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贸易效率水平较低,“贱卖贵买”成现实
中国棉花需求不断扩大支撑了全球棉花价格,在中国每次大规模进口棉花时,都会出现高价棉的现象。在熟悉和融入国际市场的规则中,中国涉棉企业交足了学费。中国棉花净出口量与国际棉价数据有一种反向波动的联系:在国际棉价较低时中国较多处于净出口国地位和出口较多,在棉价较高时较多处于净进口地位和进口较多,也就是说,我国棉花进出口与价格变化表现出一种“贱卖贵买”的反常形态。 2000年,卢锋教授在《我国棉花对外贸易为何“贱卖贵买”?》一文中创建了棉花贸易效率水平分析框架,第I、III象限为高效率区,第 II、IV象限为低效率区,横轴、纵轴为中性效率区,并分析出1978-1999年中国棉花贸易效率指标值为24%,其他9个地区(印度、巴西、巴基斯坦、美国、澳大利亚等)1978-1998年贸易效率指标值平均为54%。 根据上述分析框架,笔者对1971-2006年的中国棉花贸易效率水平进行了分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从1971到2006年的36年间,在第 II、IV象限低效率区有21次,在横轴、纵轴中性效率区的有2次,而落入第 I、III象限高效率区的只有13次。以落入有效率区间的散点与观察样本量比例作为棉花贸易效率水平的一个简单度量,中国棉花贸易的效率指标值为36%,较1978-1999年的24%提高12%。这说明中国贸易效率水平依然较低,“贱卖贵买”现象屡见不鲜,而且对棉花产业的伤害都是血淋淋的。 以2003/2004年度为例,由于2003年国庆期间,中国棉花主产区连续阴雨或暴雨,导致棉花产量和品级都大幅降低,2003/2004年度棉花现货价格开始飞涨,在2003年底、2004年初现货价格最高达到了18700元/吨,而纽约期货价格也达到了87美分/磅的高点。为了平抑棉花价格,国家发放了大量的棉花进口配额,由于当时国际棉花价格比较高,在中国棉花进口预期下,纽约棉花期货市场进一步推高了价格。大批中国棉花企业初涉国外市场,就被套在高位,随后就是纽约期货棉花价格大幅回落。大量棉花进口对国内棉花供求产生巨大的冲击,国内棉花现货价格也随之一落千丈。当时,众多涉棉企业棉花进口的成本普遍在17000元/吨附近,而国内进口棉销售价格一直跌到了13200元/吨,此后由于国家收储而暂时稳住了价格。2004年,大量中国涉棉企业产生巨额亏损,并有相当一部分破产关闭,整个中国棉花产业受到重创,这就是典型的“贱卖贵买”的案例。
(未完待续) 2008年3月10 发表于《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