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注意过一种奇怪的现象没有,在如今这个什么都讲究营销至上的社会,惟独农民的粮食不用推销,农民都是在家等粮食贩子上门来收,没见过谁做个大广告牌卖粮食吧?为何不用推销,人人必须的食物,稀缺啊。既然稀却为何价格不高呢,而推销那些过剩商品的却为什么总是价格高?原因就在于粮食不具备商品的特性。笔者在这里略作分析如下:
首先农民对自己的产品(粮食,蔬菜,肉食蛋禽等)为什么形不成垄断?
我国人多地少,粮食按理说贵才对,事实却是最低廉的,人人必需的食物理论上是最容易形成垄断的,但事实却相反,农民对自己的产品毫无控制能力。有人归结为农民多竞争充分,但再怎么充分竞争,人多粮食少是个事实啊。这里我们看到虽然粮食是基础,但农民人多分散的特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串通一气哄抬物价,垄断的一个特点就是垄断方要足够的少,能够互相串通操纵物价,农民显然不具备这个要求。
限制农产品价格升高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国家最低保护价的政策。国家为保护粮食价格出台了保护收购价即每斤小麦不低于0.76元,这个政策不但没有起到保护的作用反而指导了粮食的价格始终在低位徘徊,上涨幅度始终是几分钱的空间。近来食用油,猪肉等大幅涨价,国家官员不顾经济通涨的大环境却指责农民惜售,真是太不厚道了。房价那么高为什么不指责开发商惜售?谈到惜售,农民对农产品的惜售时间也是有限度的,不可能无限期的惜售,也没有房地产商那个条件搞恶意囤聚,因为粮食每年都会成熟等待收获上市,蔬菜类保鲜成本高,农民不具备这个条件;有这个条件的是加工农产品的企业,物价上涨与这些企业的串通有很大关系。
理论上任何商品都可以随着宏观经济大背景而涨价,这是自我保护的本能,但惟独农民的产品是个例外。因为农产品不允许遵守市场经济的供求关系,假如粮食非常短缺,没钱的人肯定会饿死,如果极度短缺连有钱的也要饿死,哪个时候再多的钱也已经丧失了购买力。关系基本民生的粮食蔬菜由于地位特殊难以出头。总是受到国家千方百计的“照顾”,一有物价上涨的苗头就被压下去了,说实话,近期粮食物价上涨的幅度并不大,完全是一个正常的增长,却被视为通涨的替罪羊。要知道强行控制农产品价格就是干扰农民致富的犯罪行为。我们的农民不是不能富而是不允许富才是问题的根源。
农民为什么穷?是因为价格低和不允许符和商品的要求,也就是说粮食蔬菜具有非商品性。虽然粮食表面上可以流通买卖,但实际上离真正的商品还差的很远,准确的说,粮食不属于商品。
农产品价格低是导致农民致富缓慢的重要原因。日本一公斤猪肉的价格是600元人民币,我们的呢?我国的菜农们两口子忙活360天的纯收入大约在1--2万元,相当于每个人的月工资在400-800元之间,有时候因为天气因素,种子质量和市场波动还要亏本,很多人已经放弃了种菜。是啊当农民种菜的利润低到几乎可以忽略的地步的时候,他们为什么还要继续种菜?
粮食及蔬菜价格低的另一个原因是它不不被允许符和商品的功能和要求。任何商品都有附加值,有的还很大,比如高科技产品,但粮食没有附加值;任何商品都有眩目诱人的外包装,品牌,广告等因素的支撑,但粮食和蔬菜没有;任何商品都可以造假,惟独粮食蔬菜不能;粮食的生产周期在所有的商品中算是比较长的,一般为一年,这不是效率低,而是自然生长周期决定的。生产周期长的粮食应该价格高才对,遗憾的是恰恰相反,我们知道香烟的生产速度是每分钟卷9000支,香烟的价格该是多少,比一比就知道了。粮食蔬菜以及相关加工产品的价格高了,人们并不认为它的质量就上去了,因为粮食就是粮食吗,但如服装类靠品牌支撑的商品价格高了,人们却愿意购买,认为这是名牌高质量的象征,买涨不买跌,买贵不买贱是人们的普遍心理。
粮食蔬菜类价格长期运行在低价格的水平上,是由政策长期压制的结果。这和跳蚤理论很相似,跳蚤随着罩在身上的玻璃瓶高度的降低,跳跃高度会逐渐降低最终趴在那里原地不动为止,粮食价格也是如此,时间长了似乎成了惯例,价格高了就是大逆不道;只允许其他行业搞垄断致富而容不得农民垄断是身份歧视的淋漓表现。
农民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千不该万不该在制造人类谁也离不开的粮食啊。可不种粮食了还是农民吗?总之,粮食的非商品性才是制约他们致富的最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