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结合论”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作用 由“结合论”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作用 有的网友提出中国要构建和谐社会、以德治国,是在有意识地回归传统。对这样的怪论其动机我是理解的,但其最终目的就很难琢磨了。
![由“结合论”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作用](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36114232035.jpeg)
对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不是简单的回归和坚持它,而是要在现代思想的指引下予以选择、改造。必须看到传统文化几千余年并未带来和谐,相反带来的是国家的自闭和腐朽,终致鸦片战争等屈辱,165年来,贯穿始终的中国最大的思潮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包括清廷都在进行这一点,清廷的定位是“中体西用”,妄图仍然依靠中国传统文化维持其统治地位,但很快被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所淹没。“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吸取了西方民主民粹思想而创立的新学说,立足点是中国民族底蕴,但核心思想是民主。 三民主义也没能救中国,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成果,很快控制了民主,使其名存实亡,并仍然想依靠传统文化复辟皇帝梦,但它错误的估计了民意,激起了民众的一致反对,最终落了个遗臭万年的下场。很快全国掀起了以砸烂孔家店为主旨的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绳等都是积极的组织和参与者。就是在这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并很快在全国传播。 中国马克思主义运动开始是以发动中下层人民开展斗争为目标的,基本是照搬苏联的方法,自己没有独创。一开始由于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支持,国共两党开始合作,使得两党都有所壮大,但共产党放弃了军事及革命领导权,终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但党内错误并没有消退,开始了军事上的左倾,这时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开始露出水面,这一马克思主义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始形成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开始走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最终,历史证明了这条道路的正确性,中国成功建立了新中国。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基本是学习的苏联模式,现在已经证明这一道路是有点左的。幸亏邓小平同志及时站出来,回归了毛泽东思想的真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了中国要走不同于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到目前为止还是很成功的。 在这一历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由中体西用到三民主义再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被逐步边缘化。这一点不是任何人刻意如此,而是历史实践选择的结果。当然不排除中国传统文化因为革命的需要很多好的东西没有被挖掘,但显然继续挖掘不等于要回复到老路上去,而是要为中国建设实际提供准确的素材,以便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继续结合,准确结合。 忘记历史的人是不合格的,历史的选择是无情的,但也是有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作用在中国从来没有消失过,而是在恰如其分地发挥作用,人为的拔高它或贬低它都是不可取的。继续挖掘传统文化我是赞成的,但认为中央要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回复传统文化,只能是笑谈,新时代的和谐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需要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构建新时期和谐社会理论,发展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