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2005年9月,受山西省晋城市经济委员会委托,卫虎林教授主持承担了《山西省晋城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研究》课题,课题包括一个主报告和八个分报告(分别是煤炭、电力、冶铸、建材、丝麻、煤化工、农产品加工、高新科技等行业的分析报告)。经过一年的研究,2006年9月完成课题。2006年底,主报告《山西省晋城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经晋城市政府有关会议研究通过。
晋城市工业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http://www.jconline.cn/Contents/Channel_2434/2007/1012/18653/content_18653.htm
一、发展现状分析
晋城市现拥有丝麻产品10大类400多个品种,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丝麻生产基地。其中,阳城制丝公司的“SE”桑蚕丝获取国家产品质量金奖;盛唐丝纺公司的“珍珠牌”桑绵球、端氏制丝针织SK桑蚕丝获部优产品;凤凰织品公司的“吉利尔”服装、家纺产品获山西省著名商标;“绿洲大麻”获中国麻纺织知名品牌。绿洲公司掌握着大麻脱胶、纺纱、织造的核心技术,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拥有4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发明专利及使用新型专利,2001年,被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授予“全国大麻纺织产品开发基地”;2002年被山西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03年,大麻系列纺织品项目被国家经贸委授予“九五”国家技术创新优秀新产品奖;2004年,大麻纺织品生产项目被国家法改委、商务部列入《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同年,被纺织工业协会授予“全国纺织科学技术贡献奖”。
晋城市大麻纱及面料80%出口到美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泰国、台湾、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装产品30%出口,70%内销至全国十几个省、市,在国际国内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
二、晋城市丝麻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企业包袱沉重、活力难以发挥
龙头企业发展缓慢,导致蚕桑生产多年来徘徊不前。茧丝绸产业化的道路越走越艰难。梅花丝麻集团是1998年经省政府确定的全省34户重点优势企业之一,也是晋城市丝麻产业的龙头企业。有4家控股子公司,2家参股子公司,实行母子公司运行体制。多年来,体制不顺,机制不适应,仍然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运作模式。在经营决策方面,由于出资人权力由多个部门行使,公司资产权益屡遭干预,董事会制定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在执行中困难重重,在选派经营者方面,更是落实不到位。
企业法人治理机制落后。丝麻集团下属的6家子公司,是我市丝麻业的骨干企业。股权结构大多是国有性质股加少量职工股,国有成份约在80%左右。投资主体单一,股权结构不合理。70%以上职工身份属于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用工制度受到制约,产品成本居高难下,市场竞争力受到直接影响。唐安丝纺公司于2003年关闭重组,由于政策原因,没有进行职工身份置换,企业办社会没有进行剥离,新组企业仍然是不伦不类,困难重重。同时,企业办社会包袱沉重,每年不仅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且要承担可观的费用支出,不仅分散了企业精力,而且使企业经营负担加重。
2、投资结构单一、缺乏资金支撑
大麻纺织品在国内外有广大的市场空间,晋城市丝麻企业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如何把这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目前问题的焦点就是资本的注入。随着存款储备金率、项目资本金率上调和限制煤、焦、冶、铸等行业投资过热现象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出台,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而丝麻企业投资结构单一的矛盾突出,靠自身无法解决融资发展的问题。由于企业体制、机制不活,对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的配置方式没有及时地突破和创新,无法吸引省内外的民营资本或者国外的资本注入,致使企业只能在落后、封闭的情形下运作,在原来封闭的行业内部倒来倒去,路子越走越窄。资本匮乏是丝麻产业现在的关键问题,解决了资本问题也就找到了未来的出路,就可以使晋城市丝麻企业迅速做大、做强。
3、产品链条短,产品结构不合理
