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广州等一些大中城市,市民们对餐桌安全越来越看重,瓜果蔬菜农残达不达标,猪肉有没有瘦肉精,牛羊肉是否经过正规检疫……这样的问题大家都很关心;在传统观念里,果菜肉蛋等农产品是没什么商标、品牌概念的,而今,这种观念正在改变,人们越来越看重农产品的产地、品牌。
其实,市民买菜重质量挑品牌看产地的情况并非现在才有,只不过眼下人们重视的程度越来越强了,也不只大城市才如此,中小城市市民同样挑剔,原来仅仅在农产品出口时才碰到的质量安全门槛现在在内销市场也逐渐显露出来,这就向广大的农民朋友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如何应对这种挑战,让自己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实现增收增效?
始终绷紧质量这根弦。信誉至上,质量第一,以往是商家打出的金字招牌。而今,农家人同样要牢固确立这样的观念,因为农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而质量安全显得更为重要。国家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相当重视,去年专门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最近国务院又就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这要求我们在农业生产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施用低毒低残留农药,而不能片面地为了减少成本支出,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否则,一旦造成不良后果,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还会影响自己的产品声誉,使消费者日后对你的产品敬而远之。
高度重视农产品品质。随着农业科技成果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不少农产品新品种、改良品种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因此,农民朋友不能再停留于传统的种植方法和模式上,一定要紧跟形势发展,密切关注农产品市场信息,及时淘汰、更新那些低产量、低品质、已经过时的产品,十分重视农业新科技、新品种、新模式的推广,让自己生产出的农产品不仅产量高、质量有保证,而且能够在品质上迎合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逐步走上产业化经营之路。实践证明,一家一户分散式的生产经营,不仅不利于推广应用新产品、新技术,控减生产成本,而且即使你的产品再好,也很难在市场形成应有的竞争力,为消费者广泛认知和接受。通过协会+公司+农户、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走产业化、集约化经营之路,形成生产-加工-销售-配送服务的产业链,才能有效地促进田头与餐桌对接,从而为农产品更便捷、顺畅地进超市、上货架开辟绿色通道。这样既不至于被生产大户、龙头企业排斥在市场之外,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实现规模效益。
注重打出自己的品牌。品牌战略不只是工业的专利,农业生产同样要善于以品牌致胜。一些地区已经从品牌经营中尝到了甜头,同样的瓜果菜,贴上自己的标签后价格成倍甚至成几倍提高的例子并不少见。更重要的是,一些消费者普遍地认为,有包装、有品牌的农产品往往都是企业化生产,经营有规范,生产有把关,质量有保证,因而品牌商品已经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且大超市、大商场对进店上货架的农产品几乎无一例外地要求包装规范,实行条形码管理,这无疑要求农民朋友必须积极主动地向品牌经营转变。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需要探索和实践的还有很多。同时也要求政府部门给予热情扶持,诸如在农产品经营管理、注册商标等环节,应当根据规模小、成本大、利润薄等实际,在费用上给予不同于工商企业的政策倾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