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书画艺术品市场的私下交易十分活跃。从艺术市场规范化发展看,这种现状是十分不利而有害的,随着拍卖业的兴盛和画廊经营越来越多,这一现象已略有改观.
私下交易包括了画家及其家人的私自出售和一般字画贩子的肆意倒卖。他们的共性目的是为了现时既得利益和偷漏税款;相对于正规艺术经营单位而言,他们几乎没有任何经营成本的投入,这些因素也就决定他们成交的价格可以比较低。艺术家们根本没能料到由此产生的恶果是作品的价格长期徘徊,难以上升;如遇到市场低迷,交易量会大幅度降低,价格也会一落千丈。
80年代末期以来,艺术家或其家人对作品的报价与市场实际成交的价格差距极大,这虽然使得有一段时期在与港台和日本的艺术品交易中牟取了暴利,但终于令海内外的收藏家们和艺术投资者对于书画作品价格和交易越来越没有信心。
在艺术品市场交易中,价格的形成不是人为因素所能决定的。虽然有许多名家自己制定作品出售的价格标准和尺度;甚至更为可笑的是,有的花鸟画家以其作品中花卉和动物的数量来定价,但其作品真正的市场价格又会怎样?如果在市场中再流传许多作品是经由私下交易的,这只能使投资人士怀疑其作品在市场的收藏和投资价值。
在90年代中早期,有不少海外的画廊,根据其经营的规范体系,系统地把国内艺术家的作品推介给国际艺术品市场和权威的艺术品收藏机构,一度这些画家的作品价格在海外市场都很高。但在这些的。艺术家所居住和活跃着的城市和地区,其作品私下交易的价格与在海外画廊的价格有着天壤之别,这令海外的画廊感到非常愤慨和失望,却又只能是无可奈何。范曾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个案,境外的画商造就了范曾作品的市场和交易价格,几乎有着近乎神话一样的成功;但画家本人肆无忌惮在境内各地售画,将一个非常完善的市场体系败坏的一塌糊涂。
还有一个非常令人难以忍受的现象是有的画家会热衷于和拍卖公司串通,进行虚假拍卖,妄想通过所谓合法和公开竞买的形式肆意抬高作品的市场行情,很多拍卖会上作品的成交价格是不足以相信的。这些结果都是私下交易所造成的恶果,其根源在艺术家缺乏责任心,贻害自己,贻害市场,将会致使精心培育起来的市场基础和交易规模在短时间内溃败一空。
艺术家要自爱,对自己的作品要珍惜和有信心。有的画家完成一幅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之后,不想出售或开价过高难以成交时,为了金钱他们会自行临摹另一幅以较低价出手。这也使买家看低了他的艺行和品行,应该不会决定加以投资的。贪图小利而失大局。
艺术家要自重,只有艺术创作才是艺术家的生命。现在许多艺术家只要有了一点名气或谋得什么高级职称,就会担当起许多与创作无关的社会角色,如某些机构的艺术顾问、鉴定顾问、教授及有关名誉院长等等,不一而足,现在连所谓的艺术院士头衔也不鲜见了。艺术家频繁地参加各种笔会,四处留画,创作以应酬为主,所谓作品的市场价格,只是他们索取报酬的幌子而已。
艺术家要自律,艺术家一定要约束自己和亲友。艺术家有点名气之后,他的名利心态会极度膨胀,会特别热衷于和政要大款们以画相交,以此得到另一类回报,似乎自己的社会地位就会“提高”;以低价卖画,满足亲朋好友。看似得到大众的亲睐,实质上只是很多人得到之后转而由私下交易。
艺术家要自信,有不少画家看不下画廊业者将他的作品一转手就能赚一倍以上的利润,不是不想卖给画廊,就是会当即提价或希望事后与买画人直接联系。画家的这种心态是属于小农经济的低层次低素质自卑的表现,真正的市场人士会坚决拒绝与这样的画家合作的。
综上所述,一言以蔽之,销售艺术品,艺术家一定要选择有良好声誉的画廊或素质优秀的经营业者。艺术家要耐得住金钱的寂寞,要坚决地拒绝私下交易。只有符合市场交易规律,才能使自己作品的市场交易规范化,才能有合理而稳健的市场成长过程,这样的市场将会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