晋城市丝麻业长期以来利用的是资源上的比较优势,大多数出口制成品是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产品。出口产品主要以大麻纱及服装面料为主,制成品只占到很小的份额,例如绿洲大麻产品80%出口,但主要以半成品为主,十分缺乏高附加值终端的产品支撑。大部分制成品为贴牌生产,比如绿洲大麻床品品贴皮尔卡丹商标,每年还要向皮尔卡丹支付80万元的品牌使用费。丝麻企业缺少自己的知名品牌,丝麻出口基本处于以量取胜的营销格局,而加工代工产品的附加值低,企业发展水平始终在初级制造水平徘徊,企业的产品链条短、产品利润率低、品牌溢价少,不利于丝麻企业做强、做大。
三、晋城市“十一五”丝麻行业发展思路及发展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和行业组织、重点企业改革为主线,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改造和提升丝麻产业发展,推动丝麻服装、家纺等终端产品升级换代,以“绿洲大麻”为龙头,带动晋城市蚕桑、大麻基地建设,全面实现产业升级,使丝麻产业成为晋城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到2010年,把晋城打造成为中国北方丝麻服装城,把“绿洲大麻”打造成中国著名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绿洲公司成为中国最大的大麻生产加工基地和大麻商品集散地。丝麻产业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5亿元,实现利税2.45亿元。
具体目标:
——建设大麻基地20万亩,年产皮麻2万吨,麻农收入2.8亿元,建成蚕桑基地20万亩,年产蚕茧2000万斤,蚕农收入2亿元。
——年产丝类产品800吨,年生产大麻及混纺纱15000吨,麻及混纺面料5000万米、服装500万件(套),家纺100万件(套),年销售收入20亿元,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5亿元,实现利税24500万元。
——到2010年,争创国家级名牌产品1个;国家级著名商标1个;省级名牌产品3-5个;省级著名商标5个。
——到2010年,山西绿洲纺织责任有限公司实现年产麻及混纺纱12000吨、面料3000万米、服装家纺300万件(套);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以上,实现税利2.5亿元以上,利润1.5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大麻、丝麻生产基地。
四、晋城市“十一五”丝麻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从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大丝麻原料基地建设力度
栽桑养蚕、大麻种植是丝麻产业链的重要部分,是丝麻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山区和纯农业区农民致富的首选项目。“十一五”期间,通过正确的政策导向,加大宣传力度,继续扩大阳城、沁水、陵川等适应种植大麻的区域的种植规模。通过建立和完善“公司+农户”的利益共同体的订单农业产业化形式,以契约合同形式,达到“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以农业化促进工业化”的目的。
(二)以打造“绿洲大麻”品牌为核心,把晋城建设成为中国北方丝麻服装城
大麻纺织在国内是个新行业,绿洲公司打破了大麻不可机纺的禁区,拥有自主研发的四项国内、国际水平的发明专利,添补了国内、国际多项空白,掌握着大麻纺织的核心技术,生产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十一五”期间,要继续巩固这一优势,在继续开发核心技术的基础上,以“绿洲”为核心企业实现我市丝麻产业“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集团化运营格局,力争把“绿洲大麻”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并以此带动整个纺织行业的升级换代,到2010年,把晋城打造成中国北方丝麻服装城,成为中国最大的大麻生产加工基地和大麻商品集散基地。。
(三)以园区经济带动晋城市高平市区域内的丝麻产业做大做强
拟投资5000万元,在晋长高速公路和省道坪曲线交汇的厦普赛尔集团新厂处兴建轻纺饮料工业园区,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
依托当地蚕桑、大麻资源优势,依靠我市服装轻纺龙头企业吉利尔服饰、红萍服饰、山丹制衣、河西挂毯四个企业和晋城凤凰织品有限公司,完成投资0.5亿元,组建并入园建设丝绸、大麻服装和床上用品加工集团,形成100万套服装和床上用品生产规模,年产值达到3亿元,年利税达到0.3亿元的特色轻纺产业,为下一步建设300万套生产规模奠定基础,成为我市丝麻产业的重要基地。
五、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一)保障措施
1、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
