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的努力,黔西南州工业经济初步形成了以电力、煤炭为主的能源工业;以化肥、电石为主的化工工业;以黄金、铁合金为主的冶金工业;以水泥、页岩砖为主的建材工业;以输液制剂、苗药膏贴剂为主的医药工业;以卷烟、白酒、白糖为主的轻工业。全州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4亿元,是2000年的1.12倍,实现工业增加值37.7亿元,是2000年的1.15倍。实现GDP119.91亿元,工业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工商创造的税收12.2亿元,占当年财政收入的77.2%。一批产业正朝着基地化、集团化、技术化、效益化、链产业化、高就业化、集约型、清洁型、环保型发展。在工业经济整体实力逐步增强的同时,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特色工业初步形成规模,以黄金为主的有色金属冶炼、水火互济的电力、向规模化、深加工方向发展的煤炭及煤化工、以卷烟、白酒、制糖为主的轻工业以及造纸、建材、医药等工业等正在做大做强,形成支柱产业。还结合自身的实际,集中力量重点抓好“2030”煤化工基地、安龙重化工基地、普安青山煤化工产业带等三大基地建设,制订了煤炭、黄金、电力、煤化工、医药、林纸一体化、农产品深加工、制糖、建材等10大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自2002年起,全州三次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排序并连续保持和不断优化。
但是,发展中也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以2005年为例,全州实现GDP119.91亿元是贵州省GDPl942亿元的0.61%,而贵州是全国GDPl82321亿元的1%。全州工业实现增加值37.7亿元,是贵州省工业增加值711.86亿元的5.2%,贵州省工业增加值是全国76190亿元的0.93%;二是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基本上是资源型经济,仍以2005年为例,虽然实现工业总产值94亿元,但是,仅煤炭就生产了1041万吨、发电114亿千瓦时、黄金3960.62千克、焦碳49万吨、电石11万吨、铁合金12万吨。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44561万元。其中,轻工业总产值是73849万元,重工业总产值是670712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的90%;三是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全州2005年各类事故发生456起,死亡328人,其中仅煤矿事故就死亡119人。而且事故苗头有增无减,极大地影响了生产发展和社会急定;四是环保欠帐较大和植被破坏严重;五是经济结构单一,重工业不重、轻工业太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这是“十一五”时期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必然要求。不转变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支撑,环境将难以承受。而且,进入新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不提高产业和产品的技术含量,国际竞争力将难以提升,我国面临着被发达国家越拉越远的危险。 “十一五”时期,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关键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起有利于经济集约型增长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积极推进投资、财税、金融和企业体制改革,完善生产要素价格的市场化形成机制,提高各种稀缺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要发展规模经济,推进结构调整。通过完善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打破行业、地区、所有制界限,推动企业改革重组改造,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行业集中,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要在土地、环境、技术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和鼓励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产业,抑制乃至依法关闭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推广清洁生产、绿色工业和绿色消费模式,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促进自主创新,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黔西南州要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稳步推进、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机遇,充分利用煤炭、黄金、水电、旅游、人力、生物、生态等优势资源,充分利用背靠广东、广西两个市场和靠近东盟贸易区,又有西电东送、南昆铁路和西南出海两大通道的区位优势。继续深化对工业强州的认识,形成上下一致的舆论氛围和真抓实干的具体行动,为工业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人才等方面的保障;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观念,寻求工业发展的新突破,围绕“三矿六基地”(水银洞金矿、紫木凼金矿、烂泥沟金矿。兴义火电厂及为之配套的煤矿矿山以及光照电站、马马岩电站、董箐电站为主的能源基地,以“2030”为龙头兴义煤化工基地、安龙金宏重化工基地,以顶效瑞安水泥生产为主的建材基地,以输液制剂为主的天地药业普药生产基地,规划中的普安青山煤化工基地),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指导和布局产业;继续认真解决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工作中,缺位、越位和错位的问题,提高服务水平,重点抓经济发展方向、经济发展机制、经济发展机遇方面的工作;继续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探索园区招商、产业招商、资源配置招商工作,提升招商理念和招商水平。继续大力培育工业发展人才,全心全意依靠人才谋发展。(一)认真审视并牢牢把握发展的机遇与优势。一是政策机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振兴中部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重大决策为我们提供了市场机遇和发展环境,国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必然继续加大对中西部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对西部的扶持力度;二是资源优势——煤炭、黄金等矿产资源、水能电力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是珠江三角地区较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黔西南州得天独厚的工业资源;三是区位优势——黔西南州背靠广东、广西和东盟贸易区,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四是通道优势——在工业发展进程中,黔西南州逐步形成了两个通道:西电东送的电力通道、南昆铁路和西南出海水陆运输通道,为黔西南州工业进一步做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认真梳理并努力探索“又好又快”的工业发展思路。 一是继续深化工业强州的认识,近年来,黔西南州不断深化工业意识,提出、完善并实施“电力兴州,矿产富州,农产稳州,科教强州,环境立州”战略,要进一步形成上下一致发展工业、做强工业的舆论氛围和实干兴州的创业热潮,为工业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人才等方面的保障。只有先“快”起来才有资格谈“好”,“快”也是“好”的标准之一。 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寻求工业发展的新突破,着重在以下方面狠下功夫:优化结构——包括产业结构、组织结构、人才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壮大产业集群——紧紧围绕黔西南州已见雏形的一批能源、化工、建材、冶金等产业基地做大做强,使之成为黔西南州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产业集群。同时结合市场和黔西南州的要素资源优势,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以项目为载体,规划一批特色食品、医药工业园;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尽可能把资源配置给优势企业优势行业和优秀的经营管理者。促进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产业开发规模化、产业管理专家化,提升产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抓好节能减排——通过加强管理、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推进循环经济,提高全社会对这项工作的责任意识、主体意识;协调区域发展——整合统筹全州要素资源,坚决执行“资源共享、利益均沾、化解矛盾、实现多赢”的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全州按照不同区域和不同的优势,打造一县一品、一县一特,防止同质化;培育资本市场——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整合可开发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推动企业技术进步、迫使信贷模式改革创新。三是在经济发展中,坚持抓好五个从优原则,即“经济发展从优原则、经济效益从优原则、企业主体从优原则、经济贸易从优原则、环境生态从优原则”,切实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现状,培育科技型、环保型、效益型、就业型企业。
四是认真解决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工作,避免缺位、越位和错位的不良倾向,按照六型政府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使政府从接待型、事务型、权利型中解放出来,重点抓好已经确定的经济发展方向、围绕经济发展方向抓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结合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研究用好经济发展机遇、调控产业发展方向等工作。
五是继续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努力改造投资软硬环境、培育政府诚信和市场诚信体系。结合自身优势认真规划项目载体,利用园区招商、产业招商、资源配置招商等助推经济超常规发展。六是大力培育工业发展人才,全心全意依靠人才谋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业发展,关键在于培育人才、用好人才,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事业强。微软掌门人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如果微软20个顶尖人才被挖走,那么微软会变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人才决定企业发展的方向,更决定经济发展的形式和未来。要不拘一格选拔和培养人才,整合各类人才资源。大胆引进和培育人才,突出使用干部和人才上的科学发展观。提倡善于发现人才并且大胆使用人才为发展经济所用,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储备工作机制和人才使用机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努力实施“创新立州、人才强州”,鼓励和倡导“能人经济”、“知识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