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分析 湖南澧县双龙中学教师:马芙蓉(07363550610)
学习动机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质量。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科学教育究竟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
一、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并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辩、习惯于归纳整理,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 其次,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产生认知冲突,既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 再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也是在英语学习中相当重要的。可以利用学生获得成功的经历来激发兴趣,因为如果有获得成功的经历,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给教师的建议》)。当然,“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尤其是活动课上一般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二: 从信息论和控制论角度看,没有信息反馈就没有控制。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这需要教师给予恰当地评价,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新世纪的教育,不仅教育手段要跟上时代。与此同时,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要清楚的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对象身上发生了那些变化,而这一点又是往往被教育工作者所忽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那么了解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发生的变化,就更有助于我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本人就自己的观点,分析了一下现在的中学生,希望能对其他教育工作者有所借鉴。 1): 面临世纪交替的时代,身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国教育的背景在迅速变化。教育要适应现代化的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未来的需要,其内部必然产生一系列变革,出现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新动向。面临教育内部的一系列改革,如何应付,如何适应,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如何变挑战为机遇?这是摆在现代教师面前必须正视、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全国现有六千多万独生子女,并不断扩大,已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对这个社会群体,家长的教育方式主要有三种:溺爱型,放纵型,粗暴型。独生子女表现出“四弱”:从感情上讲是脆弱的,从身体上讲是虚弱的,从思想上讲是懦弱的,从意志上讲是软弱的。因而,独生子女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点”、学校的“难点”、家长的“要命点”。 2):各种信息传播媒体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增加,对各种新鲜事物都有探索的欲望,并有所了解,但往往是浅尝辄止;经济条件的富裕,使学生更注重各种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展,但兴趣的转移性很大,独立意识强但独立行为脆弱,思维敏捷却又固执己见。 3):家长对子女在生活上百般呵护,包揽一切,滋长了孩子“唯我独尊”思想,怕吃苦、怕脏、怕累,厌恶劳动,甚至发展到由家长代做值日、出钱雇人做作业,成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许多学生缺乏意志的磨练,精神脆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浪和挫折的考验,缺乏人际间的交往能力,不善于在群体中同别人相处,缺乏尊敬师长的情感和自我克制能力,在家无法无天,在校纪律松弛。 教育对象的这些新特点,使教师普遍感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他们既要教书,传授各种知识和技能,又要“育人”,充当“替代父母”的角色。如何针对学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又是广大需要积极探索的颗题.将科学教育建立在与人类社会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密切联系的基础上,是当前科学教育改革的方向。科学教育究竟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在以要素主义教育哲学为基础的“学科中心”课程观里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培养能够继承和保持人类文化传统的学术性高级人才。显然,这里被关注的,是科学知识的传承,而不是学生作为人的发展;是学生的智力水平,而不是他们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正是因为这样,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着大量对科学课程丧失兴趣的学生,他们往往成为科学教育的失败者,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国民的科学素养水平。为此,许多国家在近年来制定的科学课程指导原则中都明确规定,科学课程是面向所有学生的,不论他们的心理和智力有无区别,对科学课程有无兴趣。科学课程的目的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相关能力。这些探索表明,科学教育已经不是把传授知识,而是把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新人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科学教育正在把自身作为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和潜在能力充分开发的一种力量。 三:科学教育应当选择什么样的素材作为自己的教学内容呢?这也是近年来各国科学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了体现“科学为大众”的原则,加强科学课程教材的实用性已经成为共识,即要让每一个学生学习有用的科学。此外,科学课程教材的多元化也正在逐步探索之中,即要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科学,以满足不同发展方向学生的需要。什么是有用的科学?多元化的科学教材怎样才能从不同的角度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已经将科学教育的教学内容研究引向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当前,许多国家从事科学教育的人们正在从两个方面向这个答案逼近,即一方面加强科学学科与更广阔的领域的联系,如科学学科之间的联系(理科综合课程)、科学学科与人文学科的联系(跨学科课程)以及科学学科与技术和社会问题的联系(STS课程)等。另一方面精心选择并重新设计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目的是让教材真正起到能够促进学生形成积极而理智的人生态度,并且能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的作用。 当代的科学教育在教学方式上又应该做哪些改进呢?随着世界范围内对教育功能的新理解,科学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有了新的思路。在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时期,教育的作用主要是传递和继承人类已经创造的文化,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教育就必须具有超越现有文化的功能。学生在学校里不能仅仅是学习从书本上以各种符号或非符号形式保存下来的、来自过去的知识,更不能只是把它们作为传统贮存起来,而着重应当掌握的是获得、扩展和更新知识的方法,提高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内外世界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洞察力和理解力,形成社会的责任感和完满健全的人格。疑精神,避免思维的绝对化以及加深和拓宽学生对概念、方法、结构和活教育应当把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从这一观念出发,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的教学方式改革主要围绕着下面一些方面在进行:教学的基本模式从教师的传授知识转向学生通过主动的参与来学习;教学的重点从偏重科学结论的记忆转向对概念形成过程的探讨;教学的目标从科学事实的掌握转向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例如,美国的2061计划就明确提出,教学应从学生感兴趣或熟悉的问题和现象开始,而不是从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开始;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从事资料的搜集、筛选和分类,观察、做笔记和绘制草图,访问、调查和进行民意测验;要让学生把求知和发现结合起来,积极地使用假设、设计、验证的科学探究方法,把注意力放在搜集和使用证据上;在教学中要向学生提供科学概念的产生背景,使学生了解科学思想发展的历程,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清晰地表达思想,提高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同时广泛地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和他人协作的意识和能力。计划还强调,科学不只是大量知识的聚集,也是一种融入了人类价值观的社会活动,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欢迎学生的好奇心,奖励创造性,鼓励健康的质的生命体内在美所做出的反应。 总之,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首先是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尔后,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技术性问题,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句话,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实验、操作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以培养学习兴趣为核心,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