坚持技术引进与技术自主创新相结合,鼓励与支持纺织企业与相关科研院所结合,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加大“绿洲大麻”终端产品的开发力度,积极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的服装、家纺产品加工业,在关键技术上尽快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实现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2、延伸产业链,推动丝麻生产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以丝麻纺织品开发为核心,向上游延伸,可充分带动广大农民种桑养蚕和大麻种植业,实现农业产业化,为我市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开拓新途径。2004年,全市有4万户农民栽桑养蚕,生产蚕茧700万斤,蚕农直接卖茧收入5000余万元,户均收入1200多元。栽桑养蚕现已成为山区和纯农业区农民致富的首选项目。大麻种植同样是农民致富的好项目,一类地每亩纯收入可达1500元,二、三类地每亩纯收入1000—1200元,绿洲公司目前大麻需求量0.7万吨/年,2005年二期工程达效后,需求量将达1.5万吨/年,如果搞好大麻基地建设,每年可为植麻农民年增加收入1.6亿。
以丝麻纺织品开发为核心,向下游延伸,可发展印染、织造、整理、家纺、服装,能研发和生产更多独具特色的丝麻产品,促进服装加工业的发展。该产业市场进入门槛低,现已有一定基础,延伸产业链,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
3、加强丝麻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加快建设“节约型企业”。
根据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总体要求,丝麻企业在强化基础管理的前提下,应大力开展建设“节约型企业”活动。如采用新原料、新工艺,降低物耗、能耗;节约用水,改善环境;采用先进的染色工艺、无水印染技术、转移印花技术、喷射印花技术、涂料印染、等离子体处理等节水、节能及环保的工艺技术。
丝麻投资项目必须达到环保要求,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技术,由过去的末端治理变为生产全过程的环保控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企业内制定创建节约型企业的目标、措施,从原辅料购进到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管理,从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缕纱、一寸布抓起,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消化各项增支减利因素,从而继续保持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保证销售收入和实现税利指标的稳步增长。
4、优化投资环境,鼓励与支持民营资本与国外资本进入丝麻领域
晋城市发展丝麻产业资源丰富、成本较低,优势明显。未来几年,国内、国际丝麻市场需求巨大。政府应通过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使更多的国际和国内资本进入丝麻领域,做大做强晋城丝麻产业。
(二)政策建议
1、加大对丝麻服装业的引导、扶持和推动力度
——建议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在人力、财力上给予扶持,鼓励丝麻行业在关键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
——对丝麻工业园区进行合理规划,尽快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配套建设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
2、理顺行业组织结构,组建“晋城市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暨纺织工业协会”
建议将目前的“晋城市梅花丝麻集团有限公司”改组为“晋城市纺织行业办公室暨纺织工业协会”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改组后的行业办及协会,主要职能是行业服务,引导和规范企业在纺织后配额时代的经营行为,集聚不同所有制纺织企业的合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共同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
3、加快丝麻企业的改革步伐,组建“山西绿洲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建议以绿洲二期技改和凤凰织品公司“扩大丝麻服装、家纺产品生产线”项目合并实施为契机,组建“山西绿洲纺织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职工身份置换,剥离企业办社会,以多种途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和符合市场经济规划的用人制度,使企业走向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迅速做大做强,成为我市丝麻产业的核心龙头企业。
3、精心打造“绿洲大麻”品牌,以名牌产品带动相关产业迅速发展
绿洲大麻纺织工程项目二期工程已列入国家重点技改“双高一优”项目,也市晋城市“2316”重点调产项目。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以精心打造“绿洲大麻”品牌为核心,推进绿洲“欧普”、“红萍”、“吉利尔”、“森鹅”等一批小服装家纺企业的优化升级,带动以大麻纺织为龙头的丝、绸、棉、麻等特色纺织业的发展,实现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
(本文为2005-2006年卫虎林教授主持完成的《山西省晋城市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