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5年(1936年)3月,贵州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建设科,通过辖区各县各行业联合会及其下属的同业公会,对工业、手工业进行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于兴仁专区和平解放时,成立了以起义人员为主体的兴仁专区人民解放委员会。1950年3月28日至4月1日,中共兴仁地委接管委员会正式接管了原兴仁专区专员公署及所属机构。1950年4月7日,贵州省兴仁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正式成立,下设工商科,管理全专区工业和商业。专署所辖各县人民政府也设有工商科。1951年11月,专署移往兴义县城办公,专署工商科名称和职能均未变更。1952年12月,兴仁区专员公署更名为贵州省兴义地区专员公署。1954年2月,专署工商科分离为工业科和商业科,工业科负责全专区的工业、手工业、交通、机械制造等管理事务。 1956年8月兴义专区撤销建制后,专署工业科一同撤销。 1965年8月,兴义专区恢复建制,下设地区工业局。“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业局机构处于瘫痪状态,其职能被兴义地区革命委员会(以下简称地革委)生产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的工交办公室行使。1968年5月,兴义地革委调整后,生产领导小组下设的工建交办公室统管全地区的工业工作。1970年5月,兴义地革委“补台”大会召开后,地革委工作机构又作了调整,由生产指挥部下设工交局主管全区工业。1973年2月,复称兴义地区革命委员会工业局。1978年,兴义地革委改称兴义地区行政公署,同年11月20日,根据兴地发(78)70号文,原兴义地区革委会工业局更名为兴义地区行政公署工业局。 1982年5月,成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西南州),行署工业局易名为黔西南州工业局。1983年9月,在机构改革中州工业局并入州经济委员会。1985年9月机构调整时又从州经委分出,与州农业机械局合署办公,称黔西南州工业局——农机局,为行政、事业合一单位,主管单位为州经委。
![黔西南州工业管理机构:建国初期的工业管理机构](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360981147028.jpeg)
1996年10月机构改革中,州工业局与农机局分离,农机局单独称农机事业局,州工业局与州经委合并为黔西南州经济贸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