业结构进行调整。2005年2月4日,北京首都钢铁公司的搬迁方案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批复,这意味着北京市政府已不再单纯关注产业规模的扩张,而是将重点放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上。 然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并不会阻挡这些大城市产业规模的继续扩张,去年底,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公开了金融街未来10年左右的规划,未来5-10年内金融街将扩建,面积大概达到4.5平方公里,而目前金融界区域面积仅为1平方公里。而亦庄开发区将进一步发展六大高端产业,即:电子信息、移动通信、生物医药、汽车、装备及光机电一体化,使其成为最具吸引力的高端产业基地。上海,正雄心勃勃的打造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现代制造业中心。随着大城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向现代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集中,以及产业规模的继续扩张,必将推动大城市房价的进一步上涨。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城市产业的发展,包括产业结构、以及产业规模的扩张带来的资源集中是影响城市房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然,城市产业的发展既有城市管理者的主动选择,也有建立在城市区位、资源及历史文化基础上的被动选择。但无论如何,作为城市的管理者,应当根据城市的承载能力,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合理控制产业规模,避免资源过度向中心城市集中,这样才能为我们的城市营造一个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