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推理方法 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方法 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逻辑推理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发展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落后地区经济系统发展问题进行了路径解析,提出了改变落后面貌的基本思路和关键问题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落后地区、经济发展、逻辑推理

  二元经济结构和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问题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东西部差距和城乡差距都在进一步拉大,要解决这一问题,其一是要解决三农问题,其二是要解决中西部的经济发展问题。而中西部发展问题,从最根本上来讲,就是要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问题,也就是说要解决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化问题,换一句话来说也就是要解决“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的解决,不在农村、农业和农民自身,关键在于减少农民数量,推进城镇化进程;推进城镇化的关键不在于城镇规划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而在于城镇经济发展;城镇经济发展的关键不在于不在于商贸等第三产业而在于工业经济的发展,也即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是需要投资,而资金的来源不是银行贷款、政府投资,而在于公众创业行为和模式,对于落后地区关键是招商引资;招商引资的关键不仅仅在于优惠政策,更重要的是如何营造招商、安商、亲商和富商的经济发展环境。

 

一、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化的出路在于解决三农问题

  根据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乔根森、托达罗等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化必须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及城镇的转移过程,这就涉及到产业与空间的双重转移。刘易斯认为城市工业部门的工资高于农村农业部门,收入的差异与转移的无障碍,以及资本积累扩张形成了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的转化;拉尼斯—费景汉考虑了农业生产率的增长,但是依然认为工业部门不存在失业,只要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高于农业部门,农村隐性剩余劳动力还是会源源不断向城市转移;乔根森认为转移的动力在于需求结构与消费结构的改变;托达罗考虑了城市工业部门存在大量的失业,他把劳动力转移的动力归结为预期收入,这样解释了即使在城市存在失业的情况下,剩余劳动力的乡城移动依然会进行。前三种模式主要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暗中假定了产业转移与乡城转移(劳动力从乡村到城市的转移)是同步的,所以没有涉及到产业转移与乡城转移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典型的劳动力同步转移模式。托达罗的人口流动模式主要是针对拉丁美洲等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研究了人口及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动力、机制、后果,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根据以上原理,结合中国的实际,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就是要使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化,而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就是要解决三农问题。无论是中国的发展,还是落后地区的发展,问题本质事实上就是三农问题。一个农业大国或大省,如果广阔的农村不能够获得发展,找不到发展的突破点,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生活状况得不到改善,经济发展问题是不可能得到很好解决。

  二、“三农”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减少农民、实现城镇化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这么多的农民或农村人口如何能够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农村、农业和农民自身不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如果这么多的农民或农村人口继续留在农村发展农业能不能致富,我看是不可能的。农业特别是在目前中国广大农村的农业生产模式下无法使农民致富,中国农业生产基本保持着传统的生产方式,都是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即使亩产上万斤,由于市场的作用,丰产不丰收是必然的,无法致富。因为在小生产和大市场并存的情况下,农村、农民依靠农业致富几乎不可能。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减少农民,减少农民才能够将土地实现相对集中,实现农业农场化经营;我们现在提出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种设想不是不可行,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只能说是对目前的农村生存条件进行一定的改善。中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的生产发展,如果仅仅是指发展农业来致富农民,我看在难度大,那也就是说依靠农业的发展来使农民生活富裕是很难的。“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新农村的建设,是可以积极引导和规划的,但是在落后的农村,要做到这一点难度也不小。至于“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中央政府能有这种经济实力来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吗?所以,在农村人口多、经济来源少的情况下,新农村建设充其量就是改善一下村容村貌。新农村建设说到底还是农村经济发展,而这无法通过发展农业和农民自己来解决。我们认为,只有减少农民数量,走城镇化的道路,走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农场化的道路,才是真正的出路。也就是减少农民就必须使一部分农民从农村转移出来,实现城镇化,使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化。减少农民是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前提基础,否则农民不会轻易地将土地集中形成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要使农民从农村转移出来,不是简单地从农村迁移到城镇,而是需要城镇具有对农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三、实现城镇化的关键在于发展工业经济

