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晨光先生把有关信息的理论分成科学信息论和哲学信息论,这种分法无疑还是比较恰当的,但在人们的观念中,已经把“科学”看成了“正确”和“恰当”的代名词了,信息这个“商标”让科学给“抢注”了!那么信息能不能成为哲学概念呢?
Shannon把信息定义为负熵,可负熵是什么呢?是给表示系统混乱程度的熵前面加了个负号。正熵表示的是系统的混乱程度,负熵就表示系统的有序程度了。它可表示一个事件对我们来说多么新鲜,它可表示一个事件给我们提供了多少新内容。如果把这样对信息的理解只局限于科学中,那问题也许不会变得这么复杂。但是,不少专家学者却自然而然地把这样的理解推广到哲学和日常生活中。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信”这个词语都表示的是什么呢?当我们从邮局收到一件用纸口袋密封的写有字的纸张时,我们说收到了信。当一个探测器发回图片时,我们说“根据XXX探测器发回的信息……”。当我们发送或接收手机上的文字时,我们说是在“发短信息”或“收到短信息”。这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对信息这个概念的理解:一种是把事物本身的有序程度或复杂程度说成是信息,一种是把从那里“到”这里(从这里“到”那里)并在这里(那里)显示出来的东西说成是信息。 可不可以把这两种情况说成是同一种东西呢?显然不行,因为事物本身的有序程度不是可传递的东西,传递的东西也不是复制或移植的结果。这两种情况无疑都得分别用一个词语去概括。人类的活动不仅是接受或施加某些作用,常常需要或只是需要搞清楚或安排“那边”的东西的情况,不仅是要获得“那边”的事物的有序程度或复杂程度,一般地是要获得“那边”的事物之间或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而要达到这些目的,唯一的途径就是借助于能在两边传递的东西。 如果我们把事物本身的有序程度或复杂程度叫做信息,那又该把另一种情况一般地叫做什么呢?人们通常的理解显然是把后者称作信息的,那么把前者一般地称作复杂度有何不可呢!把前者只是称作复杂度也是比较恰当的。在哲学中我们不需要考虑事件对个体的特殊意义,在哲学中我们需要理解:生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动物是怎样趋利避害的?人类是怎样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人和人的行动是怎样配合到恰到好处的?人的意识是由什么构成的?……。只有信息概念才是我们把系统、生物、动物、人类的行为串联起来并相互比较的工具。
信息既是一个科学概念,也是一个哲学概念,这与量这个概念的情况有些类似。量是一个哲学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数学概念。量是绝对的,是事物本身的规定性。而信息则是相对的,没有纯粹叫做信息的东西或方面,信息总是要和一定的对象联系起来的。世界上没有孤立的事物也就决定了信息的普遍性。但信息不是“显示”,它是揭示的结果,是感受的结果,是接受的结果,总而言之,信息总是与一个主体的反映、获得、承受或发送联系在一起的。
信息之所以只是晚近才引入科学和哲学,是因为信息一直以来都不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概念。人们所涉及的信息现象以前一直比较简单和原始,而搞清楚了原理也就解决了相应的问题。当信息作为一种资源被大规模地应用,使得人们非找到其规律不能有效利用时,信息概念成为科学概念以至成为哲学概念也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了。 信息的本性在于其可传递性,不传递也就无所谓信息,也就没有价值。信息又是怎样传递的呢?信息的传递可与波浪的传播相类比,波浪的传播是在不同的地方复制波源的振动,但信息的传递不仅只有复制一种方式,信息的传递一般地是在信道和信宿中建立信源中要传递的东西的模型。模型与对象的对应就是信息的语义,建立模型所能采取的手段就是信息的语法,建立模型的方式一般地可用数学中的同态或同构来刻画。模型的表现方式灵活多样,可以是电脉冲,可以是符号序列,可以是电子束的扫描方式,……,这使得信息的传递载体灵活多样。一般对信息是先调制以传递,再解调以应用,解调一般是把信息还原成与信源那里的对象相似的东西,这常常存在不同的程度,如图片存在不同的像素、尺寸。信宿是为信息传递设定的终点,但信息有时可以没有信宿。信道与信宿没有本质区别,但一般来说,信息只有在信宿中才能被主体理解或执行。
信息与其他事物一样,可以从很多不同方面对其进行度量。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信息是要传递的,从一处到另一处,需要度量需要激活的显示单元的个数、幅度、次数等。二、信息有不同的品质,对对象的表征的程度不同,需要度量。信息往往不能对对象进行完全和准确的“复制”,存在一定程度的歪曲,需要确定这个歪曲的方式和程度,发明矫正的方法。例如,如何把从汽车反光镜中得到的图象还原。总之,信息对对象的表达存在准确性、详尽性和确定性等逼真性问题。一般来说,描述信息需要尽可能详尽、准确,规划信息需要尽可能简化。三、一则信息对不同系统的相关程度不同,信息存在相对的价值。这可与一般商品的价值类比。已经掌握的信息就和已经拥有的物品一样,重新拥有,价值一般不是太大。比较遥远的地方的新闻可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而股市行情则可以使股民获得利益或弥补损失。信息不具有普适的价值,对一个系统是信息,对另一个系统就只是纯粹的事件。如果把纯粹的事件看成是0级信息,那么一则信息对不同系统的相关程度形成一个序列。
我赞同鲁晨光先生的用信息论改造哲学的观点,但怎么个改造法呢?我想就先从用信息论理解概念和逻辑推理的本质改造起吧!改造后所得到的哲学理论大可不必叫做信息哲学,我不赞同把哲学分成数学哲学、物理学哲学、信息哲学等,而是应该说明数学、物理学、信息论等都是干什么的,都是怎么干的,从一个更高的角度说明这些学科的本质。我的观点是,数学是研究关系的,如对应关系、位置关系、相似关系、顺序关系等;物理学是研究相互作用的;信息论是研究现象的转换的。不可否认,人体是系统,人的禀赋一些是遗传、进化的结果,一些是学习、适应的结果。人的表现和我们使用电脑的情况类似,电脑是安装了相应的程序才能解决相应的问题,人是掌握了一定的原理才能解决相关的问题。一般原理就相当于电脑程序,对相关的现象(信息)或理解,或解释,或执行相应的操作。掌握了一个原理就相当于注册了一个模块,在动物就相当于建立了一个条件反射。可以说,从事物的性质,装置的功能,动物的条件反射,一直到人类的逻辑推理是一脉相承的。这样,无论是个人还是人类都没有时间、经验和方法去证明我们所依据的原理的绝对可靠性,想必“上帝”也没有这样的本领,我们只能根据历史和经验去巩固、调整、扬弃、优化那些原理。
也许世界是先天预定和谐的,也许世界由有限个简单原理所规定,但我们只能这样假定,却不能这样断定。这就是“信息哲学”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