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两大移动运营商之间按每分钟0.06元的标准进行结算不合理。
由于双向收费,提供服务越多,竞争对手得到的收入越多。当然不合理。
2、 两大移动运营商能达成结算协议的原因:双方打电话基本相当,根本不必结算。
抛开表面现象,我们可以看到,两大运营商之间打入和打出的电话量基本相当,也就是说,把网间结算价格定在多少都没有关系!因为双方都基本上不需要相互支付费用。
3、 两大移动运营商达成结算协议的最可能结果:提高其他运营商的进入门槛,形成事实垄断。
原因是新运营商的网络覆盖面积小和网络质量差。
4、 移动运营商拨打固定运营商时,固定运营商的成本根本不可能达到0.16元/分钟。
这很简单,接听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对固定电话来说并没有太大差异,如果此说法成立,固定电话拨出和接收双向累计会超过0.30元/分钟,固定运营商早破产了。
5、 在现有价格基础上,移动运营商和固定运营商之间0.06元/分钟基本合理。
根据固定用户拨打移动用户和移动用户拨打固定用户对比考虑,再考虑到呼出方应获得更多的收益,这个比价基本合理。
6、 “由于固话与移动电话之间的网间结算费用过低,移动联通因此获得相对较大的利润空间”,这种说法不对。
移动运营商获得较大的利润空间并不是结算价格的结果,而是虚高的移动价格(每分钟0.40元)以及移动运营商双向收费而固定运营商单向收费引发的必然结果。
7、 破解网间结算难题的关键:移动话费市场化后确定基准的固定话费和移动话费体系,根据成本分摊情况,确定结算价格。
首先,移动每分钟通话费用市场化,从暗补到明补。其次,确定通话过程中固定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之间的成本比例,包括各种方式通话时的成本比例。最后,在固定和移动单位时间话费确定(暂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的基础上),收费方式确定(单向、双向)的基础上,根据双方的成本比,在鼓励拨打方的前提下确定网间结算价格。
8、 移动网间结算价格的出台为单向收费提供了条件。
移动用户由于被动接电话可获得0.06元/分钟的网间结算话费,免费接电话并不代表没有收入,也就是单向收费很可能成为现实。接听固定用户拨打的电话,可以通过包月在月租费中获得部分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