  关于城镇化问题,我们已经在多年前就提出来了,也进行了多年的小城镇建设,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看到明显的效果。为什么呢?我看,中央政府的这种提法并没有错,但是到了地方政府就将这一问题理解偏了,理解错了,把城镇化的过程,看作是城镇建设的过程。近10年来,各地方政府大兴土木,进行城镇建设,不仅投入不少,效果不大,而且欠债不少。城镇“空心化”现象比比皆是,有城有镇,无经济活动的现象到处可见。为什么是这样,很显然,城镇建设不是城镇化,城镇化是一个经济活动过程。农业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必须建立在城镇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如果城镇没有经济主体,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对人口的吸纳能力,仅仅做一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那是无济于事的。

  那么,城镇经济如何发展呢?一般而言,城镇经济发展主要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城镇的第三产业发展能够支撑城镇发展吗?我认为很难。如果一个城镇没有独特的旅游资源、没有具有全国性或跨区域性商品大市场,其他第三产业是很难支撑一个城镇的发展。那么,城镇经济的发展只能够发展第二产业,而在第二产业中只有发展工业,因为建筑业和其他二产也是无法支撑城镇发展的。所以唯一的出路,就是发展工业经济。

  再从另外的角度看,农业经济的发展有两条道,一条是实现农业的农场化经营,另一条是农业产业化。无论哪一条道路,都离不开农产品的深加工来提高附加价值,而农产品的深加工,从最终结果来说,就是将农业向工业延伸,通过食品工业、纺织工业、油脂工业等的发展,来带动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关键是龙头企业带动,而龙头企业中绝大多数是工业企业,大力发展涉农工业是解决农业问题的重要路径。

  四、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招商引资

  工业经济的发展需要资金投入,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条路径,其一是自我积累,其二是银行贷款,其三是政府投入,其四是证券市场融资,其五是外商投资。

  自我资金积累速度太慢,积累量太少,在短时间内很难形成发胀哦了工业所需要的巨额资金,特别对于落后地区来说,农民的创业资金积累,几乎不可能,因为农民的收入连生活问题都不能解决,就更难想象进行资金积累来发展工业。外出务工农民有少量的资金积累,但是要用来发展大工业是远远不够的。本地企业的资金积累也十分缓慢,本来企业规模就小,滚动式自我积累能力弱。

  银行贷款的路径是有条件的,其一,完全依赖银行贷款来兴办企业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其二,对于不发达地区,企业规模小,私民营企业多,财务制度不健全。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必须规避信贷风险,对于财务制度不健全的企业,银行无法确定其信用程度,自然很难给其放贷。目前,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埋冤银行不愿给企业放贷,当然有银行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企业自身的原因,对于财务制度都不健全的企业,谁也不敢给其放贷。所以,依赖银行贷款来大力发展本地工业的可能性不大。

  政府投入的路径就更不可能,在市场经济条件政府的财政职能只能是发展公共产品的生产,当然不是说没有利用政府资金的余地,对于农业产业化项目和有关公共产品生产的项目,还是可以利用一些的,但是,其一是要有一定的条件,其二是政府的资金有限,不可能用来大规模发展工业经济。

  证券市场融资是一条好的路径,但是,对于工业基础比较差的地区,没有像模像样的企业,没有好的发展项目,就无法从证券市场弄到一分钱资金,这条路径可以利用,但是门槛很高,对于落后的市县是很难走通这条融资路径的。

  既然前面四条路径都无法满足或者无法很快满足落后地区发展工业对资金需求的强烈愿望,那就只剩下一条路径就是外商投资。外商为什么要到落后地区投资呢?这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其一外商必须有剩余资本,需要寻找新的投资项目和空间;其二是发达地区已经没有有利的投资条件和投资项目;其三落后地区有良好的投资条件和投资项目;其四落后地区必须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空间。这几个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外部资金才会投入到本地。从已有的资料显示,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发达地区,剩余资本是肯定存在的,而且使大量过剩资本正在寻找足够有利的投资场所;从我国发达地区来看,政府的发展指导思想已经转化为“只求所有,不求所在”,东部地区将发展的重点放在自主创新和产业层次提高上,另一方面,由于东部土地成本、商务成本都在提高,也不适合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发展,对于国际代工的加工制造业正在寻找新的发展空间。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升级,传统产业特别是一些东部的国际和国内代工基地逐渐向内地转移,东部发达地区商人组团投资十分活跃,一方面他们组团投资大项目,另一方面他们聚群式投资到某一地区。因此,一部分民间资本需要寻找新的投资场所,这对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是一个很大的机遇,但是关键就要看中西部地区如何解决投资条件和发展环境问题。

