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文化殖民与八股文制度
在所谓的封建社会,科举中的八股文制度遏制了不少人才的前途,同时也制约了民族的前进步伐。这毋庸置疑已经成为共识。然而,虽然“年年岁岁人不同”,但是“岁岁年年花相似”:正宗的科举和八股文制度虽说跟着封建社会的沦亡步履,业已被抹消了,不过,即使目前“科举”“应试”的人员并非以往那些酸臭的腐儒,但也并没有妨碍八股文观念与制度向其他领域蔓延,并且繁衍生息。而且还前所未有地汲取了很多洋八股文制度。由此,我们也就明白了世俗惯性力量的巨大无比,改善社会和塑造“超人”决非轻描淡写地喊几句浩言壮语或者盲目冲动便可以解决的。《圣经》宣传了两千多年,也没有能改变人性的“原罪”和普及所谓的博爱;毛泽东在1942年2月8日撰文《反对党八股》痛斥八股风气,过去了几十年,并没有阻碍党八股的泛滥;那么,如今起了个很酷书名的《走火入魔的英语》,是否能达到作者意图展示的彻底粉碎八股文制度,彰显人之为人的伟大目标呢?历史证实,我们的确不敢奢望这种局面的出现。 我们知道,英语有今天在国际社会的突出地位,与英国(在此之后是美国)以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做后盾的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廓张密不可分。真正进入中国并且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也是以坚枪利炮为先导进而实现的。在此,如果我们只认识到殖民者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殖民对殖民地人民的侵害,而认识不到文化殖民的灾害,这是非常片面的也是很不客观的。实质上,经济、政治、军事一般为殖民主义的先遣部队,而安抚和奴化(说得好听点叫同化)殖民地人民的大量工作,也就交给了文化这个范畴。不可否认,文化殖民也是殖民主义政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殖民比其他几种殖民方式的危害要严重得多。对于一个民族,丧失文化身份,按照顾炎武的说法:不是“亡国”,而是“亡天下”的的问题。对于每个个体也同样如此。因而,无论作为民族还是个人,它们都把“身份证”丢失视为关系生死存亡的事件,同时,也认为保存民族或个人特征是应有的责任。文化殖民这个问题,在后现代(殖民)时期已经引起了很多专家的关注,譬如韦伯和福柯及其来自巴勒斯坦的美国学者赛伊德(他特意为此写了两本书:《东方学》和《文化与帝国主义》)和阿明等等都阐述了不少类似的观点。该书作者所指出的英语在中国的泛滥,按照书中的说法叫作“走火入魔”,导致的中华民族特色与中国人民个性“身份证”的丢失。也是属于文化殖民的范畴。不过,虽然该书貌似批评英语教育“走火入魔”,但是作者的目光并没有那么肤浅,也没有浅尝辄止,他的表述并未局限于英语教育,而是充分地展开了思维的空间,赋予了该书深刻的哲学涵义。他的深层探索是说,无论个人还是民族的“身份证”丢失,并非只是由于英语世界的垄断地位才造成的,虽然它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非由于科举中的八股文制度才造成的,虽然它在历史的某个时期影响巨大;也并非目前才出现地新生事物,而是早已形成的事实。文化殖民主义也并不只是存在于西方对东方的单向度传播,虽然这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同样也存在于每一个被殖民者的相对强者对弱者的传播或者弱者对强者的传播,或者两者的共谋;八股文制度并不只是存在于古代或中国,同样也被每一个接受新科举(例如学位,职称,职位等等)的人士认同;文化殖民主义和八股文制度同样达到了遏止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目的,它们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很久以前就潜伏在每个人、每个民族的骨髓,只是自我的遮蔽程度不同而已。 作为英语教育所显示的文化殖民和洋八股文制度对中国的箝制,追根究底,主要原因是由于英语社会的文化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造成的。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所谓的外因和客观因素。然而这种观点比较容易流于片面。因为从本质上抹杀和忽视了殖民对象的能动反应,也就是内因和主观因素。既然我们都知道文化殖民使得我们丧失了自我很不自在,八股文好象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制度,为什么我们还要明知山有虎,偏要往陷阱里面跳呢?如果说得极端一点,即便殖民者再强大,殖民对象不接受,殖民者也是无计可施。殖民对象可能要困苦一些,也并不至于偌大个地球无立锥之地。可是,能做到这一点儿,并不像我们想象地那么容易。毕竟文化殖民、八股文制度与政治殖民一样,它们无孔不入,也是一种高明的“管理艺术”。它会教育我们接受这样的价值观念。其实,我们选择接受还有重要的现实因素。毕竟我们不是生活在空中楼阁,而是生活在俗世之中。我们反抗殖民主义为了什么?价值!我们认同八股文制度为了什么!价值!我们超越自身为了什么?价值!在牢笼中有我们喜爱的东西我们才往里面跳,这不必我在这里过多强调。