  五、招商引资的关键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外商投资具有自己的偏好,有政策偏好型、有资源偏好型、有关系偏好型、有经济成本偏好型等等,但是不管哪种偏好型,都要服从于投资效益,而是否能够获得投资效益,取决于该地区是否有保证其取得良好投资收益的经济发展环境。因此,招商引资的关键不在于招商引资本身,而在于如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主要包括政策环境、社会环境、行政效率、基础设施和人文环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软硬环境。

  从硬环境建设来看,主要在交通、通讯、电力等公用基础设施方面要进一步建设、优化和改造,在交通方面,在交通与发达地区、主要城市对接的基础上,尽快规划和实现区域内部主要交通枢纽的通畅工程,进一步改善区域内外部交通状况;在通讯方面,加快城域网基础设施建设和电缆入户工程,特别是县级及其以下的通讯条件改善;在供电方面要真正实现同网同价,改变城乡分离、区域歧视等现象,保证正常供电。至于众多开发区的“几通几平”问题,都是招商引资的必要硬件条件。

  从软环境来看,其一要深入研究国家和省各项政策,真正吃透政策精神,要有“遇到雨露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的精神,学会将各种政策转化为加快发展的“马鞭”,而非束缚手脚的“绳索”,以其高度的灵活性,用足用活各项政策。其二,要彻底梳理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与规定,进一步简化各种政府审批手续,切实提高政府部门人员办事效率。其三,大胆创新政府管理体制。建立经济发展环境评价机制,由服务对象评价政府部门工作绩效,实施投资环境优化“一票否决”制,使招商引资的政策和环境优化的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其四是社会环境的优化,社会综合治安状况是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重要环境,特别是在落后地区,贫富差距较大的情况下,投资者特别关注社会治安环境。其五是人文环境的优化,落后地区思想观念保守,对于新的经济发展的方式、方法不理解,排外思想观念比较强,开放意识不够,官本位、部门本位、小农意识、小市民意识比较浓厚,如果没有现代经济发展的思维和观念,也很难以保证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良好人文环境。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其内在动力是经济发展规律,哪个地方的环境适宜,投资商就扎营哪里。区位优势都是相对的,资源优势各有千秋,劳动力成本相差无几,优惠政策差异也很小,因此,关键就看谁会招商、谁会亲商、谁会安商、谁会富商,等等这些,都需要依赖于软环境的优化、需要本地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观念转变。

  到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走工业化道路,这是任何经济发展不能够逾越的过程,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工业经济,通过工业经济的发展增强城镇对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减少农村人口,实现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实现农业的农场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依靠工业带动农业发展和第三产业发展是必由之路,也是必然的选择。而工业发展需要资金投入,关键是招商引资,招商引资需要良好的投资和创业环境,环境的优化关键在于政府。因此,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是否真正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大力营造招商、亲商、安商、富商的发展环境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63080.html

更多阅读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利弊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辩论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机遇。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给我国经济带来挑战。如今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发挥优势

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展望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摘 要: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低碳经济研究呈现出越来越热的势头。随着低碳经济研究的进展,国外学者主要从低碳经济的概念、碳税和碳交易市场、低碳城市建设以及发展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析,国内学者主要从低碳经济的内涵、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浅论农业经济发展的管理对策

     一、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巩固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民收入增幅明显下滑,加上长期形成的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农村的道路、用电、市场等公共设施都相对滞后,农民对消费品的需求潜力也一

实现运输合理化的途径 论支持道路运输经济发展的途径

     道路运输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发达的道路运输作为基础,其它产业的发展就要受到制约。要有良好的公路交通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支持道路运输经济的发展,这是道路运输经济发展的前提;要有更多的相关产业的配套和共同发展,才

声明:《逻辑推理方法 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逻辑推理》为网友字不醉人人自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