然而,我们也很清楚,所谓的这个价值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我们在此不是期望着另一个世界的价值,我们并不是针对的最高价值,人类的理想状态。所需要的是现实价值,也就是现在带给我们的物质享受,强势地位等等;表述地更集中一点,就是功利主义。这是一个早已设置的八卦阵,等着的是南来北往的客。实质上也就是我们早已在功利主义面前“异化”,早已不是什么“真正的人”。无论是百年前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还是几十年前的超英赶美,还是现在的加入全球一体化等等,都可以归积为一个主题:树立我们的世俗价值。历史和现实已经从正面或者反面证实了殖民主义和八股文制度畅通无阻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同时也质疑了所谓的人之为人是否存在和能否存在,所谓的最高价值是否有价值可言,是否这些事物只是我们“人心营构之象”。 在这样的价值背景下,我们就不难发现为什么殖民地或后殖民地人民热衷英语教育。那些为什么国家计为民族计的大话题我们也就不必说了。只说个人的价值趋向。本书以详实了材料表明,接受这种文化殖民和八股文制度相当大的功利目的。我们学习什么,当然是所谓先进的知识。它们在那里?当然在英语国家。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实现自我的价值,什么叫自我的价值?富有,地位等等。有这样的功利诱惑在前面勾引着,难道谁愿意失之交臂。全民能不“走火入魔”吗?因此,出国要学习八股文,上学要学习八股文,晋升职称也同样,我们是否觉得感到奇怪才奇怪?感到惊诧才惊诧?况且,我们都知道,从樊笼里钻出去的目的是为了更多的自由。如果不从这里钻出去,可能连这点儿自由也没有。我们不得不认可委曲求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实现自我的需要。 我们应对文化殖民与八股文制度的教育除了接受或者超越,并没有更好的计策。至于反抗,也只是从反面认可了这种势力的重要性。虽然上述三项手段被广为采用,我们也不得不看到,至今并没有发现更好的途径自信地找回自我。因此,我们在解决类似问题的时候虽然否认,但依旧遵循着文化殖民与八股文的传统。具体来谈,即便很多国际知名专家也未曾逃出文化殖民与八股文制度的魔爪,他们不但自己受到这种思想的灌输,同时也将这种思想灌输给他者。他们通过研究殖民地和后殖民地时期人民对殖民国家的心理倾向表态道:殖民地或后殖民地人民为了应对殖民主义,一方面,他们不得不承认殖民国家的强势地位,认可殖民国家经济发达,文化影响力巨大等等。这就很容易造成这样一种情绪,由于被殖民者受到了侵略和凌辱,他们切实感到自身缺乏一种奋发精神和自立的素质,看到与人相比差距甚大,于是陷入自暴自弃的失落状态。他们也知道应该向别人学习,不过这种学习属于被迫接受的文化奴役。因此,作为民族就失去了民族的特色,作为个人也就失去了个人的本色,失去自我以后,也就找不到北了,成为他者的附庸。该书作者批判的盲目崇拜英语就是这种情况;另一方面,被殖民者并非都心灰意冷,还是有一部分人在为民族为个人地位而抗争。他们不但热爱本民族的文化,甚至连一些腐朽的沉汁烂渣也被视为如兰似麝。不但对霸权主义深恶痛绝,而且连生活在霸权主义环境下的非霸权力量也一概打倒。甚至不但有魏源所说的“师夷长计以制夷”的意图报复心理,还有以基要主义对抗全球化的情况。结果也就是亨廷顿说的“文化的冲突”。第三种情况就是所谓的超越路线。本书的思想属于这一条路线。虽然生活在殖民或后殖民时期,但是他们的目光并不局限于当前或历史的束缚,而是超越了当前和历史的包袱,超越了被殖民的身份,轻装前进。他们为民族或个人开的药房是,我们都应该有一种能站在比较公允地高度上看待自身的不足和殖民国家也存在文化分裂的状况。详细一些说便是,他们以人类发展的谱系学佐证,就是不但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且要的“西学为体中学为用”或者“中西为体中西为用”。具体地就英语来说,不能因为反对英语而反对英语,而是要反对那些没有用处,没有价值的英语教育,窒息人性的文化殖民或者八股文教育。如此这般,经过一番颇有逻辑的论证总结道:在全球化中,不但丧失不了自己的“身份证”,而且还能持有更有价值的“身份证”。前两者对待文化殖民和八股文制度和英语教育的态度一样,实际上依旧没有脱离“恨羡交织”的双重情绪和观点,不过响应者门庭若市。后者的演员和观众也并非寥寥无几,而是很多人都这样谈论,但是具体落实,响应者却是寥寥无几。综合书中和国际知名学者的观点,这三种情况是显而易见的殖民或者后殖民地人民接受殖民文化和八股文教育的正常反应,也是被我们屡试不爽的教条。实质上并没有切中根底解决受到殖民和八股文教育的实质性问题:殖民主义和八股文依旧盛行,社会依旧恶化,人性依然呈现遮蔽。 既然如此,在文化殖民和八股文制度背景下培养出来的自我的确算不上什么真实的自我,所谓的自我实现也只能是非常有限,因为我们并不情愿接受这样的钳制也不得不接受,我们看到的只是更加“异化”的自我。这种教育制度也算不上培养人才的合理途径。毕竟,仅仅顾及眼前和功利目的只会遗患无穷。况且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祸患横行造成的巨大损失,我们业已受到惩罚。该书作者认为英语“走火入魔”起码造成了三种弊端:首先,体现了殖民主义的文化霸权主义,殖民地或后殖民地人民依旧受到文化奴役,也就是丧失了民族自尊,更不必说赢得民族平等了;其次,盲目的崇拜浪费了巨大人力财力物力,形成一种新的剥削形式:文化剥削;再次,英语教育形成了一种陷阱或语言的牢笼,窒息了教书育人的目的,而是把人当作工具实现经济增长或者功利主义的工具。 该作者与我们上边阐述的第三种反应一样,认为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不能陷入非此即彼,或者一味反对英语,复兴什么国语国剧国粹,不顾及全球文化的多样性与交融性;或者一味崇拜英语,以至五体投地。而是应该实施一种像尼采一样的超越,超越这样观念的对立局面,也就是超越八股文制度和文化殖民观念的影响。像马克思或者福山预言的一样,达到这样的超越目的:应该在全球化中找到属于我们民族的位置和价值,在走出文化殖民与八股文制度禁锢后找到自我的位置和价值。这种位置是属于人之为人的位置,这种价值是已经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价值观。
上面我已经指出,这种超越观念同样也是一种八股文制度和文化殖民,事实上并没有实现超越,还是原地踏步。回溯历史,我们并不缺少这样的批评者和灵魂设计师的教育和灌输,认为在两个极端中取一个观点中和一下或者超越两个极端就可以解决实质性问题。不过事实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大家都非常清楚:该书作者和许多理想色彩十分浓郁的人一样,冲出了一个牢笼,又进入了另一个牢笼,回头一看还是同一个牢笼。由此,我们在这里不能只认识到这是由于新问题层出不穷,实际上老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譬如就拿英语教育来说。英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固然是文化殖民主义和八股文制度的产物,腐蚀了民族文化,箝制了精神自由,我们认为它是牢笼,是陷阱,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进一步追问,抵制英语教育同样也会陷入牢笼呢?为什么不继续追问官本位,大学教育,教授职称评定也是陷阱,反之也是陷阱呢?为什么不追问物质利益和名誉观念的诱惑也是陷阱,反之也是陷阱呢?为什么不追问我们读书,学习知识也是陷阱(老子不是早已指出“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吗?),反之也是陷阱呢?为什么追问现实化是陷阱理想化不是陷阱,反之也是陷阱呢?为什么不追问所谓的超越也是陷阱,反之也是陷阱呢?我们在这些老掉牙的问题上所认识的寥寥,可是我们却一向自以为是:认为如果这样可以解决问题,如果那样可以解决问题;事实上,我们连自己都认识模糊,又那能指出别人的错误,进而给别人正确的答案。或许,人类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也需要几千年消解或者根本无法消解;或许,按照马斯洛的观点,我们现在只处在一个低级阶段,尚未达到能自我实现的层次;或许,我们的确已经因材施教,无论异化和非异化的都已经自我实现;或许,事情本来就十分简单,我们却想像地如此复杂……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该知道,这种超越自身与环境限制的表述虽然特别合乎我们的审美趣味,它在理论上可行,但现实却难行得通。换言之,这种想当然的超越和接受与反对一样,并不能救赎我们,重提超越也无非像英语“走火入魔”般设置了一个乌托邦,一个八卦阵,另一种八股文制度和文化殖民主义而已。
更多阅读
水晶文化--水晶与星座 十二星座水晶鞋
水晶文化--水晶与星座来源-周易人生策划网利用水晶拥有的神奇与独特能量,增强你的星座优势、制服你的星座弱点。白羊座(牡羊座)ARIES(3月21日——4月19日)红发晶:除了红色是羊儿的幸运色外,红发晶还能改善内脏方面疾病。黄水晶:对于个性横
文化缺失与精英养成 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现状
文化缺失与精英养成孔庆东一、 思想观念的错位理解有文化的无技术,懂技术的乏文化,文化与科技
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与政治制度变化无关 苏联为什么解体
很多人谈到苏联解体都会搬出一大堆理由,洋洋洒洒说一大堆,我想反问这些人一句:为何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等国家变天却不解体?实际上苏联解体的原因与政治制度变化无关,只要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俄罗斯历史,就能看出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
官员财产申报与公开制度的思考 官员财产公开为什么难
摘要:财产申报与公开制度之所以迟迟不能推进,就是因为其中有很多问题未能达成共识。本文从财产申报与公开的主体,财产申报与公开的程度,申报与受理机关的确定,官员的灰色收入与公众的容忍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试图
论我国政治制度中根本制度与基本制度的相互关系 中国根本政治制度
所谓政治制度,通常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有关制度。它由国体所决定,且与其阶级统治的内容相适应,并为之服务。我国的政治制度,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这两种政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